鄭板橋知道後,誇獎小寶道:“孩子,你做得非常正確,學會和別人分享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堂課!”
雖說鄭板橋老年得子,但並沒有因此而去溺愛孩子,因為他清楚地知道過分的溺愛隻能害了孩子,唯有讓孩子多經曆一些風風雨雨,他才會更加堅強。
天下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如果采用了錯誤的教子之道,就算是付出再多的心血,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對於孩子來說,那些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品質必須從小開始培養,隻有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會真的有一番作為。鄭板橋的教子之道非常值得廣大父母去學習。
這些人,從小就會賺錢
雷·克羅克的少年財富經
雷·克羅克是麥當勞的創始人,1902年出生在芝加哥西部近郊的橡樹園。他不愛讀書,喜歡獨自思考,提前設想自己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解決。尤其對於財富,從小的他,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智。
12歲時,雷·克羅克初中二年級還沒有上完,就離開學校開始了工作,在這段時間,他的幻想或多或少地被付諸行動。他想開一個賣檸檬水的攤位,沒過多久他就真的開了起來;他還和兩個朋友一起合夥開辦唱片店,每人投資100美元,主營唱片和一些稀有的樂器,如奧卡利那笛、口琴和尤克裏裏琴等,克羅克負責彈鋼琴唱歌來吸引客人,結果三個人賺到了不少的錢。
克羅克也推銷過其他的東西。1930年,克羅克利用中午時間觀察了一家叫做華爾格林的食品連鎖店的客流量,從這裏麵他發現了一個商機——用帶蓋的紙杯賣啤酒或軟飲料給那些找不到座位的客人打包帶走。
機不可失,克羅克趕緊去拜訪了那家店的經理,給他演示了自己發明的紙杯。但經理搖頭回絕道:“不是你瘋了,就是你把我當瘋子。客人在我的櫃台前喝一杯啤酒付l5美分,用紙杯帶走的話又不會多加錢。我為什麼要提高自己的成本呢?”
“這樣肯定會增加你的客流量,你可以在櫃台前單獨設一個地方來做外賣,用紙杯來裝需要帶走的飲料,把客人要的其他食品一起放在袋子裏給他們拿走。”克羅克解釋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推銷,經理同意免費試用他提供的紙杯。結果,外賣櫃台一設立,生意就非常火暴,沒過多久,克羅克就成了華爾格林的專業供應商。而說起克羅克最大的事業——麥當勞,則是他52歲以後的事了。
1974年,克羅克被邀請去奧斯汀為得克薩斯州州立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班作講演,在演講結束之後,學生們邀請他去喝一杯,雷·克羅克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在酒吧裏,克羅克問學生們:“誰能告訴我,我是做什麼的?”聽完這句話後,每個人都笑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克羅克在開玩笑,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於是克羅克又問:“為什麼不回答我?”學生們又一次笑了,最後一個大膽的學生叫道:“克羅克,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做漢堡包的。”
雷·克羅克聽了以後,笑著說道:“我就知道你們會這麼說。”他很快停止笑聲,說道:“親愛的同學們,其實我不做漢堡包業務,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產。”
看著同學們一頭霧水的樣子,克羅克解釋道,從長期的商業規劃來看,麥當勞的基本業務將是出售麥當勞的各個分店給各個合夥人,克羅克十分注重店的選址,因為他知道房產和位置將是每個分店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當克羅克占有地理位置優越的商鋪時,那些買下分店的人也將付錢從麥當勞集團手中買下分店的地產——麥當勞今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商了,它擁有的房地產數量甚至比天主教會的還要多。今天,麥當勞已經擁有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最值錢的街角和十字路口的黃金地段。
劉永好四兄弟的心酸童年
劉永好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希望集團總裁,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在2001年度的《福布斯》個人財富排行榜上,劉氏四兄弟以80億人民幣個人財富位居排行榜榜首。
為什麼劉永好兄弟幾個可以做到這一點?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的童年:
劉永好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全家隻靠劉永好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劉永好兄妹五人,由於母親有病,家裏靠他父親一個人的工資養七口人是十分困難的。劉永好在四個兄弟中排行最小,小時候基本都是穿哥哥剩下的衣服,甚至很長時間都沒鞋穿。
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燒的柴火全都是自己去撿的,早上去撿煤渣,除了留下自己要用的,還要去賣一部分,賣出去一部分幫家裏貼補家用。在那段時期,每天早上兄弟幾個都去撿煤渣,可是這樣賺到的錢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幾個都非常喜歡下雨,因為下大雨風會吹掉很多樹枝,他們把那些樹枝撿回家,等曬幹後拿去賣。
四兄弟總是很早就出去撿煤渣了,五點一刻左右就要到縣城的街上去,因為那個時候剛好餐館或者其他的小店要生火。那時就要把煤渣給掏出來,而這個時候誰先去誰先得,所以必須得守在那裏,等著別人生火。有時要等10分鍾,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1982年,劉永好四兄弟湊出了1000元錢,開始養起了小雞和鵪鶉。然後就有了眾人皆知的劉氏兄弟的希望集團。
勤勞節儉永遠是一個優秀企業家的美德,劉永好兄弟身上就具有這種優良的品德,即使後來劉永好變得非常富有,但仍然保持著勤儉的生活習慣,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朱新禮,彙源果汁的奠基人
朱新禮是彙源果汁的創始人,他自小出身在山東省沂蒙山區——沂源縣東裏鎮東裏村。沂源縣山多地少,經常發生幹旱,靠天吃飯。在那裏,貧窮基本上就是那個地方的常態。朱新禮從小就過著貧困的生活,也感受到了農民對脫貧致富的極度渴望。
窮則思變,人的鬥誌更容易被窮困的生活激發出來,它能夠讓人自強自立,與命運抗爭。朱新禮就是如此。小時候家裏雖然很窮,但聰明的他卻總是能夠想出辦法,而且他特別的吃苦耐勞,跑到山上采草藥勤工儉學。據說,他從小的書費和學費都是自己掙的。那時同學們的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總是有人不能夠按時交納學雜費,老師就把每學期最早和最後交齊的10個人名單寫到黑板上公布,而朱新禮每次都是前十名交錢的,而且都是他自己掙的錢。至今說起這些,他仍舊感到非常自豪。他是該村第一個萬元戶,也是全村公認的大能人。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朱新禮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
1992年,朱新禮收購了一家即將倒閉的罐頭廠,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果汁飲料巨頭——彙源。不久把它打造成了中國有名的水果飲料品牌,更帶動了當地水果種植產業的發展,幫助很多果農走上致富之路。
從小就有“賺錢頭腦”的朱新禮,小時候就能從身邊找到賺錢的路子,這是創業者首先要培養的一個素質——財商。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像朱新禮一樣的傑出企業家,那麼,我們就必須培養孩子的這種特質!
“摳門”富豪大盤點
最愛“摳門”的李書福
李書福是我國吉利集團的董事長,身家數億,經常出入國內外,但是他的摳門作風,與其身家一樣出名。
從李書福的穿戴上來看,最為著名的是他的那雙鞋。在一次采訪中,李書福曾當場把鞋脫下,還為其打起了廣告,說這雙鞋是多麼的物美價廉。隨後又說起了自己身上那件30元的棉襯衣穿著是多麼的舒服。連現場采訪的記者都驚呆了,沒想到李書福是一個這麼節儉的人。
還有一個關於他的故事,有一次李書福來到位於北京的一個下屬企業視察,在公司大廈的門前被保安給攔住了,保安之所以不讓他進樓門,是因為這座大廈是謝絕民工進入的。由此可見李書福的簡樸到了什麼程度。
據吉利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平時很難見到李書福買500元以上的衣服,讓秘書去買西裝時,還特別強調要300塊錢一套的。平時,他經常穿著一件黃不拉嘰的夾克,在廠區幹脆就穿工作服。那套300多元的西裝就算是形象服了,隻有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他才舍得穿。
在這樣一位“摳門”老板的帶領下,吉利內部管理也秉承李書福的作風,據說,李書福要求吉利人員出差訂機票,如果有打折機票可訂的話,堅決不允許訂全價票。
也正是因為李書福的“摳門”,吉利汽車在研發過程中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和其他的汽車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一直保持著價格最優的優勢。
郭台銘,“摳門”出名的台商
郭台銘是鴻海集團董事長,台灣首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喜歡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去請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說:請您稍等一下,故事很長,我把電燈關了再說。
在郭台銘的人生字典中,若要致富就必須從每一個細小的地方節省資源,鋪張浪費是永遠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辦公室的辦公桌是幾張會議桌拚湊而成,一把座椅也用了幾十年。
有人總結說,鴻海賺錢的秘訣就在一個省字。上班時間,公司走廊的燈間隔著亮;午餐時分,辦公室裏麵的燈都要先熄滅。會議室基本沒什麼裝飾,僅有的一些裝飾品也都是最便宜的。為此郭台銘常被朋友取笑沒品位,可是他認真地回答道:我現在有什麼東西買不起?可是如果我真的去做一些表麵功夫的話,股東們就要擔心了。
就是因為郭台銘的節省,鴻海集團才有了大規模的發展,郭台銘這種時刻以股東利益著想的態度也決定了他注定會取得成功。
張汝京,節省的電子企業家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的製造企業。有人說,企業的成功就來源於其總裁張汝京的節省。
在平時,張汝京都住在在中芯員工宿舍,平時吃的工作餐也就是7元的盒飯。為了把汽油錢節省下來,張汝京不坐排量1.6的桑塔納,而是坐排量1.3的經濟型轎車。
在剛開始蓋廠房的時候,張汝京建議在廠房的旁邊修一個鐵皮屋,做臨時辦公室,等工廠蓋好後,又把這個鐵皮屋當倉庫用,在這中間,節省出了一兩台機器的錢。
在細節方麵的節省,中芯國際做的也很好。廠房裏麵的燈都是分區的,有人的地方才開,沒人的地方關掉。而且他們的水回收率達到80%。中芯國際在北京的一家工廠甚至做到了全部雨水都可以回收。
很多事情都是由細節決定成敗,在張汝京的節省榜樣下,中芯國際十分注重各個細節方麵的工作,將每份資源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這才成就了中芯國際今日的輝煌。
邱繼寶的“小摳門”
飛躍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縫製設備生產商,其董事長邱繼寶雖然擁有億萬資產,可是在生活作風等方麵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現在,他仍然和在自己公司打工的妻子居住在公司倉庫的閣樓裏,一個僅僅幾十平方米的光線不足的小屋。
當別人為他為什麼要這麼艱苦的時候,他說:“我住倉庫主要是為了工作方便,而且這裏的環境非常安靜,適合獨自思考一些問題。”
就是依靠自身的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邱繼寶才能帶領著一個企業大踏步往前走,他身上所散發出的這種個人魅力,也是企業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鶴年,首屈一指的馬來西亞“摳門”首富
郭鶴年是馬來西亞的首富。他集兩個稱號於一身,先是享有亞洲糖王的美譽,後來又有酒店大王之稱,可是他的事業仍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從白糖、酒店、房地產、船務、礦產、保險、傳媒到糧油,他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就是這樣一個叱吒商場的人,他從不喜歡炫耀自己的財富,生活中仍保持著節儉簡樸的作風。
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通常就是地鐵,對於他來說最奢侈的事情就是打車上班。他穿的衣服幾乎沒有上百元的。這位被稱為香格裏拉之父的大老板,辦公室裏的書桌與沙發仍是十幾年前的款式,需要出門的時候,他從不坐高級轎車,他說公司的寶馬與林肯是為外賓及專家服務的。
除了生活作風上麵的簡樸之外,郭鶴年還是公益事業的積極倡導者。2005年1月,郭鶴年通過其嘉裏糧油(中國)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還資助了不少的貧苦學生。
郭鶴年在給基金會的信中這樣寫道:人生在世,有兩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奮鬥,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時,還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一些人。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穩定和進步。
一個擁有大量財富卻仍保持著簡樸作風的人是難能可貴的。郭鶴年在這一方麵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同時,他積極投身慈善事業的舉動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在教育孩子進行理財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重視這種愛心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