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二十 正視危機把危機當契機,在逆境中尋求成功(1 / 3)

習慣二十 正視危機把危機當契機,在逆境中尋求成功

有一種素質幾乎為所有的成功領導者所擁有,那就是危機意識,領導者處於危機四伏的事業和職場之中,隨時隨地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挫折甚至失敗。麵對厄運的態度如何,直接決定著成敗與否。一個領導者要這樣教育自己和整個團隊:坦然接受命運,決不怨天尤人。用智慧、用勇往直前的精神必能戰勝惡劣環境,迎來成功的那一天。

挫折是改變前途的好機會

身為一名領導者,處於危機四伏的事業和職場之中,隨時隨地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問題、壓力、挫折甚至失敗。因而,必須學會坦然麵對,真正感悟到質疑聲中的真諦和失敗厄運中的恩澤,堅定不移地走出適合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張瑞敏在“世界的海爾”研討會上,深有體會地說道:“如果沒有來自方方麵麵的對海爾的質疑甚至個別的惡意中傷,就沒有今天思維更加縝密、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可以更加有能力駕馭複雜局麵的海爾。我認為這是好事,這些質疑不管對錯,對海爾都是一種提醒,我們會更好地思索這些問題。”

作為企業的領航人,領導者更要擁有積極奮發、進取、樂觀的心態,要樂觀向上地正確處理遇到的各種困難、矛盾和問題。如果你不能克服困難,就連保持現狀都不可能,最後必然會淪落到被淘汰的命運。而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書寫高效能人生的過程。

1967年,美國籃球協會宣布:扣籃被視為犯規動作。這對伍頓教練手下的劉易斯·小奧辛道爾來說,影響非同小可。因為扣籃可以說是他的一項製勝武器,這項規定的宣布,確實對洛杉磯分校隊構成了一大損失。但伍頓教練對劉易斯說:“正是因為禁止扣籃,就要求你去繼續學習新的技巧,掌握新的致勝武器。這樣,反而有助你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球員。”這話一點沒錯。後來,劉易斯逐漸創造出了一招無人能敵的勾手投籃技能,並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伍頓教練說:“當事情變得困難,更大的困難也隨之而來。麵對困難與逆境,乞求、哭泣、托辭、憤怒、情緒失控都無濟於事;而應該保持鎮定、平靜、機敏、自信、勤奮、熱情、鬥誌和渴望。”

雖然我們無法左右命運,但我們至少能夠控製自己對它的態度和反應。麵對命運的安排,我們應該坦然地接受它,不帶絲毫的猶豫、抱怨、借口和哀歎。平和的心態是一個團隊領導者成功與否的關鍵,而在現今的激烈競爭中,領導者逆商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抗打擊能力。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麵對厄運、挫折、困難和坎坷的態度如何,直接決定著誰將是勝利者,誰又將保持平庸。一個沒有能力抵抗危難打擊的企業是無法在競爭中生存的。

比爾·蓋茨認為,如果你以積極的心態發揮你的思想,並且相信成功是你的權利的話,你的信心就會使你成就所有你所製定的明確目標;但是如果你接受了消極的心態,並且滿腦子想的都是恐懼和挫折的話,那麼你所得到的也隻是恐懼和失敗而已。所以,領導者要修煉好自己積極主動的心態,這樣才有可能開創更加豐富的人生。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小時候在鄉下看見農民洗甘薯,不僅覺得很好玩,而且還悟出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在鄉下,農民用木製的特大號水桶,裝滿了要洗的甘薯,然後用一根扁平的大木棍不停地攪拌。在木桶裏,大小不一的甘薯,隨著木棍的攪動,忽沉忽現。有趣的是,浮在上麵的甘薯不會永遠在上麵;沉在下麵的甘薯,也不會永遠在下麵。甘薯總是浮浮沉沉,互有輪替。

洗甘薯是這樣,生活何嚐不是這樣?鬆下深有體會地說:“這種沉沉浮浮、互有輪替的景象,正是人生的寫照。每一個人的一生,就像那個甘薯一樣,總是浮浮沉沉,不會永遠春風得意,也不會永遠窮困潦倒。這樣持續不停地一浮一沉,就是對每個人最好的磨煉。”

鬆下在商界聲名顯赫,業績輝煌,可是他的一生並不幸福:11歲輟學;13歲喪父;17歲差一點淹死;20歲不但喪母,而且得肺病幾乎亡故;34歲,唯一的兒子出生僅6個月就病故;他一生受病魔糾纏,常常因病而臥床。然而,每當他遭受打擊與挫折時,就會想起鄉下人洗甘薯的那一幕。於是,他百折不撓,愈挫愈勇,最終轉敗為勝,化危為安。

領導的重要任務是實現相應的工作目標。實現工作目標總是與克服困難聯係在一起的。領導克服了困難,工作就會有所前進。因此,堅強的意誌,是優秀領導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方麵的心理品質。堅強的意誌可使領導能夠以充沛的精力和堅韌的毅力,為實現實際目標而努力奮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創維集團總裁、知名企業家黃宏生曾說:“人要能經得起挫折。不管你多優秀,準備得多充分,仍然有可能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這時你更要沉著冷靜,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肚量。”一個領導者要這樣教育自己和整個團隊:坦然接受命運,決不怨天尤人。用智慧、用勇往直前的精神必能戰勝惡劣環境,迎來成功的那一天。

保持核心競爭力,是領導者的明智之舉

一位傳媒同仁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圍著一件事轉,最後全世界可能都圍著你轉;一個人圍著全世界轉,最後全世界可能都會拋棄你。”

每一位渴望成功的領導人,尤其是那些處在創業階段的奮進者,一定要時時處處防範自己,不要濫鋪攤子、濫用精力、四處出擊,而應當像錐子那樣,鑽其一點。把你的全部精力集中到一項工作中去,一步一步去累積自己的個人資源,才是成大事的必由之路。

在選擇將來自己要從事的職業和領域上,最明智的莫過於日本軟件銀行的董事長孫正義了,他在《福布斯》的年度富豪排行榜上名列全球第四,被譽為“日本的比爾·蓋茨”。

在美國讀完大學後,孫正義回到了日本,成立了Unison World股份有限公司。孫正義成立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想要通過它來確定自己未來的事業是什麼,為此他必須進行社會調查。

通過拜訪各式各樣的人和閱讀各式各樣的書籍,孫正義列出了總共40項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並且針對這些行業,孫正義進行了一連串的市場調查,並將結果與檢查項目表對照,判斷這些是不是適合自己投入一生的事業。

孫正義針對這40項事業,分別編出10年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資金周轉表以及組織圖,還依照不同的時間順序編製了不同的組織圖。

這項工作花去了孫正義將近一年的時間。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後,孫正義最後選擇了從事軟件的流通事業。他曾經這樣說過:“我不願意用性情或者是偶然的因素決定自己的命運和人生方向,一定要在個人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決定自己未來的人生大道。當然,一旦擬定了自己的人生計劃,我就會立即去付諸實施……”

可見,一個人要成功,必須找準個人能力和職業的最佳結合點。那些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都是懂得限製自己的人,都是在明確了目標後,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和現實需要,在眾多的選擇中擷取其一,放棄其他,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圍追攻克某一領地。

找準最佳結合點就要學會放棄。一位經常跳槽、最後一無所成的博士生這樣感歎,如果能以對待孩子的耐心來對待工作,以對待婚姻的慎重來選擇去留,也許事業會是另外一番樣子。世界上沒有全能的奇才,你充其量隻能在一兩個方麵取得成功。在這個物競天擇的年代,一個人或者是一個企業,隻有聚集全身的能量,朝著最適合的方向專注地投入,才能做出優秀的業績。

秉持“以洗為主”的發展戰略,“小天鵝”連續13年獲得洗衣機市場的銷售冠軍。然而從2001年開始,小天鵝實施了多元化的經營策略。由原來洗衣機的單一領域,先後進軍空調、冰箱、幹洗機、洗碗機、小家電等多個領域,在白色家電行業中全麵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