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話】到嘴邊能停得住(3 / 3)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貧民家庭,年輕的時候,他為了生計做過小偷、當過和尚,平日,這段不光彩的過去沒人敢對朱元璋提起。

一次,朱元璋少時的一個朋友聽說他做了皇帝,跑到京城來找他敘舊,想求個一官半職,朱元璋想起年少時候的情誼,也想提攜這位朋友一把,就把他邀進皇宮。

沒想到這個朋友進了皇宮還沒坐穩,就開始拉著朱元璋說以前的事,他說起小時候家裏窮,兩個人一起去偷鄰居的豆子,還因為著急吃豆子卡了嗓子,他說得盡興,在座的大臣們看皇帝的臉紅一陣,白一陣,誰也不敢說話,最後朱元璋大喝:“哪裏來的妄人!馬上打出去!”皇帝的朋友被趕出了皇宮,還是沒明白朱元璋為什麼說翻臉就翻臉。

朱元璋這位朋友如果能聰明一點,在群臣麵前說些朱元璋年少時期的光榮事跡,少不了加官晉爵,得到一筆豐厚賞賜,偏偏他自作聰明,認為說些糗事更能拉近自己和皇帝的距離,難怪朱元璋大發雷霆——誰願意在眾人麵前暴露缺點,大失顏麵?不論是不給人麵子的直話還是專門挖苦人的損話,都會讓人反感。

在人際交往中,你要知道有些話該說、有些話不該說,想要友好交流,一定要注意他人的麵子,在眾人麵前,誰都希望聽到別人提起自己的得意事、光榮業績,而不是傷心事、糗事。就算你不喜歡讚美別人,至少要保持談話的底線——不要揭人短。讓別人沒麵子,別人會視作奇恥大辱,一定會找機會報複你。如何留意在談話中不觸及別人的“短”?

1.不要談別人的失敗

聊天的時候,有些人喜歡談別人的失敗,加上一些“他真倒黴”、“真是可惜”之類的評語,其實他們並不可惜別人的失敗,對別人的倒黴也沒有那麼多的同情,他們隻是把別人的失敗作為一種談資,甚至有標榜自己的意思,這時候,聽到的人會覺得心裏不舒服,特別是那些失敗者,像是被一句話貼上了一個標簽。

成功與失敗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事,成功的人往往經過無數次失敗,他們明白失敗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永遠的。為什麼要揭別人的傷疤?而不是給別人一句鼓勵,讓對方堅定信心呢?失敗者都在默默努力,切勿給他們潑冷水。

2.公眾場合,不要對別人做負麵評價

有些人喜歡自詡客觀公正,像生物學家分析細胞那樣“肢解”別人,把優點與缺點說得頭頭是道,多數人又都有一種湊熱鬧的心理,聽到你談別人的缺點,樂得聽個熱鬧。更糟的是他們喜歡傳播,反正話不是他們說出來的,不用擔責任。

在公共場合對他人做出負麵評價就是在做傻事,除非你與被評論者有深仇大恨,隨時隨地都要說點話損他,否則,沒有緣故地否定一個人,會招致那個人甚至旁觀者的反對。你未必像你想的那樣了解他人,也未必具備資格居高臨下地評價,當你滿不在乎地說著別人的缺點時,別人也正在心裏對比你的缺點,得出你還不如他的結論。

3.批評時要婉轉

一個有原則的人不會永遠迎合他人,也不會隻揀他人喜歡的話來說。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涉及對他人的批評。要知道,指出對方缺點就是在揭短,被揭短的人多數會不高興,一定要注意批評的方法。

批評最好在私下場合,隻有兩個人的情況下進行,談話你知我知,沒有第三個人知道;批評的時候,說話盡量婉轉一些,不要那麼直白,更不要劈頭蓋臉罵別人一通,中肯地批評、有見地地建議不但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容易讓人理解你的一片苦心。不論什麼樣的談話,隻要把別人的麵子記在心中,就不會招人厭惡。在人與人之間,尊重,是交往的第一步。

裝聾作啞,平息他人中燒的怒火

人與人難免產生矛盾和爭執,這個時候,直性子的人衝上去吵架,小心眼的人虛與委蛇,秋後必然算賬,唯有有城府的人既不和人結梁子,也不在日後翻賬本,他們會用一種技巧迅速平息他人的怒火,這種技巧就是裝傻。

在日常談話中,有一種話沒有聲音,卻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能夠迅速平息風波、轉移矛盾、避免爭執,這種話有時表現為一聲不吭,有時表現為迅速轉移話題,說這種話的人目的明顯,聽這些話的人心領神會,雙方無法過多解釋,就能體諒彼此、心無芥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裝聾作啞”。

人們為什麼需要“裝聾作啞”?因為有些話,別人說出來時純屬無心,或者是毫無根據的閑話,或者是衝動之下的氣話,你要是一一追究起來,事情就會被嚴重化,如果你願意兩耳一閉,裝作沒聽到,不放在心上,別人也許說過就忘了,也許回過味來對你心存內疚。不論哪種情況,都好過你直接上去和他爭辯。“裝聾”的好處就是你不必為他人說出的無意義的話動氣,保持精力做自己該做的事。

“作啞”也需要技巧,特別是當你麵對別人的怒火時,一言不吭顯得你不服氣,亂說話又會讓對方更加火冒三丈。這時候如果能麵帶微笑連連點頭,表示你理解對方的心情,表達自己的歉意,也許能夠迅速平息對方的怒火。“作啞”還有一個功能是讓自己遠離是非,當大家都在說閑話的時候,你不表明自己的態度,就不會落下口實。

一家國際性的化妝品公司正在訓練新員工,在這一屆的新人中,小欣是最搶眼的一個,她為人機靈、做事妥當,來公司不久就成了上級們著意培養的對象。

這一天培訓結束,小欣代表新員工發表培訓感言,她說話幹脆得體,不失幽默,贏得了陣陣掌聲。在快要結束的時候,小欣要播放一組關於培訓的幻燈片,她正在擺弄機器,聽到下麵有人說:“小欣這口才,比馬姐還牛!”小欣聽了心裏很吃驚,馬姐是公司的總管,也是她的頂頭上司,這句話說出來,萬一馬姐記在心裏,今後大家怎麼共事?

不過,小欣為人聰明,馬上想到了解決辦法,她利落地站起身,笑款款地對在座的人說:“幻燈片已經準備好了,請大家不要再喧嘩,我們進入正題,看著這些照片,回顧一下我們的培訓生活吧。”一句話讓馬姐不悅的臉色緩和不少。接下來一切順利,小欣和馬姐並沒有因為旁人不適時的誇獎產生芥蒂,反倒成了關係不錯的工作夥伴。

人際交往中,難免會遭遇尷尬的場景,就像故事裏的小欣,被誇獎的感覺不是喜悅,而是戰戰兢兢,害怕因此得罪上司。小欣顯然是個有城府的姑娘,她很快想到了解決辦法:裝聾作啞。在尷尬的時候,裝聾作啞是百試百靈的方法,能以最快的時間平息別人的怒火,既不會掃別人的麵子,又不會讓自己攤上麻煩。

裝聾作啞是一種高超的處世技巧,它介於說與不說之間,用得好就能緩和尷尬的氣氛。不論是尷尬的時候,還是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它都能起到緩解作用。在別人情緒不好時,你不要說話,或者故意說點別的,會有助於事情的解決。至少在以下場合,你一定要裝作什麼都沒聽見、什麼都沒看見。

1.對方怒火中燒、失去理智

不要和發怒的人講道理,那隻會讓自己變成炮灰。發怒的人處於一種情緒亢奮狀態,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即使你說的話都是對的,他也一句聽不進去,隻會讓你更難堪。對於已經失去理智的人,你和他計較,就是自討苦吃。

怒火中燒的人需要旁人體諒,你假裝沒聽見、沒看見,等到他怒氣消了再去和他談同一件事,他就會變得通情達理,甚至比平日更加願意配合你,因為他正在為隨便發火這件事愧疚,正想做點什麼補償無故受牽連的你。

2.對方蠻不講理、挖苦諷刺

有些人因為天生的性格或者成長環境的嬌慣,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常常蠻不講理,一切都要順著他的意思,因為心理上有優越感,他們常常對人頤指氣使,稍有不順就諷刺挖苦別人,讓人覺得沒麵子,又不想和他們撕破臉。

對待這種人,裝聾作啞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因為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團體,所有人都知道這種人的性格,你裝聾作啞不與他計較,別人會稱讚你有風度;你寸步不讓和他對罵,別人隻當做兩個人一起撒潑。也不用擔心自己過分吃虧,因為這種人少了城府,多了跋扈,早晚會碰壁,千萬不要跟他們糾纏,降低自己的水準。

3.對方一時失言,自知理虧

有時候別人說話難免有口誤現象,說出來的意思並不是他心裏想的,這時候如果促狹地打趣挖苦對方,隻會激起對方的反感,甚至讓對方惱羞成怒。這個時候你裝作沒聽見,或者幽默地給對方打一個圓場,就能迅速挽回對方的麵子,讓對方的情緒變得輕鬆。對你的寬容和諒解,對方會記在心裏。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衝突,在某些時候你不作反應、裝聾作啞,或者服軟賠個罪,澆熄對方的怒火,並不會損害你的立場,反倒是一種最恰當的應變說話技巧。有城府的人擅長用沉默應對突發的麻煩,沒有說話,卻能將事情解決得更圓滿和不露痕跡。

事要做全,話別說滿

中國自古講究“言必信,行必果”,說出來的話就是承諾,為了自己的信用也必須做到。有時候,我們說話時滿懷信心,但涉及現實層麵,卻發現實際情況比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做出事的效果自然也打了折扣,給人留下了“不守信用”的印象,說話的人難免鬱悶:為什麼辛辛苦苦做事,還落下了壞名聲?這是因為做事沒後手、說話沒城府。

說話需要負責,說話也需要技巧,當你在說話之前,首先要想想這句話說出去的後果,你真的能辦到承諾的事、保證萬無一失?你是否因為這種“打包票”的態度吃過虧?忙了半天還得到了別人的抱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在說話的時候就先打個折扣,不要把話說得那麼“滿”,這樣說話既給了自己巨大的壓力,也給了別人極大的希望。

想要練就處世的城府,就要知道說話和做事不能分開,不過,說話和做事完全可以遵循兩條路子,說話的時候不妨有所保留,讓自己有回旋的餘地;做事則要全力以赴,對人對己都不要留下遺憾。這樣一來,別人看到你用心做事,很少吹牛,會更加敬重你的人格,你的信用度也在無形之中飛速增長——話說一半、事做全部,是最好的處世方法。

老柴是一所高校的教務主任,他為人熱心,肯辦實事,但人緣卻不好。他一直很納悶:為什麼自己經常為人著想,卻總是落不下好名聲?老柴的老婆是個明白人,她常常勸老柴:“就算能做到的事,也不要對別人說滿,不然就算你盡力了,做不到別人還是會埋怨你。”老柴卻常常把夫人的話忘在腦後。

一次,學校要搞一個青年教師職稱評選,老柴對手下的年輕老師們拍胸脯保證會為他們爭取名額。沒想到這個評選是省裏的,分到學校的名額少之又少。老柴前前後後跑斷了腿,也隻拿到了兩個名額,這讓那些年輕教師非常不滿,有人在背後議論:“沒有那個本事,就不要吹牛。”老柴聽說後,想起夫人的話很是惆悵,他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真的把話說得太滿,以致落得兩麵不討好。

把話說得太滿的人最容易走進死胡同。這樣的人又可以用“自掘墳墓”形容,他們豪氣萬丈許下諾言,在實際過程中才發現事情並非那麼簡單。這時候,他們隻能選擇言而無信或者死要麵子,兩個選擇的結果都讓他們不好受,後悔當初說話不經大腦。就像故事中的老柴,沒事找事,還給自己招來埋怨,這就是說話沒分寸造成的可怕後果。

有城府的人說話的時候懂得避實就虛,即使他們有100%把握的事,他們也不會打包票,而會說“盡力而為”。這樣說話給自己留下餘地,又不會招致別人的反感。遇到意外,因為事先把話說得清楚,別人也不會埋怨,可謂全麵。那麼,怎樣說話才算有分寸?

1.不要輕易許諾

一諾千金是我國古代的佳話,不過,一諾千金的美名來得不是那麼容易,“諾”是口頭的,而千金可要看行動,如果是中午幫人帶個盒飯這樣的小事,自然可以隨口應允,即使做不到,別人也不會見怪。但和“諾”有關的,往往是對他人生活有一定影響的大事,你隨口答應又做不到,不但自己沒麵子,也會耽誤別人。

人人都想做守承諾的君子,但在許諾之前先要想想自己的能力,還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意外。像對待自己的人生那樣對待自己的許諾,自然就不會輕慢,也不會把話說得太滿。有城府的人不是不熱心,比起許諾,他們更重視行動。

2.不要隨便誇耀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不乏誇誇其談的人,他們喜歡誇耀自己的能力,說到自己做出的成績、受到的重視,他們神采飛揚,還會加上很多佐證,旁聽的人一時無法判斷他們是不是在吹牛。其實吹牛本身沒什麼問題,誰沒有點虛榮心?但吹牛有時也會給人帶來麻煩:一旦別人聽信了你的話,針對你的能力請你辦一件事,你如何圓場?

沒有能力的吹牛容易在行家麵前出醜,有能力的人也不要動不動誇耀自己,因為你的能力是有限的,架不住很多人同時求你幫忙,也架不住很多人同時提出質疑。不如低調一點,拿實際成績說話,是最好也是最令人信服的炫耀。

3.不必把目標放在嘴邊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精心準備一件事,把目標放在心裏去做,成功率很高,一旦對別人說出自己的目標,結果往往是失敗。這並不是撞邪,而是你一旦說出目標,就有一種“趕鴨子上架”、“必須做好”的錯覺,他人的眼光也成了監督力量,讓你不敢鬆懈。

欲速則不達,越是想做好的事,越會因為焦急出現紕漏,所以在事成之前,還是不要輕易說話,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才是聰明人的選擇。不要為了表現自己的自信把話說得太滿,與其拍著胸脯向人吹噓自己能做到什麼,不如低調地用成績告訴別人自己做過什麼。

上乘兵法講究“進可攻,退可守”,說話也是如此。事要做全,話別說滿,想要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所有行動為最好的結果服務,先要管住自己的舌頭,不議論他人是非,不隨便與人爭執,不泄露他人秘密,不論多麼有信心的人,豪言壯語在嘴邊也要停一停,這就是說話的城府,處世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