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競爭的創業大潮中,挫折或打擊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當創業的狀態僵持在冰凍的嚴冬時,要相信機會和轉折也在其中孕育著,耐心等待,再堅持一下,必會迎來你人生的春天。在創業的奮鬥過程中,不要給自己任何放棄或停下來的借口,因為成功之門,永遠會在你放棄前的最後一步才打開。
弗羅倫斯·查德威克的聲名,是從她完成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壯舉後才被人們知曉的,在此之後的3年,她計劃從卡德林那島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灘,再創世界新紀錄。
那天,海麵上滿是濃霧,海水更是冰冷刺骨,她必須在水中熬過16個小時,才能抵達目的地。
她的嘴唇已經凍得發紫,全身也筋疲力盡,每當她抬頭遠望,眼前總是霧茫茫一片,完全看不見終點。
仿佛陸地還很遙遠,遊著遊著,她忽然灰心地想:“看來這次無法遊完全程了。”
當她這麼一想時,身體立刻癱了下來,連支撐劃行的力量都沒有了,於是她對著陪伴的小艇說:“把我拉上去吧!”
但是,小艇上的朋友們卻鼓勵她說:“再忍一忍,隻剩一英裏了,很快到海灘了!”
查德威克不相信地說:“別騙我了,如果隻剩一英裏,我現在就可以看見海岸了,快拉我上去吧!快點!”
大家看她似乎真的撐不下去了,隻好將她拖起。
小艇上的人拉起她後,便開足馬力向前開去,這時,她似乎聽見海灘上傳來一陣歡呼的聲音。
沒想到朋友們真的沒有騙她,她距離成功真的隻剩一英裏了!
她低頭長歎,懊悔自己:“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
有了這次幾乎成功的失敗經驗,第二次挑戰時,她終於咬緊牙關,完成了這項世界紀錄。
有個拳擊手曾說:“當對手受到猛烈重擊並倒下時,對我而言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誘惑,因為每當這個時刻,我會在心裏呐喊我一定要挺住,絕不能倒下,隻要再堅持一下,我就成功了!”
堅持就是勝利,投入並且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創業的夢想自然會水到渠成。不能堅持的人,就會像故事裏的弗羅倫斯,即使成功在即,最終也會斷送在自己手中。
相反,應當像那個拳擊手一樣,當放棄的聲音在你心底響起時,你應該斬釘截鐵地告訴自己:放棄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我已經走到了今天,隻要再堅持一下,必將迎來勝利!如果你這樣去做,相信你的身上必會有一股澎湃的力量全力衝出,讓你不顧一切地堅持到最後一秒,而所有能量的啟動正是來自於你的耐心究竟有幾分。
六、創業,“剩者為王”
商業競爭,自然是對手越少越好。堅持,堅持到最後,“剩”到最後,被“剩”下,就意味著你的對手更少。把握住機會,努力生根發芽。當你已經足夠強大,當你已經足夠靈活,當你能夠把握住整個大局,這時候,你就是“王”了。
“剩者為王”,意味著活下去就是勝利。這話雖然聽起來像是應該用在戰場上或是冒險的旅途中,但在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今天,對於企業而言,隻有熬過這個嚴冬才有重新發展的機會,其實不僅對於企業是如此,對於個人創業也是如此。
所謂“剩者”,有兩層含義:其一就是達爾文所謂的“適者”,正是因為適應,所以剩下,成為“剩者”,就像在自然界,任何不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最終都不能在物種競爭中剩下,隻好退出了生命的舞台,經濟活動中也是這樣。要做剩者,就要主動去適應環境的變化,不過於依賴外界的條件,而努力去根據新的變化調整自己,最終得以保留;“剩者”,還有一層含義意味著“耐心等待”,叢林中的小樹,因為耐心等待,等到了遮蔽自己陽光的大樹被雷擊或其他原因枯死了,它就有了長大成材的可能。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剩者”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功,是成功的基礎。
幾年前,“海歸”創業蔚然成風,呈現方興未艾之勢;然而若幹年後,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少“海歸”創業者在困境之中徘徊不前,深感前景堪憂。反思“海歸”創業過程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便是“水土不服”,不適應國內的環境:“海歸”在海外生活的時間越長,對國內的社會環境和市場運作就越缺乏了解,回國創業時就會感到各方麵的不適應。而在這些“海歸”創業者中,隻有1/3的人能夠主動調整自己,了解國情,在中國自己的土壤上生根發芽。
某位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最偉大的推銷員做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
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隻聽一聲震耳的響聲,但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了。
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
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不急不慌地持續做著。
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小錘不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忿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刹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隻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創業,不是一件急於求成的事情,在很多時候,創業者需要的是根據環境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並將這種態度堅持下去,耐心等待,總有一天,成功會敲響你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