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堂課像英拉一樣做溫情女人(2 / 3)

為了生孩子這事,夫妻倆沒少紅過臉。漸漸地,Manager發現丈夫不再像以前那麼親熱,也不再催促要孩子。“我不想放棄自己辛苦打拚來的事業,可是我也不能沒有家庭,辛苦奮鬥的這些年,如果沒有丈夫的全力支持和理解,又有什麼意思?”Manager陷入這種兩難的境地,如同失去了重心,每天坐在辦公室裏都心神不寧……

“雙重角色”所產生的矛盾,必然會構成了“雙重壓力”。在這種“雙重壓力”之下,女性很容易出現內心的矛盾衝突,心理負擔增大,進而出現身心健康的問題,其特點是:

經常感到疲勞、困倦,該睡的時候不能成眠或常常被驚醒;

常常無端覺得厭倦,莫名原因的情緒低落和焦慮;

時常萌生不想工作的念頭,希望丈夫能比自己強,有一天可以回家做“全職太太”;

害怕變化、不願意嚐試新東西,對年齡的增長時有恐懼感;

……

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情緒低落,這些勢必都會造成家庭、婚姻及生活滿意度的下降,在工作中會造成生產力下滑、遲到、缺席、離職、士氣低落等,嚴重影響了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尤其是,壓力是一種極具傳染力的東西,當你把個人的壓力交給對方承擔時,夫妻之間的問題就擴大了,它會消耗我們重燃愛火所需的力量,結果引發的問題可能複雜得難以解決,以至於婚姻被壓垮,走向破裂。

看來,女性們“雙重角色”下的“雙重壓力”,還真不容小覷,因此,無論你是有著積極人生目標的女強人,還是硬生生被工作逼成為“工作狂”的小女人,都有必要學會自我減壓,保持健康的心態。

要想扮演好家庭、工作中的雙重角色,學會自我減壓,保持健康心態不僅是必要的,也是一種需要。因為心態健康的女人情緒穩定,信心十足,思維敏捷,工作效率高,人際關係協調,能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家庭和工作中,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那麼,我們要如何緩解來自家庭、事業方麵的壓力呢?下麵就提供給你一些方法,將之運用起來,你會在每天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減輕壓力、放鬆身心,進而經營好婚姻、家庭和事業的。

1.依據主次輕重巧安排

家庭、事業在人生不同階段中主次輕重是不同的,要避免家庭、事業上遭遇危機,減少心理壓力,你首先要遵循這樣的原則:20多歲是女性事業的儲備期,此時你應以自己的事業為重;30多歲女性要養育小孩、維持家庭穩定,在家庭中角色重要且任何人無法替代,此時你應該以家庭為重;40多歲直到退休,這一階段孩子離家上學、丈夫的事業也逐步有起色,此時你又可以回到以事業為重的階段。

2.有一個合理的職業目標

每個人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不同,但是每個人都有個限度。CPA考試、MBA學業,還有職場升遷的夙願,這些都是你實現職業理想的途徑,但你不必給自己製訂過高的工作目標,要求自己在短時間內急於完成,目標過高會無形中給你造成心理壓力,往往事與願違。

事業並不是生活的主要目的,而隻是讓生活質量上一個台階的措施而已。所以,你不必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地實現階段性目標,如此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有閑暇時間關愛自己、照顧家庭了。

3.要學會主動示弱

家庭裏很多小事情加起來,工作量大得驚人,你不要總是一個人大包大攬,要主動向自己的丈夫、婆婆等其他家庭人員示弱,學會分工放權。比如,既然你做了帶小孩、買菜、做飯等家務,那掃地、洗碗的工作就留給其他人做吧。一旦情況有所好轉,壓力也就隨之消失。

4.合理適當的宣泄

壓力不是忍受,也不是逃避,學著宣泄它,而不是等著它把自己壓垮,把一切都毀了之後再想辦法,是最明智的選擇。

合理的宣泄可以使你將心中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避免這些情緒轉向自身以及夫妻關係。你可以根據本人的具體工作生活情況、心理和生理特點,選擇適當的宣泄方式。比如,工作之餘打打球,弄弄花草,下下棋,玩玩樂器,與家人、朋友多多聯絡感情,讓自己體味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這些可以幫助你釋放心理負荷,消除身心緊張,獲得工作以外的滿足,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並擴展生活經驗。

為了贏得理想的事業,每個人都在拚命地追趕,但是,在得到這些的同時,你是不是發現自己情緒變得壓抑了,生活變得沉重了,快樂和輕鬆離自己遠去了?所以,一定要給自己尋找一個壓力發泄口。

懂得欣賞,珍惜已有的幸福

一個懂得欣賞的女人,必定是幸福的。無論她走得多遠,走得多累,她的內心始終安之若素,處在安逸之中。因為,她懂得用真善美看待世界,懂得用心去抓牢眼前的幸福。幸福是無價的,即使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那種感覺。想要擁有幸福,那麼就需要有欣賞和珍惜的心。

黃美廉,她是我國著名的女畫家,出生在台南,父親是一位牧師。在她出生的時候,由於醫生的疏忽,造成了她腦部神經嚴重受傷,以至於整個臉和四肢肌肉都失去了正常的作用。當時,黃美廉的父母抱著幼小的她四處尋醫,結果都讓人失望。

黃美廉6歲的時候,她還不能說話,嘴巴還向一邊扭曲,口水直流。黃美廉的媽媽聽說有些患者到二三十歲仍然會在地上爬,一顆心滿是絕望,常常萌生出自殺的念頭。

奇妙的是,黃美廉仿佛知道自己爸媽的用心,漸漸地,她的四肢有了力量,會學著自己吃飯,站立,雖然總是一瘸一拐的,但是總算是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童年時期,黃美廉沒有像別的孩子一樣,自由自在地玩耍、奔跑,有的時候還會接受到異樣的目光,有些小孩子會嘲笑她,用石子丟她,仿佛看見自己哭,別的小孩就會開心。在這些坎坷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的愛和支持帶她渡過了生命中每一個難關,這些都使她深深感恩的,她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最後,黃美廉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在一次演講中,黃美廉用自己的手當畫筆,用色彩告訴人們“寰宇之力與美”,並且燦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製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懾住了,有人評價:“這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講會。”有學生小聲地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你是怎麼看待自己的,沒有抱怨過嗎?”學生心中很緊張,說過後就後悔了,他怎麼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問這樣刺激人的問題。學生們小心觀察黃美廉的神色。

“我怎麼看自己?”黃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她的臉色沒有異常,她對著學生們嫣然一笑。接著在黑板上寫起來: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四、上帝這麼愛我;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六、我有隻可愛的貓;七、還有……;八、……

粉筆一直在“吱吱”地動著,同學們鴉雀無聲,最後,黃美廉在黑板上寫下了結婚,她說:“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剛寫完,學生們的掌聲立刻響起,黃美廉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滿足的笑容從她的嘴角蕩漾開來,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臉上。

從黃美廉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懂得用欣賞的心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用珍惜來保管自己的幸福。其實,很多女人和黃美廉比起來,幸福得實在太多了。我們有個健康的身體,有一份衣食無憂的工作,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等等,知道去感恩,就會發現上帝是眷戀自己的。

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她在《假如隻有三天光明》這本書中寫道:“隻有失聰者才會珍惜聽覺,隻有失明者才會領悟到寓於光明中的種種幸福。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卻一味地追求。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

每個人感覺的幸福都不同,那是因為她們欣賞的角度不同。有時候,健康是一種幸福,自由地呼吸是一種幸福。當生病的時候,有人陪在床邊端茶倒水,這也是一種幸福。情人節的那天,即使沒有玫瑰和燭光晚餐,隻要能和愛人在一起也會幸福。

小亮和小美是一對情侶,小亮是個百分百的好男人,從大學到結婚,一直將小美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現在他的婚姻麵臨著離婚、外遇的危機,這裏麵有什麼故事呢?

在大學的時候,小亮和小美都是花銷家中的錢,不知道走上社會的艱辛。畢業了,兩人想也沒想就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後,雙方的家長斷去了兩人的經濟來源。小美是個嬌滴滴的女孩子,吃不消與小亮一起奮鬥的苦。久而久之,她便覺得小亮很沒用,十分羨慕有錢人太太的生活。

這個想法讓小美走上了極端,在網絡上,小美認識了一個富商網友。富商對小美說的話很曖昧,同時處處表露出闊氣。小美聽得是心花怒放,越發覺得工作後的小亮很木訥,隻知道死工作,都不知道對自己說甜言蜜語。

小美和富商網友交往久了,便約出來見麵。見到富商後,小美有些失望,因為富商沒有小亮長得帥氣,而且年紀也比小亮大很多,但是富商願意為小美花很多錢,小美也就不介意了,於是便和富商暗中來往。這件事很快被小亮知道了,開始的時候小亮勸說小美不要在和富商來往,但是小美全然不聽,她已經被物質財富迷昏了頭,居然提出要和小亮離婚。

小亮心中十分難過,但也抵不過小美的堅持,沒幾天,兩人便去辦了離婚協議。小美以為嫁入豪門的夢似乎就在眼前,連睡覺的時候都會開心。她完全不知道,等待她的將會是地獄。

三年後,小亮在一家超市看到了小美,此時的小美顯得憔悴不堪,做著收銀的工作。小美看到小亮後,最終忍不住哭了出來。原來,小美認識的富商是個偽富商,其實就是個做傳銷的。小美進入傳銷組織後,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千方百計才逃了出來。等到她回去找小亮的時候,小亮因為公司調動,被派去了別的城市。

雖然小亮很同情小美的遭遇,但是現在他已經再次結婚了,並且很愛現在的妻子。

有句話叫做“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小美後悔也來不及了。如果她能懂得欣賞小亮,對生活有顆珍惜的心,最終的結局也不會如此悲慘。

有些女人整天抱怨自己過得多苦多累,其實就是因為她沒有一顆欣賞的心,如果改變自己的心態,把自己融入多種多樣的生活中去,那麼就會發現,自己一直被幸福圍繞著。不是一個女人穿得雍容華貴,她就幸福;不是一個女人沒有戴上鑽石戒指,她就不幸福。後者往往比前者更加懂得欣賞,更加珍惜幸福。也許,房子不是最大的,但是很舒適;也許老公不是很高大,但是很體貼,最重要的是,你能欣賞到他的優點和好處。

我們對生活要求的太多,失去的也會多,也許沒有錢,但是有親人和愛人;也許沒有豪宅,但是有個屬於自己的小港灣。女人,一定要學會珍惜,懂得欣賞,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不去羨慕別人,堅守自己的“沉香”

上帝對每個女人都是公平的,不要一味地去比較、去羨慕別人,這樣會改變自己的初衷。因為生活中,不論我們和什麼樣的人比較,或者去羨慕什麼樣的人,最終的結果都會彰顯出自己的自卑與平庸。反而,如果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人或事,那麼無形中增加了自己的魅力和品位。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年邁的富翁,隻有一個兒子。他害怕自己死後,兒子因為繼承了大筆的財富,會變得懶惰、不肯奮鬥,最後會坐吃山空。所以,他認為自己的錢財不能給兒子帶來幸福,反而會給兒子帶來厄運,富翁想了很久,最後做了一個決定。

他把兒子叫到自己的跟前,他將自己白手起家的故事講給兒子聽,告訴他奮鬥的過程。富翁的目的很簡單,他希望兒子自己能夠發憤圖強,用自己的實力譜寫出自己的藍天和白雲。

富翁的故事講得很生動,兒子聽得也很感動,他決定一個人出去尋找財富,他跋山涉水,曆經千辛萬苦,最後找到了一種能夠散發出香味的樹木,他發現,這種樹和別的樹不同,這種樹不能浮在水麵,而是會沉到水底,於是認為這種樹很值錢,就把樹帶到市場上去賣。現實和想象都是相反的,想得越美好,那麼失望就越大,他的這棵樹木根本無人問津,就連木炭的生意都不如。

剛開始的時候,富翁的兒子會堅持自己的初衷,認為自己的樹能賣個好價錢,但是時間久了,別的小攤子上的東西都賣完了,他的樹木還是沒有人問津,於是,富翁兒子變得急躁起來。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初衷,他把這種有香味的樹木也燒成了木炭來賣,結果,燒成木炭的香木很快就被賣完了。兒子十分高興,迫不及待地跑回去告訴自己的老父親。

父親聽完後,他並沒有顯得很高興,而是一臉失望。原來,兒子燒毀的是一棵珍貴的樹木——沉香。沉香的價值極高,切下一塊磨成香粉,它都比一車木炭值錢。

這個故事很簡單,故事中的兒子沒有堅持自己的思想,他羨慕別人的木炭,最終讓自己的寶貝白白丟失了。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沉香,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守得住呢?一味地羨慕別人,往往也讓自己失去很多,再者,羨慕也是相互的,在你羨慕別人的時候,也許別人也會羨慕你。

有這樣一則寓言:豬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意變成一頭牛。雖然時時刻刻都在忙,但既能得到主人的誇獎,還能得到人們的好評;牛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想變成一頭豬。那樣就能吃完了睡,睡完了吃,不吃力,不出汗,逍遙賽神仙;老鷹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想做一隻雞。渴了的時候有水喝,餓了的時候有米吃,不用擔心風吹雨打,而且還有人保護;雞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意變成一隻老鷹。那樣的話,可以翱翔天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有句俗語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亙古不變,自然有它的道理。就像上麵的寓言一樣,很多人隻是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麵,沒有想到別人艱苦的一麵。人,尤其是女人,似乎“比較”和“羨慕”成為了一種天性,經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的女人,最終的結果就是“人比人氣死人”。其實,女人不妨和自己的過去比一比,得到的失去的,將會一目了然。

羨慕別人,是因為我們期待完美。其實,每個人的處境都不相同,有長處必有短處,有幸福之處,必有不如意之處。不如拿羨慕比人的時間,去製造自己的幸福。有人說:“玫瑰雖美,小草也不必自卑。玫瑰有玫瑰的芳香,小草有小草的青翠。”每個人都有各自被人羨慕的地方,關鍵就看能否發現與珍惜,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沉香”。

生活是枯燥的,它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好像沒有盡頭,很多人沒有耐心去堅守自己的“沉香”,沒有打贏耐力戰。如果,一開始就能學會守住自己的“沉香”,學會豁達從容,那麼一定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陽光大道。

上帝不可能把一切都給你

作家劉墉說過這樣一番話:“人生就像登山,你登上了一座山,如果還想登更高的山,就得從這座山上下來。由此可知,看風景何嚐不是如此?你參觀了一個景點,看到了很美的風景,但你隻有離開這裏,到別處去,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很多女人不能看清楚這個道理,她們為了一些瑣事抱怨,總覺得自己是比別人差的,上天賜予自己的總是不好的,越想要的多,最後失去的更多。為什麼“舍得”兩個字是連在一起的,就是因為有舍棄必定會得到些什麼,上帝不可能把什麼都給。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老夫妻,他和妻子有6個孩子,女兒、女婿和老夫婦一起生活在一個木屋中。這樣擁擠的生活讓人無法忍受,老夫妻便去找一位智者求救,說:“我們全家這麼多人隻生活在一間小木屋中,整天爭吵不斷,我的精神快要崩潰了,我的家就是一個地獄,再這樣下去,我快要被逼瘋了。”

智者聽完後,說道:“你按照我說的去做,也許情況會變得好一些。”老夫妻聽了這話,當然是喜不自勝。智者繼續說道:“我聽說你家有一頭奶牛、一隻山羊和一群雞,你回去把這些畜生帶到屋子裏,讓它們和人一起生活。”智者的法子很奇怪,但是老夫妻無計可施,隻得聽令。

過了一天,老夫妻又來找智者,他說:“智者,你給我出的什麼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現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獄,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幫幫我。”

智者平靜地說:“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雞趕出房間就好了。”

過了一天,老夫妻又來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訴說:“那隻山羊撕碎了我房間裏的一切東西,它讓我的生活如同噩夢。”

智者溫和地說:“回去把山羊牽出屋就好了。”

過了幾天,老夫妻又來了,他還是那樣痛苦,他說:“那頭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請你想想,人怎麼可以與牲畜同處一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