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瞿秋白 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者(2 / 3)

瞿秋白與中國共產黨

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中,瞿秋白了解到馬克思主義,事實上,他真正看到馬克思理論的巨大影響還是在1920年,瞿秋白被北京《晨報》聘為特約記者到莫斯科采訪,這一次,瞿秋白見到了當時俄國的領袖列寧,並采訪了列寧,和列寧的談話更讓他認識到馬克思理論的正確性。在俄國10月革命節上,瞿秋白聆聽了列寧的演講,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更加深刻了。

1921年,瞿秋白認識了當時在俄國的張太雷,兩人相見,言談甚歡,彼此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上有點不謀而合,張太雷很欣賞瞿秋白的才華,建議瞿秋白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便更好地報效國家。1922年,瞿秋白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人。

同年,陳獨秀抱著來莫斯科學習的心態來看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俄國,以便為病入膏肓的中國找到一條走向新生的道路。經張太雷介紹,陳獨秀見到了瞿秋白,並請瞿秋白擔任他這次俄國之行的翻譯。瞿秋白詳細地介紹了俄國10月革命後的新變化,談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莫斯科之旅結束後,陳獨秀邀請瞿秋白回國,參與建設共產黨及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任務。

1925年,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瞿秋白以高票當選為中央委員,成為當時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之一。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與中國資產階級右翼勾結起來,加緊反革命陰謀活動。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的破壞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失敗而告終,汪精衛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大肆逮捕和殺害共產黨人。當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卻全麵放棄無產階級領導權。會議隻字未提“無產階級領導權”,而且全麵放棄了黨權、政權、軍權以及群眾運動的領導權。

陳獨秀的右傾主義錯誤嚴重地損害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蔣介石奪取了國民黨的黨政軍大權後,就大肆捕捉殺害共產黨人,中國進入了白色恐怖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也被迫轉入地下。

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緊急召開了八七會議,會議決定將陳獨秀免職,任命瞿秋白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引導中國共產黨迅速地走出目前危急的局麵。

1930年,瞿秋白患了肺結核,在上海進行療養。療養期間,瞿秋白見到了茅盾、魯迅等先鋒文學作家,彼此結為很好的朋友。期間,瞿秋白抓緊時間搞文藝創作,為此他犧牲大量的休閑時間,在病中,瞿秋白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並翻譯了一些外國名著。

秋之白華

王劍虹是瞿秋白的第一個妻子,比瞿秋白小3歲,兩人是經朋友介紹而認識的。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很談得來。後來王劍虹到南京,意外地遇到了瞿秋白,在瞿秋白的勸說下,王劍虹決定和瞿秋白一起去上海,進入當時瞿秋白參與建立的上海大學中文係學習。瞿秋白喜出望外,學校又多了個才女,他也多了個知己。

那時的上海大學設立在一些偏僻的裏弄房子,各種設備很是簡陋,那時的學生還不是很多,進入上海大學的一般都是有自己想法的學生,他們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思想,很多人都了解馬克思主義,所以簡陋的上海大學為處在成長階段的共產黨提供了一批批的革命幹部。瞿秋白當時的職位是教務長,每天的任務都很重,白天要教學、尋找學生,晚上還要開會研討上海大學的下一步發展,但隻要一有時間,瞿秋白準會去拜訪王劍虹,兩個人談論文學、講外國曆史和中國曆史,彼此總結各自從曆史事件中得到的經驗或者學到的知識。王劍虹的博學多才令瞿秋白暗暗稱讚,王劍虹在某些方麵的見解很是別有一番趣味,瞿秋白對這個女子漸漸有了一絲好感。

慢慢地,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地占據了瞿秋白的頭腦,瞿秋白為此苦惱不堪,雖然他讀過歌德的小說,知道“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的道理,但話總是哽在嘴邊,遲遲說不出口。兩人見麵時,瞿秋白不再是滔滔不絕地討論問題,而是變得沉默不語。無聲的世界,讓瞿秋白感覺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