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毛澤東引用古典小說《封神演義》裏的一個故事作比喻說,當年薑子牙下昆侖山,元始天尊贈了他杏黃旗、四不像、打神鞭等三樣法寶。現在你們要出發上前線,我也贈你們三樣法寶,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
黃佑國在南洋出生長大,平時接觸的人大多也是福建廣東一帶的人,毛澤東那口濃重的湖南腔他大多都聽不懂,但毛澤東留給他的印象卻非常好,他覺得毛澤東非常親切,隨和,平易近人。他甚至於懷疑他所見到的這個毛澤東,是否就是人們傳說的那個比神還偉大的毛澤東。
兩天後,黃佑國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隨旅長陳光的部隊開赴晉東北抗日最前線。短短時間內,就先後參加了平型關、廣陽、陸房、梁山等地的戰鬥。由於是屬於機工之類的後勤編製,黃佑國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後勤供給保障,整天開著運輸車在後方和戰場之間沒完沒了地跑,這一點也不符合黃佑國的性格,和陳山子的想法一樣,他從南洋回來,他的整個願望就是要打日本鬼子。於是,他向部隊領導請求不當汽車駕駛員,他說他要上前線去。
負責戰地汽車運輸隊的是八路軍的一名連長,叫郭德海,福建長汀人。當年鄧子恢在福建龍岩領導閩西農民起義,和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時,他參加了紅軍。後來,他所在的紅軍第九軍團在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七天七夜的鬆毛嶺阻擊戰後,開始了二萬五千裏的長征,他於是告別了家鄉和親人,來到了延安,學開汽車,又當上了汽車連的連長。郭德海對黃佑國這個從嚴格意義上說的福建同鄉很關心,那種關心除了他們是同鄉外,還因為黃佑國是從南洋回來的。
郭德海說他的一個堂弟也從南洋回來參加抗戰,也是那樣,一心想上前線,已經跟隨賀龍的部隊到晉西北抗日最前線去了。盡管郭德海的堂弟也是從南洋回來的,但是當時,中國的老百姓對那些去南洋的人都感到很神秘,覺得他們在國外的生活環境相當優裕,他們都是一些有錢的人。所以對他們回國參加抗戰的心情並不是很了解。而黃佑國和他的堂弟不但回來了,還一次又一次強烈要求拿著槍上前線,這就更讓郭德海不理解了。麵對黃佑國,郭德海隻好耐心相勸,說其實殺日本鬼子並不是看你真的殺了幾個鬼子,開汽車保證軍需物資及時地送到前線,送到戰士手中,一樣是消滅日本鬼子。前方的戰士要是餓著肚子沒糧食吃,沒彈藥,還怎麼打敵人?殺日本鬼子少了哪個環節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