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那些抗日勇士圖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中國人不當亡國奴嗎?如今,他們受了重傷,正在前線犧牲流血,中國人不去救他們,還等著誰去救他們?自然,黃澤如也想起了自己的兒子黃佑國,兒子好嗎?兒子回國參加抗戰都已經兩三個年頭了,卻連一點消息也沒有,會不會出了什麼事?他認識南洋許多回國參加抗戰的家屬,他們的親人雖然也回國幾年沒有回來,但至少有書信回來,有消息回來。有好幾次,就這個問題他很想問兒媳婦廖紅玉,但是,話到嘴邊,看廖紅玉滿臉愁苦,嚇得他不敢再問下去。後來有一次,倒是廖紅玉主動找公公說起黃佑國的事,她說,她擔心黃佑國出事了,否則的話,不可能一走幾年連一點消息也沒有。看得出來,廖紅玉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找公公的,那句話她已經在心裏憋了很久了。廖紅玉那樣說,倒讓黃澤如不輕不重地給罵了一頓,黃澤如說你都胡思亂想些什麼呢?難道沒有消息就是出了什麼事了?照你那樣說,我們南洋這次回國參加抗戰的有三四千人,他們大多數人都沒往家裏寄書信,那他們是不是都出了什麼事了?現在國內到處都在打仗,亂糟糟的,信就是寄了,收不到也是很正常的。
黃澤如話雖然那樣說,心裏卻是七上八下的,對兒子的事一點也沒底。打仗難免都會有傷亡,要不然的話,國內一次次要那麼多的藥品幹什麼?黃澤如心裏一邊為兒子焦急,一邊忙著組織藥品。為了那批藥品,黃澤如幾乎想盡了一切辦法,但錢仍然沒能湊齊。黃澤如想到了他家的那片橡膠園。自當初從張三年手中接過那五十畝橡膠園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黃澤如又買了幾百畝地種植橡膠,種植園規模越來越大。抗戰一開始,黃澤如就把一部分橡膠園賣掉,支援國內抗日救國,現在,到了這種危急的關頭,他隻好找廖紅玉商量。他說他打算把橡膠園再賣掉一半去買藥品。廖紅玉當然沒意見,在那份抗日救國的感情裏,如今還多了他的丈夫黃佑國。
陳可鏡聽說黃澤如正在為籌集送到國內的一批藥品著急,二話不說,也把一個自行車車行給賣了,把賣的錢全部捐出來采購藥品。那個自行車車行是他的二兒子開的,這些年來,陳可鏡自己和李清華在經營墾場,卻讓兒女們自己出去闖蕩,開車行,做生意,事業發展得相當順利。想想當初剛到南洋時的窘迫,看看今天過的日子,這是他們連做夢都沒法想到的。當然,這時的他們還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兒子陳山子已經為國捐軀了,他們隻知道兒子回國參加抗戰是一件相當光榮的事,於是,和那些墾民們茶餘飯後便多了一個話題。那些話題,都是有關中國人如何跟日本人作鬥爭的。他們發現,和過去比起來,那些墾民們好像更加尊敬他們了。但是,隨著日本人到了南洋,原先的那份榮耀這時卻成了最潛在的危險,更多的人隻能轉入地下,繼續支援國內的抗日戰爭。陳可鏡和黃澤如一樣,他們似乎並不太多地去考慮那些危險的因素,此刻的他們,心中隻有祖國的抗日救亡,他們不可能去想更多的事。
到底還是出事了。出事的原因是為了王進學。坦白地說,王進學創辦的《南洋日報》當時在南洋是相當有影響力的,大凡講中國話,認識中文的人都知道南洋有這麼一張報紙。他們都是通過這張報紙了解到許多關於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真相,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可歌可泣的故事。這家報紙對於凝聚華僑人心,團結廣大華僑群眾,支援祖國抗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日本人一到南洋,便馬上發現了《南洋日報》,《南洋日報》被迫停刊。王進學他們當然不肯罷手,在日本人的重重高壓下繼續得以複刊。悲劇於是發生了,日本人不但搗毀了報社,還把王進學和報社所有員工盡數殺害。針對日本人的這一罪惡行徑,黃澤如發動廣大華僑抬著王進學的靈柩和祭奠的花圈上街示威遊行。
由於示威者眾多,日本人看了也不免膽怯,覺得無從下手。但是,日本人卻熟諳擒賊擒王的道理,他們已經鎖定了目標。他們已經看出這場示威遊行活動的策劃者必是黃澤如無疑。因為在那種場合,黃澤如的表現實在太引人注目了,他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頭,高高舉著靈幡,喊著口號,一副無所畏懼的架勢。日本人於是決定先對黃澤如下手,決定對黃澤如打黑槍。結果日本人第一槍並沒有打準,卻讓示威遊行的隊伍大亂,日本人於是繼續在已經混亂的隊伍中尋找目標。事實是日本人的陰謀不可能得逞,第一聲槍響過後,走在黃澤如身後的陳淑嫻就已經知道那顆子彈是衝著黃澤如來的,對她來說,黃澤如就等於她的全部和生命。因此,當第二聲槍響時,陳淑嫻替黃澤如擋下第二顆子彈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