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欲結秦晉(2 / 3)

大概是因為這位“董郎”,做作之事,件件都驚世駭俗吧?

即使是真正的男子,也未必有她做得這樣好。

更何況她是個女子?又恰好逢於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時世?

因為她至今仍未曾失敗過,她永遠都是勝利者。

無論是在鄴都,還是在巴蜀。

所以,她注定要被仰望,而無人敢前來踐踏。

這便是生存的法則。

話說回來,最近劉璋地盤遽減,隻幸虧雒城猶在苦苦支撐,方暫時未有傾頹之禍,這在世人看來,難免又成為了他的罪狀,也令人對董織成更是佩服——而若不是劉璋有些隱私手段欲加害於董女郎,又為何會惹惱了陸焉,竟與曹丕和劉備聯手,讓劉璋失了那數郡之地,落到這樣困境?若不是有劉璋這樣的人存在,董織成如此驚才絕豔,為何不得不扮成男子?

其實世人選擇性地遺忘了:董織成最初扮作男子,始於洛陽,而非蜀地。

換句話說,是被曹操逼的,而不是劉璋。

隻是董織成當初在鄴都時,不過是在內闈宮廷之中,有許多事外麵隻聽了個大概,語焉不詳。哪裏比得上她抵達葭萌之後,那樣高調行事?外人對她的了解,自然也是在葭萌之後的多些。有些錯誤的印象,也不足為奇。

而就在群聲沸議之時,又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如同最近新出現的“天雷霹靂彈”一般,橫空出世,轟隆一聲,迸發出無數絢麗光彩。

領豫州牧,壽亭侯劉備,向天師之妹董織成求親了!

一隊鮮衣怒馬的衛士,簇擁著一個錦袍華麗的中年文士,出現在了陽平山下。

陽平山地處彭城,距成都不遠。雖然懾於天師道強大的實力,和目前複雜的局勢,鄰近的劉璋不敢公然來犯,但對於陽平山附近的任何動靜,自然是了如指掌。

這也正是陸焉為何要將真正的指揮所投在漢中,而非陽平觀。上次攜董曹等人回來養傷,其實更是在公開表示一種態度:劉璋於我,有何懼哉?然而當時劉璋也的確是遭受重創,如驚弓之鳥,隻知閉城躲藏,又擔心陸焉再次用下誘兵之計,所以明知曹丕在陽平觀中,竟然未敢發一兵一卒。

除此之外,陸焉回陽平觀,更近似於一種點卯的行為。陽平觀的存在,也更似一種天師道的象征,而真正的實力自然是在漢中陸焉新建居所。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秋陽平和的下午,這支隊伍出現在陽平山下,才顯得那樣的突兀和奇怪。

陽平山青翠連巒,山門為白石所雕,遠遠望去,仿佛浮在背後的藍天白雲之中,肅穆端雅,宛若傳說中的天門一般。門上四個朱色大字:陽平玄觀。在陽光照映下,反射出熠熠輝光。

天師道來自民間,素來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道派,陽平觀又香火鼎盛,除了後觀如上清宮等地為道中人所居,不允許外人出入。前麵的觀庵卻是不拘人出入的。故山門之中,又或山道之上,不時有穿著褐麻的百姓往來,抱著香燭之物,滿麵虔誠;間或也有著葛穿錦的富人,身後跟著小奴;又或是白袍蕭然的士人,一路自在吟哦賞景,煞是熱鬧。不過因為並非什麼隆重的節日,故此仆從如雲的貴人,倒是不見什麼蹤跡。

故此這隊人馬一出現,便極為引人駐目。

道觀知客的方士早笑著迎上前來,他們都是見慣了各色貴人的,神態方式拿捏得極好,親近但不諂媚,隆重又帶著疏淡,揖首問道:

“不知是哪位貴人,駕臨本觀?可是要敬拜道祖,又或是遊山玩水?”

那中年文士翻身下馬,舉止翩然,溫藹一笑:“劉豫州麾下伊籍,懇請拜見天師。”

“劉豫州?”

“伊籍?”

這可是兩個赫赫有名的人物。

縱使是蜀地小兒,也知劉豫州劉備,如今正與劉璋爭奪益州之地,而伊籍是他最為心腹的謀士之一。

眼下劉備在雒城與劉循正撕得難舍難分,他最為信任的伊籍怎麼還有空跑到這邊來?

那迎客的方士便多了幾分疑忌,但也不願得罪伊籍,遂笑道:“天師行蹤,豈是我等小道可以窺知?但請先生暫在靜室歇息,容小道親往觀後稟報。”

伊籍餘光一掃四周,見不少路人好奇地看過來,便頜首道:“有勞了。煩請上稟天師,伊某來此,乃是奉主公之令,前來向貴教之中夜光神女求親,若夜光神女下降,主公願防效漢武,鑄造金屋,以珍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