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妾為白鳥(2 / 3)

會是什麼物事?

曹丕會拋下大軍,微服潛行,甚至不惜向陸焉求助,也為了得到此物?難道……

她遲疑地打開手帕,隻看一眼,先是眼睛一亮,隨即完全不敢置信般,捧到眼前,再看數眼,便不由得呆住了!

淺灰的麻布之上,靜靜臥著一朵白色的絨球。

不,其實是四團小小的絨球,簇成了一朵白色的絨球,約有嬰兒拳頭大小,下有萼葉相托,似花非花,卻是雪白可愛。

風,仿佛都凝固了。

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時刻,自己的理想,難道當真要實現了麼?

董真當然認得出來:此物在這個時空尚屬罕見,但在自己所來的那個時空,卻是司空見慣之物。

但在中國的紡織史上,此物具有極其重要的裏程碑意義。

它影響了中國甚至是整個人類的日常生活,也正因為它的存在,和無數仁人誌士前仆後繼的奉獻,人人有衣穿、人人不畏寒的理想,才得到了真正的達成。

它就是棉花。

董真當初在鄴城流光殿中,麵對陸焉、何晏、曹丕三人求娶,公開說,誰若尋著那朵名為棉花的奇葩,達成自己為天下衣的理想,自己便會嫁他為妻。

說這話的時候,一半是真心,一半也是托辭。

真心是她認識到了棉花的重要性,而托辭是其實她心中並沒有把握可以找到棉花。

通過後世的一些資料可以得知,棉花這種紡織物的原材料,隻到宋朝時才出現蹤影,後來經黃道婆而流傳天下。

在宋朝之前,棉花會在哪裏,無人得知。隻是後世,棉花多在長江流域、巴蜀等地種植,可以推論到建安年間,如果要尋找棉花,也應該在這些地方查詢蹤跡。

所以就在陸焉離開鄴城時,她曾經暗中拜托他代為尋找。

她自己前來益州,固然是為了流風回雪錦,但也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要尋找棉花。

流風回雪錦……

她抬眼看向那遠處的山崖。

就在那萬年公主昔日隱居的穀中,那個在陣勢相護之後的山洞裏,她找到了萬年公主留下的一摞密密麻麻,寫有織錦技術的資料。不出意料,其中也包括了回雪錦。

那種質地輕薄透瑩,卻是如雪般閃出微光的美麗素錦。從質地上來看,與後世她在柯以軒的書房中,看到的那幅小像上洛神所著的衣料,頗為相似。

萬年公主留下的資料中,有各類珍錦的織法、染料的調製辦法,甚至還包括了令益珍織坊獨步當世的“益黃”頗為相似的染料調製之秘。

這更讓董真進一步肯定,益珍織坊的成功,離不開劉璋的暗中支持。

甚至可以說,益珍織坊隻是一個幌子,真正的老板,應該就是劉璋自己。

可是她粗粗翻閱了所有的資料,卻未曾找到記憶中那幅小像之上,流風回雪錦那令人難忘的絢麗多姿又變化萬千的紋樣顏色!

而且在這些資料中,也隻有回雪錦的稱呼,並無流風回雪四字。

昔日鄴城織造司中,在上一屆敬神衣大典中,借助所謂的流風回雪錦上位的陳氏,那流風回雪四字,也不過是徒有虛名,偶爾同名罷了。

這些,都不是董真要尋找的真正的流風回雪錦。

不過,她又安慰自己,好歹已經找著了質地相同的回雪錦的織法,接下來無非就是研製顏色罷了。

已經成功了一半,她就不信,調不出那樣絢麗萬千的顏色!

但無論如何,眼下都是頗有收獲的。她後世雖然攻讀的是紡織設計專業,也曾親手複原過一些古代名錦。但是對於漢錦的研究,終究是比不上這個時空的專業大匠。

這也正是她雖然也先後研製出了天水碧等錦種,名噪一時,但始終不能與益珍等織坊正麵相抗的原因。

幾種名錦,縱然奇峰崛起,能帶來一時的聲名,但並不能促進一個織坊真正的壯大,和具有在紡織行業壓倒性的話語權。

但是眼下有了這卷帛書,就大不一樣了!

這真是一座活生生的寶藏!

何況與這“寶藏”同時放在那箱中的,還有一匣真正的金銀珠寶。

萬年公主當年離開漢宮,的確是如董真所猜想的那樣,無法運輸大量的金珠之物離開。但是隨身攜帶幾箱金珠,卻並不是什麼難事。

先前飛上半空時,俯瞰而下,所見到的那一片無澗之中的宅院園林,若無萬年公主所攜財物,又怎麼會有能力建得起來?

萬年公主對那些少女的豢養和訓練,也同樣是靠著這些財物支撐。

數十年過去,當年帶出漢宮的財物,消耗不少,如今也隻留下了箱中的一隻匣子。

匣中是滿滿的金磚,成堆的各色寶石、龍眼大小的珍珠……還有些金玉首飾等物,做工精良,實屬罕見。董真得自酒泉的財物已經用去了大半,但眼下這隻匣子,較之當初酒泉所得,更有數倍不止。

雖不如傳說中的寶藏那樣令人垂涎,也是一筆不靡的財產了。

因了仙使與槿妍在側,她並沒有將之取出,但心裏卻篤定了許多。

更沒想到的是,陸焉恰在此時,將棉花的消息送上。若不是有任兒之死,終究是在心上籠罩了烏雲的陰影,董真簡直要覺得是喜上加喜,自己的運氣,也好到不能再好!

她捧著那朵小小的棉球,神馳天外。

想到自己一路來所見流民形狀之慘,又想到銅雀台中的貴人衣衾被暖,無論是昔日在流光殿上高談的誌向,還是山寺之中,對曇諦老和尚的許諾,也決非一時的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