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朔風(3 / 3)

但對於他們的密談,曹植並不介意,隻顧悠閑地一口口啜著那“茶水”。他先前雖然嚷著這茶又澀又腥,但此時喝來倒也有滋有味。

因發髻早就散亂,他索性就披散了長發。漢時人無論男女都束發,若非囚徒,輕易是不會剪斷披散頭發的。但曹植天性不羈,也根本不在意這一套。在銅雀台時就多次披發寬袍,自在而行,時人隻稱風流倜儻,還有不少公子悄悄模仿。此時在曇諦這裏,也是一樣悠然自在,此時舉茶輕飲,渾不顧半邊墨發披了滿肩,手指輕輕敲擊桌麵,嘴裏低低唱曲,卻自有一番卓絕風致,織成倒也罷了,那幾個侍奉的小沙彌也不由得多看了幾眼,又自慚形穢地往後退了退。

曹植喝了半盞茶,見織成隻微蹙著眉頭不說話,以為她在擔憂,促狹之色收了起來,便慰道:“大兄既帶你來這裏,自然會處理得妥妥當當,你隻管靜候佳音罷了。”

織成猛地回過神來,微微一笑,搖頭道:“我倒不為了這個。隻是我既來了藏安寺,而這曇諦大師又幫了我,我總歸是要布施隨喜才是。但大師既不愛金錢,我又身無長物,卻不知該供奉些什麼?”

兩人各自喝了些茶,卻聽門扇響動,臘梅清香自廊下飄得更濃,曇諦和曹丕竟又回來了。後者神情鬆快了許多,顯然已與曇諦談妥。

織成卻攏緊了裘衣,沉吟不語。

忽有一念頭掠過腦海,便笑向曇諦道:“大師回來得正好,可否令小沙彌取些麻線並四根竹筷?妾有用處。”

曇諦也不問是何用處,命讓小沙彌取了一束過來。織成招手讓那小沙彌過來一旁侍立觀看,自己卻拔出“淵清”短劍,劍起如電,飛快地將那四根竹筷一一削細,且筷頭削尖,便如四根長針一般。

曹植渾然不覺,好奇地見織成以指尖拈起小沙彌送來的麻線,繞了幾個奇怪的結,且將這些結排成一路,都串在其中一根竹針上。另一隻手卻橫執另一根竹針,針頭挑起那些線結,穿梭投遞,如蛺蝶戲花,令人眼花繚亂。

織成十指纖長,此時與竹色麻線相映,越覺瑩白如玉。曹植隻略一出神,卻不知她如何運作,已有三根針架在了一起,各針之間皆以線結相連。

室內靜謐無聲,眾人屏息而觀,但見織成執針如飛,不過片刻,便在三針之間鋪排開一片織物,似乎也象是織錦般,將麻線互相穿梭交纏而成,但又比錦麵更為厚實,隻是孔眼較大,不如錦麵那樣緊密罷了。

織成叫過那小沙彌,指點道:“你便按我這織法,針腳可增可減,到此處便這樣收針,這裏又須連上……”這次連曹丕都被吸引過來,但見織成口中講解,手上運針,當真比織工投梭還要快捷,手上三針之間,卻漸成一件衣衫的雛形。

說是衣衫,更象是自己身上所著的那件她親手所裁的羽衣短袍。雖是立領右衽,一樣的緊袖緊口、貼身貼腰,雖大小隻巴掌大小,但卻是領袖裾袂俱全,十分精巧可愛。

包括曇諦在內,眾人皆都看得呆了,那小沙彌更是張大了嘴,吃吃道:“女菩薩這衣裳,竟可以如此織就?”

“針腳雖粗,禦寒尚可。”織成含笑著將那衣袍再收幾針,終於大功告成,拎在手裏抖了一抖,這才向曇諦行了一禮,道:

“若量體而織之,則貴寺沙門或可稍微禦寒。所用原料也十分易找,無論麻線葛纖,皆可織成。妾願以此衣袍,供奉貴寺,並報大師之恩。”她頓了頓,又道:“若是以羊毛搓成線索,再以此法來編織,其保暖超過一般絲綿夾袍。隻不過大師乃是佛子,以慈悲為懷,不肯奪獸之衣,妾隻能以麻葛線來織之了。”

她先前已給小沙彌講得清楚,此時又明明白白織出來一件。個中誠意,自然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