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戰爭 第四十五章
國民黨新編421團被解放軍正式改編之前,先接受了解放軍部隊一個時期的改造。這是讓起義投誠官兵真正從思想上回歸人民陣營的一個重要舉措。楊如林帶頭響應,積極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控訴運動”、“思想還家”活動、官兵團結教育、戰爭觀教育和政策紀律教育等。
楊如林很快看到,投誠過來的官兵通過參加思想改造和教育,於曆史瞬間實現了靈魂裂變。覺悟了的投誠官兵,隻聽共產黨的話,投誠部隊除了共產黨,誰也拖不走了。對此,他從思想根子上徹底服了共產黨,說:“要講改造思想,共產黨的辦法太多了,上下五千年,中外八萬裏,沒有誰能比得上。這一點,共產黨太神奇了!我敢肯定地說,這是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戰爭奇觀和曆史奇觀。”
在對待投誠官兵的曆史問題上,共產黨的政策是相當明確的:在思想領域,共產黨不搞“既往不咎”,不管是誰,曆史上的罪惡,以往的醜事陋習,必須從思想認識上作徹底清算。在此基礎上,不管有多大的曆史罪惡,隻要自己主動坦白了,就不再追究了。
應該說,這個政策是寬大而明智的,絕大多數投誠官兵也都能夠敞開心扉,坦白問題,刷新思想,表現出了重新做人的良好願望,也付諸了一係列非常積極的行為。
然而,也有極個別的反動官兵死不悔改,暗地裏還是與共產黨作對。
這個期間,楊如林身邊就發生了一件事,讓楊如林惱怒多時。
原來,團裏有兩個兵士對楊如林投靠解放軍不滿,趁兩軍交接的混亂之際,把周副官等十幾人給放跑了。這倆兵也跟著一塊逃到了邊境深山裏,投奔了那裏的土匪。跑前,那周副官還親手殺死了發現並阻攔他的一名解放軍戰士。
這次“逃跑殺人”事件,是由周副官一手策劃的,後果很是嚴重。但發生這件事時,楊如林團還沒有正式改編為解放軍的部隊。因此,解放軍這邊從多方麵考慮,沒有認真追究其責任。但楊如林心裏卻產生了濃濃的自責。
馮國翠對此沒有發表任何看法,隻是一提這事,便一臉凝重,嘴唇咬得緊緊的,一言不發。
楊如林從她的眼神中看出了責怪:“本來事情都是順順當當、圓圓滿滿的,你卻讓這些又臭又硬的反動分子跑掉了!楊如林,你這個誠投得不光亮。”
楊如林不圓滿的投誠在馮國翠心裏留下了一塊心病。
這一天,提起這事,蘭新梅勸說:“當時情況很亂,出了這個差錯,也是難免的。這已經不錯了,和平解放,保住了但玎,難道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嗎?!跑了十幾個亂賊算不了什麼。”
“可是,部隊大首長是有言在先的。大首長說,決不可以認為反革命力量順從了,他們的反革命思想和反革命企圖就不存在了。對那些反動和腐化的國民黨軍官,要嚴加監視,要強迫改造,一些死不悔改、堅持與人民為敵的反革命分子要受到鎮壓。大首長說得多好,提醒得多對,可是,可是,還是讓周副官那些壞蛋逃跑了,還打死了我們一個革命戰士。這全是楊如林的過呀。”馮國翠心病還很重。
“我說過了,楊如林投誠、起義,但玎和平解放,保住了古城古跡,這比什麼都重要,在這非常時期、特殊環境下,其他過錯可不追究。再說了,讓那姓周的跑了,也不全是楊團長的過,各方麵都有責任。”蘭新梅說。
“新梅,這隻是你的想法,可解放軍的大官兒不一定這麼想,他們不會滿意呀。”馮國翠愁緒在臉。
“我的這個看法,就是我們部隊大首長的看法。大首長還說了,楊如林團官兵的過去都成了曆史,一切都向人民作了坦白交待,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他們既然獲得了新生,走上了光明大道,那就都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一切都和革命中的其他部隊沒有什麼區別了。以後,都是革命軍人了,一家人不能再說兩家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