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 半個紅塵 第三輯(五)(3 / 3)

告訴你們,那個大袋子裏有好多棉質又好又漂亮的衣服。可惜的是,因為它們是樣衣,有不少就被記號筆落下了諸如“93587”,“此樣XX”等記號。而這些記號大部分是留在胸口處,寫字的油墨一般來講是洗不掉的,你隻好幹瞪眼。越是漂亮的那幾件字越多,氣得我幾乎背過氣去。如果刨到又好看又沒有寫字的,可能會是某處衣角沾了灰塵,這不打緊,拿回去用洗衣液揉揉就沒事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件幹幹淨淨的衣服,難說會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洞,等你買回來扔到洗衣機裏一攪之後,小洞成了大洞。也隻有待它成了大洞,才會被你發現。所以,刨衣完全是對你眼神和洞察力的考驗。

在這兒,我有必要解釋一下這些衣服的樣子。它們的麵料抓在手裏像是捏著一團棉花那樣地柔軟,領口、袖口大都上著絲綢的滾邊,口袋上鑲著的一兩朵美麗的小花,像是會在安謐的夢中開放。關鍵是它們的做工,細致到在任何一個可能受力量的地方都有反複的壓線。頸肩處幾乎都有棉布或絲綢的襯布。一些領口、袖口上有蕾絲花邊,浪漫、典雅、溫馨。如果麵料本身有印花,花形與花色也是極為協調的。至於款型嘛,走遍中國的任何一家高檔商場都不會得手。那可是要在外國電影裏才看得見的樣子呀!

我在後麵進來刨衣的女人混合出來的讚美夾雜著惋惜的尖聲怪叫中打道回府。誌得意滿!

我把30多件沒有被寫過字的衣服清洗出來,打電話叫來我的妹妹分給她一些。當她看著這些又輕又薄又軟,並且又精致又漂亮又舒適的衣裙時,很驚詫它們的來處。我在得意之餘問她:“為什麼我從來沒有在國內的商店裏看見質量這麼好又這麼漂亮的睡衣?”妹妹的回答是:“人家的質量標準和我們不一樣。”

這不都是在我們國家生產的嘛!至多樣子是老外畫出來的。那可是我們的棉花我們的機器和我們的工人呀!我們的質量標準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睡衣樣子就不能有這些樣衣的“樣”?

難道說,我們不喜歡舒服?我們不喜歡漂亮?我們的夜晚可以隨便打發?

5 紅的茶 綠的茶

飛機平穩地從澳大利亞朝著中國飛去。

“English tea?”“Chinese tea?”我在這個甜軟的詢問聲中完全醒來。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時無法決定。好像,兩種茶水我都想要。“May I have both of them?”這位左手紅茶右手綠茶的空中小姐隻是那麼稍稍一愣,馬上笑眯眯地給我倒上兩杯。接著,我的舌尖在絕對不地道的兩種茶水中碰到了它們根本的不同。紅茶有檸檬的香味和酸度,好像更加符合我在那一刻的生理需要。而綠茶,絕對不能達到我們的標準湯色和口感,可是它能讓我在一瞬之間依稀可辨故鄉的風煙。而我最終的靈感卻是:回家自己試試衝泡紅茶。

剛進家門,同學李濤來電話,告知他已從印度回來,並且要送我一盒“大吉嶺”紅茶。似乎我早已做好品飲紅茶的準備,就在那時必須有個開始。當然,做什麼事我都喜歡有個較為正式的起步。就像我開始喝普洱茶,讀書、選壺、買杯、鑒茶,有著漫長的準備工作。紅茶大概沒有普洱茶那麼複雜,模模糊糊覺得它似乎很具形式感。杯子一定得有托盤,一定得精致漂亮。怎麼都得買本書來看看!

居然,我在書店裏看見了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美味紅茶》,圖文並茂,提綱挈領。

噢!原來紅茶在我們的曆史中還算一個大角兒。我國的紅茶生產是在唐朝以後的宋朝開始的,供出口用的茶葉有烏龍茶和紅茶。在歐洲市場深受歡迎,尤其是在英國。茶從中國經由陸路和海路傳到世界各地,茶的發音沿著陸路傳播的叫‘cha’(廣東話發音),經由海路傳播的叫‘te’(港口廈門方言)。其結果,印度、伊朗、土耳其、俄羅斯等國發‘cha’聲,英國、荷蘭則叫茶為‘tea’。”

書中詳細說明了紅茶的生產發展曆史,耐心教授製作美味紅茶的知識和技巧,以及它與各種香料和點心的搭配方法。然而,此書最為有趣之處在於這樣一個細致的提醒,就是飲用紅茶時,不論是就果醬還是小烤餅,是早間還是午後,是個人還是群體,你都得持有“遊戲”的態度和心情,方能圓滿。忽然明白,這樣的心情才是紅茶最為終極的配料,有如我們中藥配方中最為關鍵的“引子”,有它才會口感更佳!“鬆風竹爐,提壺相呼”是綠茶的趣味。而紅茶的趣味卻是來自於“遊戲心情”。難怪,紅茶更為休閑和風雅,更適合交際場合。可是綠茶,更像清淡的作料,獨處的伴侶。更為淡泊和實用。

而今,我的時間,在綠的茶紅的茶之間搖擺。我的身影,在紅的茶綠的茶之間穿梭。我的心情,在紅的茶綠的茶之間轉換。這是我當前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