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人書話 13.《留學美國》與暢銷書
最近,錢寧的長篇紀實文學《留學美國》(江蘇文藝出版社)在上海和北京兩地書市上都很搶手。據報載,在上海書市占據十大暢銷書之首,達6000本之多。北京的一些街頭書攤上賣得也不錯。這裏不是為它做廣告,其實,早在本書出版之前,《新民晚報》應讀者的要求,連載了四個月,可見在廣大讀者中有較大的反響。
從圖書的選題來看,近一時期內,紀實的東西還是很有市場的,一些個人性的私情,一些黑幕式揭秘,一些人物的史實鉤沉等等,無不為眾多讀者所追捧。也算有些時日了,寫域外生活和留學生生活的作品,較為走紅,說曆久不衰也不為過。這個題材的常寫常新,是因為國人中有個龐大的讀者群且還在不斷地生成增長,想想,有多少家庭為自己的孩子早就打起了洋插隊的主意,可憐天下父母心。當然,讀者見識多了,選擇多了,要求也就高了,麵對這樣些苛刻的選擇,同樣的題材同樣類型的圖書,其競爭力何在?具體說,錢寧的這本書,如何去吸引由眾多圖書培養出來的審美興趣,它有何獨特之處?
《留學美國》是一本寫作態度嚴謹,立論公允,材料紮實,文風清麗的紀實性強的報告文學作品。當然,它不是那種時效性強的寫某一突發事件的作品。作者以新聞記者的敏銳.從較為廣闊的社會視角,對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留學生生活,做了認真深入的描繪和評述,尤其是勾勒了幾代留學生的曆史麵貌。從某種角度來說,這部作品是一部帶有研究性的史誌性的紀實文學。也許作者的經曆成就了作品的基調,就是實而史,換言之,就是它的嚴謹和嚴肅。作者七年前赴美留學,四年前為寫作本書做了大量的采訪。作為紀實文學,作品有別於一些故弄玄虛、隨意渲染、肆意誇飾、令讀者生厭的不良文風,有意地回歸清新質樸、平實如話的傳統,娓娓描繪他采訪的故事,寫不同的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心理,注重的是人的精神開掘和文化的升華。作者描繪幾代知識分子求學的經曆,善於在不同的人文環境的對比中寫人物,對有關社會問題和政治傾向的評述,也力求辯證和客觀。既展示不同的人物求學之路、留學之道的艱辛,描繪出曆史的機遇和人生追求,描繪各自獨特的人生情感;又披露出大洋彼岸另一社會的有關人文曆史情況。所以這本“試圖勾勒出7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留學浪潮的曆史背景、人數規模和政策變遷”、“反映出文化環境和社會體製的急速轉換對一代中國青年思想意識的深刻影響”的作品,出版後成為嚴肅作品類的暢銷書。個中因由,也得益於讀者對作品中所展示的生活的興趣,也是作者所借重的質樸清麗的文風所使然。在一定意義上它對嚴肅創作同通俗化的關係,嚴肅文學的暢銷書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近來,有不少純文學作品成為與大眾讀物比肩的暢銷書,一些具有文史價值的,反映高科技、現代前沿科學等的書籍,都很有市場。在以銷售通俗讀物為主的小書攤和小書店裏,常常看到這類書同流行圖書擺在同樣的位置,受到讀者的青睞。其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但我想至少透露出這樣的消息:一是讀者的閱讀口味在變,品位在不斷地提高,過去熱衷於通俗圖書快餐讀物的人,現在也光顧嚴肅而高雅的圖書,或者可能有了重新的選擇,讀嚴肅的作品的隊伍在不斷擴大。這就是為什麼各種名著和經典作品仍長銷不衰的原因。二是嚴肅的作品也能夠暢銷,當然取決於選題創意能否適應圖書市場的變化,也取決於作品的質量和內容。
暢銷圖書定位,沒有一定的成規,也並非凡嚴肅讀物就不能暢銷,走向市場走向讀者,是當前圖書麵臨的普遍性問題。圖書的靈魂是文化品位,圖書要博取讀者的青睞,成為暢銷書,在內容上還要好讀好看,即它的消遣性、愉悅性。品位高、文筆清新、信息量豐富、好讀好看、真實可信,如果做到了這些,我想,無論是嚴肅的還是通俗的圖書,是不愁沒有讀者的。在這一點上《留學美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還有,從最近書攤上看到,像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動》叢書,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的《毛澤東傳》(寫到新中國成立前)等等,也可以作為上述的佐證。同五花八門的各種檔次的圖書放在一起,卻能讓各類讀者歡迎,說明曲高和並不寡,圖書市場並不拒絕高品味的嚴肅作品,也說明我們對嚴肅讀物和通俗大眾的讀物,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如何做到這兩者間的統一,這就要看出版家們的本事了。一個有著數億讀者的文化大國裏,任何圖書都不難找到自己的讀者群,當然決定的因素,是出版者的眼光。因此,作為出版者和寫作者,好像還有好多事情可做,也應當樂觀。因為從《留學美國》中我們看到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