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書人書話 12.莊子哲學的通俗解讀
楊書案的長篇曆史小說《莊子》去年4月榮獲台灣實學社羅貫中曆史小說首獎,獎金為百萬元台幣。大陸一部作品在台灣獲百萬元大獎,似乎《莊子》為首例,也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佳話、盛事。大陸出版界也不甘落後,中國文學出版社於今年4月出版了這部作品的大陸版,據說,首版印了一萬冊。
一部作品獲取百萬元之巨獎,本身就是一個轟動性的新聞,讓寫字謀生者,讓不看好文學這碗飯的人們,提起了精神,有了些許的期望,也勾起了人們的疑惑,這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這是一部較為沉實的曆史小說,是一部僅憑少許的史料,經過作家大量的藝術創造,而參透了彼時彼地、領悟了曆史人物的精神內涵、凝結了作家對中華文明的深人思索,描繪出的鮮活人物的作品。這類以刻畫古代哲人智者的曆史小說,近代以來,就有不少的優秀作品問世,中華文明的燦爛曆史也曾引起文字同宗同祖的海峽兩岸以至鄰邦作家們的青睞,香港和台灣都有寫古代文化名人的高手,在日本,也有幾位寫中國古代諸子小說的大家,最著名的就有井上靖的《孔子》,曾為中國讀者所愛好。湖北作家楊書案,致力於曆史小說的創作,他開掘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計劃寫作係列化,這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大陸作家曆史小說創作的新追求和實力。
《莊子》從古書典籍的記載中,擷取有關莊子生活、思想和行狀等,演繹為一幅幅生動的藝術圖景,描繪出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一代思想大師莊子的生活軌跡、思想脈絡以及處於紛亂時代中的莊子立身處世的哲學。
小說開篇描寫莊子少時同母親在陽春三月踏青郊遊,莊家洗浴焚香,莊子問名器之學,喻示著主人公求學執著與遊曆問道的一生經曆。作品先是描繪了莊周在朋友的舉薦下謀得宋國漆園吏小官,並在數年裏將這一被莊子自喻為“稻粱謀”的差事,做得順當有為,他雖提倡無為而治,但也深得人心。然而,他心存高遠,百工小吏的職位令他心所不甘。他期盼著與社會的交遊,與思想者們切磋。他走出漆園,告別妻子,從宋國蒙城走出後,同那一時代的文武臣子們進行著思想的交流和政治的探索。莊子先後遊曆了魏、齊、魯、晉、楚等國,在同孫臏、鬼穀子、龐涓、惠施等人的交往中,闡述了其清靜自適、淡泊名利、率性由之、注重人本、追求心靈自由的哲學。在小說中,莊子的這些思想得到了生動的再現,他是一個不知倦怠的行者,一個曆經了春秋戰國風雲激蕩、政治變化的大波小浪,而極富個性、不肯妥協的性格。
小說不是描寫莊子一生的成長曆程,也不是借以表現春秋時代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的盛世輝煌,它僅僅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支流,表現作為道家代表人物的莊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所在。老莊哲學的智慧風趣,善於探究事物的辯證發展;他“揚棄世俗,強調生活的樸實,誇耀個性的逍遙,否定鬼神的存在”。由於作品描繪剖析的人物主要是一個思想者,一個張揚個性、注重思考、敏於言的古代哲人,作品的故事多依從人物的思索,在故事情節鋪排上,又從史實出發,哲理的闡釋多引用莊子的言論。作品對莊子的思想從不同的論敵和對手上去表現,有關道器、生死、名實、義利、天人等等,中國文化傳統的精神都有所涉及,多側麵地表現出莊子思想的豐富性和性格的複雜麵。同時,作品也描繪出同莊子交往中的諸多論敵和朋友的性格,惠施的好辯、追求功名和排擠他人;龐涓的陰鷙弄權,迫害同門;剔成、射禦、公子偃的三角關係與欲望……以及關於彼時彼地的社會風情的描寫,都生動地襯托出莊子生活時代的人文環境和曆史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