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集 二(3 / 3)

微機雖海量,大腦總先覺。

骨肉分工巧,手足合作諧。

自知人尚淺,天問考科學。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於巴基斯坦伊斯蘭堡

注:

【細胞核萬億,染色體廿些】據載,人體有一萬億個細胞,二十三對染色體,三四萬個基因,三十億個核苷酸序列。

【自知人尚淺,天問考科學】屈原曾寫《天問》,求索世界之奧秘。人對自己的認識,至今仍很膚淺,其自身之謎,是大自然出的一道試題,有待科學去回答。

古風·望東方

仿李白《蜀道難》句式

噫籲噓,

偉乎壯哉!

遠望東方,東方太陽紅!

擊水才兩冬,

感慨已無窮。

甜酸苦辣嚐百味,

風浪冰霜試身功。

浪大難攔魚穿水,

風狂何礙鷹擊空。

雪壓霜打冰封日,

然後蒼鬆愈青梅更紅。

雄翅千翕千展仍高翔,

大江九曲九注複向東。

泰山之高尚不能擋,

奔流已過壑千重。

驚濤何洶洶!

自古磨難鑄英雄。

庭院難養千裏馬,

花盆豈栽萬年鬆。

得來真知由實踐,

掃去空談借東風。

事就無不靠群眾,

業成惟有投工農。

三世而斬猶可訓,

警鍾隆!

遠望東方,東方太陽紅,

前赴後繼求大同。

征長萬裏我接力,

擔重千斤自為榮。

先驅斷頭無所懼,

後輩獻身亦從容。

說千也道萬,

千古治國大計何為第一宗?

得人心者得天下,

道循腳底,

民立心中。

生命雖有限,

事業永無終。

興我中華,

惟此為重;

結友全球,

天下為公。

願將滿腔血,

飛天化長虹。

遠望東方,東方太陽紅,

冉冉升起正彤彤。

一九六八年八月

注:

【望東方】一九六八年經曆兩年起伏動蕩,有感而發。全詩仿唐李白《蜀道難》之句式。

【三世而斬】“三世”指三代;斬,斷絕,盡。意指無功受祿,富不過三代。見《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後》。此文為當年毛主席所推薦。又“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見《孟子·離婁下》。

西江月·考驗

攀嶽本無直路,遠航常遇激流。不平萬浪豈甘休,笑對磨難奮鬥。

能進能退天闊,無私無畏自由。雷鳴電閃不低頭,海燕翱翔依舊。

一九七○年六月

注:

【考驗】寫於一九七○年六月“文革”中去幹校前。

【雷鳴電閃不低頭,海燕翱翔依舊】高爾基《海燕之歌》寫道:“海燕叫著,翱翔著,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像箭一般刺穿烏雲,用翅膀削去浪尖的水花。”

七律·月暈當風

步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二原韻

誰言無法解狐疑,月暈當風豈用蓍。

皂泡浮光徒目滿,鴟梟鳴軛枉心期。

小人逞勇風平日,奸佞逢迎目掩時。

應信僵蟲身未死,廬山日出麵真知。

一九七二年

注:

【月暈當風】暈,日、月光線經雲層中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象,多發生在卷層雲上。喻意:月亮周圍出現了光圈,天就要刮風。古諺:“日暈三更雨,月暈五時風。”蘇洵《辨奸論》:“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此句說明事物發生都是有先兆的,有規律可循。

【步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二原韻】白居易曾寫《放言》五首,以史論今,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真與假並存,雖難辨,但終可辨。林彪事件後,步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二原韻而作之。

【狐疑】遇事猶豫不決。顏師古注《漢書·文帝紀》:“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故言疑者,而稱狐疑。”

【蓍】音師,植物名,亦稱蓍草,菊科。古代常用其莖來占卜吉凶,故亦為古卦的代稱。《史記·龜策列傳》:“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斷以蓍龜。”

【鴟梟鳴軛】鴟梟,貓頭鷹,比喻壞人。軛,木轅前橫木下夾在馬頸的曲木。此句指不祥之鳥在車乘旁,比喻君側多惡人。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衢為道路之意。

沁園春·遠航

漫漫人生,破浪遠航,壯誌怎酬?看螢囊小舍,亮由北鬥;大家宏論,遠上層樓。道有常則,法無定術,相長知行真諦求。執金杖,待捉鱉攬月,誰站排頭?

從來民鑄春秋,信水可載舟亦覆舟。問萬花集錦,可離黛綠?百川歸海,能少涓流?心有蒼生,身無掛累,坦蕩胸懷總自由。踏崎嶇,奔壯觀勝景,永不言休。

一九七七年七月一日

注:

【遠航】一九七七年作者於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黨校任教員。七月一日慶祝黨的生日,讀共產黨員《五個必須做到》,寫詞一首刊於板報。

【看螢囊小舍,亮由北鬥】《晉書·車胤傳》載,車胤家貧,無油點燈,便收集螢火蟲裝在白絹口袋中照亮讀書,遂用“螢囊”表示勤學苦讀。亮由北鬥,指有北鬥星指明前進方向。

【大家宏論,遠上層樓】大家,指革命導師。宏論,指其著作。全句是講讀了導師的著作,可以站得高,看得遠。唐王之渙詩《登鸛雀樓》:“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道有常則】道,指事物發展和運動的客觀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是永恒的。

【法無定術】法,指辦法、方法,它是要隨時間、地點、條件而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金杖】這裏指真理。

【水可載舟亦覆舟】見唐《魏征》:“君,舟也;人,水也。水可載舟,亦能覆舟。”故舟水之比,載覆之說,自古從政者多重。

三言詩·九九箴言

民為本,國為重,公為先。

識時勢,舉大體,居高瞻。

明是非,通情理,懂方圓。

求真情,辦實事,敢直言。

兼剛柔,能取舍,貴周全。

聞道喜,知過改,見善遷。

嚴律己,寬待人,廣結賢。

淡名利,輕富貴,守清廉。

循天道,順民意,歸自然。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注:

【民為本,國為重,公為先】《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識時勢,舉大體】時勢:當時的大事或形勢。《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傑。”大體:事關大局的重要道理,大要,大綱。《三國誌·魏誌·陳矯傳》:“操綱領,舉大體。”

【懂方圓】《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孫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兼剛柔】剛強與柔和兼而有之,相輔相成。《易·係辭上》:“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老子》:“守柔曰強。”

【循天道,順民意,歸自然】指歸根到底要遵循規律,順乎民心,回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