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名山 後記(1 / 2)

無名的名山 後記

放下這本書,結束了三年的勞作,竟然沒有往日的釋然。

我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跋涉在漫長的抗日之路,跋涉在滇緬的高山、古道與叢林之間。那是我從來沒去過的地方,卻有著魂牽夢縈的雲彩和星空、撲麵而來的清風和雨霧……我想知道,是誰把我的目光引向那裏?又是誰,讓我的心潮隨之起舞。

幾十年前戰死的將士,是我們的父輩,穿越了我的生命;幾十年前搶修的公路,仍然是我們的血管,盤繞著我的年輪;幾十年前消隱的歲月,始終是我的宿命,籠罩著我的基因。雖然,我們有理由漸漸忘記那一切,但我擺脫不了曆史的痕跡。讓記憶潛伏在體內,就為了一份無言的承載。

這是一本關於抗日戰爭的書,一支國民黨的軍隊在那場戰爭中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

離那段悲壯的曆史已經過去六十五個年頭了。

八年的抗戰,打了多少惡仗?死了多少人?其艱苦、卓絕、悲壯和複雜,遠遠超過了我們熟知的那些故事。無數的曆史,被埋葬在倒塌的廢墟中。無數的生命,就像他們的遺骸一樣化成了齏粉。更多的幸存者,在後來的歲月中所經曆的折磨,超過了八年。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體同胞共同奮鬥的結果。中國軍隊和人民正麵抵抗著日本侵略軍的主力,不僅保住了中國的半壁江山,而且粉碎了東西兩股法西斯勢力企圖瓜分世界的陰謀,使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得以維繼,使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戰爭,是人類經曆的一次生命的教育。

我寫了一個叫少哉的人物,他是一個純真而執著的人,一輩子都在為這場戰爭付出。我寫了一群無足輕重的士兵,他們可能很渺小、很卑微;他們良莠不齊,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沒有什麼意識形態。但是,他們都是中國人。他們麵對強敵,不甘屈辱,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一個民族的尊嚴。他們是血肉長城上的一塊方磚。

生命與尊嚴,是一個民族存在的理由。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我走近了他們,看到了他們真實的容顏,聽到了他們的哭聲和笑聲,感受到了他們跳動的脈搏,聞到了他們的血的氣味。

他們的生命逝去了,他們留下了曆史。

我們都會走入曆史,我們該留下什麼?

我所講述的故事,隻是曆史之鏡中落下的一粒碎屑,曆史的真相常常在碎屑中流失。我期望更多的人一起來拚接一麵完整的鏡子,讓它真實地映照出先輩們的背影。讓我們在拚接中完成他們的涅槃與重生,把在那場民族浩劫中迸發出的偉大人格留給子孫。

這本書原名《支那山》。

“支那”一詞出自梵文,是古印度對古代中國的稱呼,意為東方之國,有一種智慧與深沉之美。當中國的絲綢和瓷器輸入歐洲後,西方人延續了梵文的發音,以China稱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