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閃亮:青春文學主流閱讀者 59分60秒(1 / 3)

我最閃亮:青春文學主流閱讀者 59分60秒

長春 劉 宇

“媽媽,我真的經曆過剛才的場景,而且我能記住自己從未來回到過去的瞬間。”孩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手裏擺弄著剛剛在美術班用過的調色盤。

“這話你從十歲就開始說了,兒子。你爸爸不是說了麼,那是因為你小腦袋裏的記憶神經元因為情景太相近而產生的記憶偏差,說白了就是你記混了,自己還不知道。如果你爸爸的話你都不信,那國內就沒有可信的物理學家了。”女人一邊開著車,一邊跟孩子解釋。

“不是記混了!如果記混了,我怎麼可能記得我是怎麼從未來回到過去的事呢!”孩子不自覺地看看手中精致的電子表。這塊表是十歲時去爸爸單位,臨走前爸爸同事送給他的。雖然是電子表,但是卻能精確到秒。

女人一下子被孩子這個簡單的邏輯問題搞懵了,“那就不從你爸爸那裏解釋,就我專業的角度解釋,古代有個哲學家叫柏拉圖,他就說人的靈魂和身體都是分開的,每個靈魂在身體死亡的時候都會轉移。這說明你的靈魂原來屬於別人唄。這叫身心二元論。”

“那也不對,就算屬於別人,別人也不是未來的別人。”孩子對這個問題窮追不舍,他似乎樂於看到女人走投無路的窘境。

女人終於繳械投降了,她把這有損顏麵的事情的責任怪罪於他爸爸:“他一天天不著家,就知道忙,也不管你,讓你看些亂七八糟的書,腦袋都看亂了。以後出問題你可得讓他負責。”

孩子異常沮喪地結束了追問。這時孩子剛剛十三歲,一個十三歲孩子的腦袋就像萬花筒,再平淡無奇的事物都能被映得五彩繽紛;同時,它也像充滿水的氣球,一根針就足以引爆。但孩子有一個超常之處,就是能過目不忘。他的記憶力非常好,好得他爸爸也自歎弗如,甚至娛樂性地以此為證,來向周圍朋友們證明自己的遺傳記憶是多麼優秀。

孩子的話無人理睬,直到十六歲,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差,在醫院確診為***的時候。孩子在病床上看著從診室出來後男人臉上的沮喪,並未有太多驚訝。他對男人說,他隱約記得,這已是他第八次經曆這種診斷。男人用哀傷的眼神看了看孩子,充滿了自責和悔恨,他責怪自己忙於科研而忽略了陪孩子的時間。大夫預言這種隱性遺傳病在孩子十八歲以後隨時會帶走他的生命。男人並未認真聽孩子所說的意思,就好像路邊有個陌生人告訴你變異的長頸鹿將消滅人類一樣,你也不會相信。

“是爸爸不好。”男人似乎隻能通過這句話來表達心中的悔恨。

“不,爸爸。你認真聽我說,”孩子看到男人鬢角上的白發,“我對過去幾次生命的記憶越來越清晰,每到十八歲的時候,我們都會再回到過去,回到我十歲左右的樣子,我還不能肯定具體是什麼時候,也不能肯定為什麼會回到過去,但是我們好像陷入在時間的循環裏,就為了延續我的生命。你要相信我。經曆了這麼多次往複,我不想為了延續生命而讓整個生活都停滯不前。如果沒有記憶和時間的印記,重生多少次都是徒勞。”

男人低下了頭,輕輕地搖了搖,孩子感覺男人的悔恨達到了極點,但並不是因為他所說的話。女人從門外匆匆趕來,男人低頭帶著女人走出去。孩子通過房門的玻璃,看到男人跟女人說了什麼,女人的焦急瞬間轉化為驚訝,然後是無以名狀的悲痛,她深情而飽含淚水地透過玻璃,跟孩子對視了一下,然後跟男人一同從孩子的視線內消失。

男人和女人來到大夫的診室,女人似乎不肯相信男人的話,要到大夫這確認一下。大夫把診斷拿給女人。女人看到白色紙張上的化驗結果,木然地坐著。

大夫,為什麼我兒子剛才跟我說些莫名其妙的話,也是因為病麼?他說自己活了很多次之類的。男人這樣問大夫。

他從十三歲就一直跟我說這些了。女人似乎沒從悲痛中清醒過來,隻是順接男人的話。

這種情況也可能。大夫說。一般人的身體體內會分泌血清素和頭腦中的多巴胺,體質虛弱的人,機能下降,會導致血清素和多巴胺降低,人就會抑鬱,這就是為什麼有大病的人情緒都低落。但是你兒子這種情況挺嚴重,還沒有病曆記載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過度悲傷,引起的妄想症或者幻想。身體可能在遇到過大的打擊時,為了保護自我保護,而產生一些精神疾病,選擇性遺忘或者妄想。我個人建議先找個心理醫生來確定一下情況。

男人摸了摸女人的肩膀。

男人攙扶著女人,一同走出診室。他們決定盡快找個心理醫生來,他們不想讓孩子在最後短暫的生命裏再經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心理醫生第二天就來到了醫院,在兩人的陪同下,來到孩子的病房前。心理醫生讓兩人在門外稍後,他獨自跟孩子聊一聊,隨後走進了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