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珍 6.給女兒做頓好飯菜
一到周末,心裏就發慌,手上就發急,一門心思想給女兒做頓好飯菜。
女兒還不到8歲,已經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了。每天清晨,看她背著大書包走出家門,因其書包之重而致使小小身軀前傾著,心裏就湧起一股憐惜之情:唉,現在的孩子也真夠不容易的,每天和大人一樣早出晚歸不說,回到家還要做作業、練鋼琴,哪裏還有多少童年的歡樂?晚上回家後,可一定要給她做頓好吃的!
可是這決心往往都成了虎頭蛇尾的一片暮靄,隨著夜幕的降臨化作點點繁星。特別是白天工作沒忙完或者要趕寫稿子,家裏的晚飯就隻能是煮掛麵和速凍包子了。幸虧女兒上的是一所好小學,中午提供營養午餐,能夠吃到排骨和餃子什麼的,不然長此下去,女兒非患營養不良症不可。
喜的是女兒從小養得粗粗拉拉的,不挑食,吃粗茶淡飯也一樣長肉。有時我聽她一邊說著:“姥姥家的飯第一好吃,學校的飯第二好吃,咱家的飯最末好吃”,一邊把“最末好吃”的飯也都乖乖地吃下去,心裏就直對女兒道著感謝——感謝女兒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貼我,就懂得她做為我這個忙人的女兒而必須擔起早當家的責任(如今不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是忙人的孩子早當家);同時,我心裏也湧起一陣又一陣內疚和自責:責備自己不是個好母親——從女兒出生到現在,我把絕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工作和寫作,留給女兒的是何等的少啊!
女兒有時也會犯饞,嚷嚷著叫我給她做頓包子或是紅燒雞腿。這在她來說是很自然的,8歲的孩子,正是又好吃又好玩的年齡。對於我來說,紅燒雞腿好辦,買來收拾幹淨的分割雞腿差不多就行了。可是包子就不那麼容易了,從發麵,到切韭菜、買肉餡,再到揉麵、包餡、上籠屜蒸,沒三四個小時就根本下不來,這不是強我所難麼,逢到這種困境,我就隻好對女兒說;“你怎麼又提無理要求了?”久而久之,女兒竟也找到了對付我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地說:“媽媽,我可又要提無理要求了……”
我哭笑不得,隻好把女兒往父母那裏打發。姥爺姥姥心疼外孫女,每次都會滿足她的要求。於是,女兒每回都吃得紅光滿麵歸來,一進門就標點符號也不帶打地驕傲地甩給我一個長句式:“姥爺姥姥說你再不給我做好吃的就讓我過兩天還去他家吃!”
我心裏那個酸啊,直酸得喉嚨發哽:要說,我愛女兒勝過愛我自己,怎麼就一次次地辜負她小心眼兒裏對我的那點小小期望呢?8年多的時間,2000多個日日夜夜,要是我把編那數百篇稿子和寫作近百萬字的時間僅僅抽出十分之一來,那也能給她包多少包子、燒多少隻雞腿啊!
想到這裏我心裏就充滿悲哀。痛悔之中,也生出一個雷打不動的決心:起碼每星期六晚上,都要給女兒結結實實地做頓好飯菜。謝天謝地,如今幾個星期過去,這決心已基本上全都落實得挺好。
上星期六給女兒做的是紅燒帶魚。這星期六她要吃什麼來著?——噢,是餡餅。好女兒,你等著,媽媽一定給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