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項殖民計劃,吳國上下反對的不少,倒不是因為什麼道義上有多大問題,而是這些人弄到內地不太好管理,還要分給他們糧食吃,而且溝通上也存在很大問題。
孫權就提出一個例子,為什麼劉封把那些鮮卑俘虜弄到了南中修路偏又過得好好的。步騭說道:“其實那些北方人到了南方,三停死了一停。而在南蠻的地方他們隻能依靠當地的官府才可以好好生存,而南中的土地應該說是別人的土地。我們則不然,是把外人弄到我們自己的土地上來。所以兩者是不能放在一起的。”於是從台灣引進人口的事情也夭折了。而毛荃在台灣受到當地土著的攻擊,大概也是怕被弄到內地去。
劉封寫信與毛荃探討一下,看來想建造水師從海上攻擊的可能性比較低,而通往南中的路貫通,是唯一值得劉封高興的事。
“殿下,”有人輕聲呼喚。
劉封看了看滴漏說:“沒到甲觀,叫我怎地。”
那黃衣人輕聲說:“陛下來探望您了。”
劉封忙起身,穿戴好衣服站到院子中。過了一會兒腳步聲起,一群人進了來,幾個王府甲士要阻攔,被劉封嗬斥下去了。
“陛下夤夜而來,臣接駕來遲,惶恐不安。”劉封慌忙跪倒。
“朕早聽說禦兄為國事常常到乙觀才安歇。”劉禪動情地說道。
劉封做悲天憫人狀:“臣受先帝簡拔於行伍,承襲王爵,實在已經是人臣的極貴,哪裏敢鬆懈半點啊。但是像周公那樣的聖人都被謠言所煩勞,何況我這一介武夫。所以還請陛下體諒,讓臣返回封國,一來全君臣之誼,二來也可替陛下阻擋一些煩惱。”
於是劉禪給劉封做工作,現在我剛開始工作,你們這些先帝時期的老同誌要支持一下。劉封說道:“我記得諸葛丞相曾經給陛下讀過《春秋》,我記得當年齊桓公並不如陛下這樣操勞,但是齊國照樣很強盛。”
劉禪哪裏還不清楚啊,自然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
“陛下的才幹不如先帝,也不必如先帝。治國也易爾,覓一管夷吾就可。臣願做鮑叔牙向陛下舉薦一人,陛下得此人天下可垂裳而治也。國家昌盛,政治清明,等到天下有變,臣為前驅光複漢家河山,若天命不屬,陛下也可延續國祚不負列祖列宗於泉下。”劉封有點激動,抽身而去是最好的選擇,他也不太想為了個人野心而破壞整個楚漢來之不易的安寧。
“善!”劉禪合掌稱好。他自己有多大能力,他自己也清楚,所以劉封推薦諸葛亮的事,他覺得非常順耳。
“景耀三年四月,孝懷皇帝拜丞相諸葛魯公為‘尚父’,委之國事。武成皇帝讓攝政之位,仍受大將軍暫之梁國。五月,太白晝現於井,太史譙周上書言‘黃星現於秦周,二十年後天下當一合’。襄陽有小兒唱‘十八女鬼鬧鹹陽,六八年裏是個王’,眾莫解之。後太祖武成皇帝一合天下,時年四十有八,正應天數。”——《國史》梁穀儉
“可惜啊。”諸葛亮看著劉封的拜表,除了無奈還是無奈。釜底遊魚終於歸於大海。
諸葛亮對弟弟諸葛均說:“篡國者,必魏王。吾恐不得生,家族延續還靠幼平(諸葛均的字沒查到,自己杜撰一個)”在諸葛家的四兄妹裏,大哥諸葛瑾(根據我推測,諸葛瑾起碼大諸葛亮十歲到十五歲左右)是諸葛玄前妻所出,而諸葛亮和諸葛均是繼室所出,還有一個側室所出的姐姐。所以諸葛亮和諸葛均兄弟兩關係最好。
諸葛均一向是做事認真,很有諸葛亮的風範,但是才幹比不了自己的二哥,他也能理解自己哥哥絕對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
諸葛亮又恨恨道:“士元對我多壞怨懟,以私心理國事,任氣忒多了些。”龐統在劉封歸國的問題上保持沉默讓諸葛亮很生氣。
龐統府邸
龐統看著那金冊,喝了一口酒:“劉公受,高明啊,希望你不要食言才好。”對於他自己的所做,龐統倒沒感到什麼不好,政治這個東西,本來就不是什麼聖人君子可以玩得轉的。久曆宦海的他早已經看得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