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馬入中原 第四節 三國諜蹤(3 / 3)

這些人也要吃飯啊,靠那幾點死工資真的養不活人。這些人的生存要靠灰色收入,比如收糧食的“損耗”啊,這東西就是縣長也是要抽頭子的,何況這些小吏。亂收費啊,亂攤派啊,吃飯打白條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路肯定要吃路落,不過因為是國家草創時期,諸葛亮等官員的操守也不錯,所以選擇的小吏基本上還算老成,在增加個人收入的路子上也沒那麼廣,手也沒敢伸那麼長。不過這個路上設卡收錢一般還是允許的,不過是一郡在出入地設關卡收錢,而各縣憑所蓋的戳子和郡上核對分錢,各縣不涉及現金。竟陵是個窮郡,大家眼巴巴指望這錢拿回去填肚皮,所以吃相難看一點,沒有南郡那樣的富裕郡那麼闊綽。

所以上有政策之下,郡守對多設置幾個卡裝著沒看見,反正你上麵沒規定設多少卡子,也沒按一個卡子兩百錢計算,也夠郡裏發工資的了。所謂下有對策便是如此了。

“這‘竟陵遍地卡,南郡兩頭切’還真說對了。”小史嘟囔著,來往東吳的商人早把這幾個郡的收費情況弄清楚了,所以有這麼個口訣,“走水路也省錢也快些,走這旱路卻是麻煩。”

商人卻白了他一眼:“你知道什麼。”

商人和小史到那卡子前,拿出過所,那小吏粗識幾個字,大略看了一下,在一個冊子上抄謄了一下,然後拿出個石頭戳子沾點丹砂就戳了上去。

忽然一陣煙塵起,幾個騎馬的軍官模樣的人過了來。

“是點檢來了。”眼尖的看到那幾個人的打扮,頓時打瞌睡的也清醒了。點檢全稱叫“點驗公書檢查事”,名義上是中央政府派出來巡視地方的,隻有檢查權而沒有處置權,所有的處置都是政府內部權利,而這個點檢更重要的作用是打擊潛伏在內部的間諜人員。

諸葛亮本人是很重視間諜網絡的培養和反間諜工作的,在機構精簡、效率非高的楚漢做間諜,的確是對間諜們的一個重大考驗。

那幾個軍官下了馬,走了過來,驗過腰牌後,開始由一個人抄錄從這裏經過人員的名單。這個是那個文吏負責登記的。

一個軍官看到這個要過卡子的商人便走了過來。

商人主仆暗叫倒黴,卻不好離開,做笑容可掬狀。

“是吳地來的商人?”那個軍官開口居然是吳地口音。

商人聽了很親切,兩個人打起了鄉談,這軍官是丹陽郡人叫沈翼,和這個叫黃翻的商人倒聊得火熱。

“很久沒回故鄉去了。”沈翼說道,“不知道那裏的故人還在不在。”

黃翻說道:“很多人都逃到江東,我可以轉為將軍打聽一下。”

“如此就麻煩隱君了。”那軍官說道。

黃翻可能沒在意還是沒聽清楚,隻是下意識地點了一下頭。忽然胖胖的商人眼睛裏暴射出冷光,卻從容鎮定地搶救道:“沈將軍,小的聽不懂你說什麼。”

“嗬嗬,那我就再說一次。”那軍官做了一個手勢,幾個軍官撲上去把那小史按倒在地拿繩子捆了,摸出了腰刀。

“西域鐵刀,閣下還真是奢侈得緊。”沈翼看了看那花紋,是“千鱗鍛”的鍛打方式,邊打邊淬火工藝很複雜。

“請吧,傳耳校書隱蕃隱君,蔽上正在前麵等閣下呢。”沈翼說道。

——————————————————————————————————————————————————————————————————————

(音樂《卡薩布蘭卡》響起)三國的間諜戰實際早已有之,因為這些東西在封建士大夫看來大陰暗的東西,上不得台麵,但是其作用不小,所以作者決定寫幾節三國間諜戰的章節。這個“隱蕃案”對吳國的政治分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感謝裴鬆之,要不是他加了一筆,指望成獸,那是不行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