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一章 鬼唱從軍觴 最是摧心腸(1 / 3)

第一卷 第十一章 鬼唱從軍觴 最是摧心腸

今天的天色格外昏沉,一整天太陽都沒有出來過,這在南國的夏天很是少見。到了黃昏,下起了瓢潑大雨,奇怪的是,不但沒有往常的陣陣悶雷聲,竟連一絲風也沒有。

沒有風聲的盛夏黃昏,盡管下著雨,天氣還是極為悶熱。豆豆正和九妹坐在自家屋子的屋簷下,邊打著扇子,邊聊天,不停地抱怨著這場悶熱的大雨。

“豆豆,你看那邊,怎麼好像有東西在雨中晃動,啊!越來越多了,像人又不像人,天色太昏了,怎麼也看不清楚!豆豆,這看那是些什麼東西啊!”九妹有點害怕的樣子。

豆豆順著九妹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隻見蒙蒙朧朧的大雨中,似乎隱隱約約有人形的波浪在起伏,伴隨著波浪,竟有一絲水擊岩石的聲音。

慢慢的,波浪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大,就像一場漸起的狂風吹起了原本平靜的湖麵一樣,向四周擴散開去。隻見那波浪越來越急,聲音越來越響,不一會兒,竟在大雨中掀起了滔天雨浪,伴隨著水擊岩石那震耳的隆隆聲,整個落霞山就像一座正處在*中的汪洋大海,但偏偏又連一絲風也沒有,那情形詭異極了。

突然,一絲細細的嗚咽聲從雨中發出:“還——我——命——來——”,那聲音雖小,卻直透人的心肺,竟連一絲高低起伏的音調也沒有,但極具顫動性。

隨著這絲聲音的響起,忽然一下子又靜極了下來,連波浪也好像小了許多,豆豆和九妹鬆了一口氣。

沉靜了一下子,又響起了一絲嗚嗚的哭聲,頓時,好像被攔腰截斷的急流突然遇到了宣泄口一樣,嗚嗚聲一下子漫遍了落霞山的每個角落,聲音越來越大,到最後竟彙成了一股翻江倒海般氣勢的狂呼聲:

“還!!!——我!!!——命!!!——來!!!!!!”

落霞山中沉寂很長一段時間的眾冤魂終於忍不住悲憤,集體爆發了!

雨已經停了,孫風一家人除了正在閉關的呆呆外,全都打著火把聚在院子裏,院子四周,密密麻麻的堆滿了人形的鬼魂,那鬼魂正張牙舞爪的撕扯著孫風家的房子,但見它們無論怎樣咬牙切齒的揮舞著鬼手,鬼手卻總是透物而出,直鬧到的月上中天,也都隻是徒勞無功,孫風他們家的房子還是完好如初。

顯然,這些鬼魂還不會後世馭物傷人、魂魄附身,精神恐嚇等諸般惡鬼法門,隻是樣子和聲音嚇人罷了,又怕光,連孫風他們一家人也不敢靠近,豆豆和九妹起初差點被嚇昏了過去,慢慢的見它們不過如此,漸漸的也就不再害怕了,倒後來竟還覺得挺好玩的:

“要不要抓幾隻來當寵物養,隻是不知道平時該喂它們吃什麼,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去抓它們,比風還稀,連摸不摸不著,更不用說拿籠子來關了。”

原來後世捉鬼的諸般法門此時也還沒有被創造出來。

這次,人和鬼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落霞山的眾鬼魂在那次被呆呆恐嚇後,一直忍聲吞氣,不敢和傳說中的神仙對抗。慢慢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漸漸的都明白了一個事實,自己確實已經死去了,再也沒法活著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家鄉。想著年邁多病的父母,無人侍奉湯藥,此時可能正躺在床上,悲嗆的呼號著自己的名字;妻子兒女身小力弱,無法操持養命的桑田,此時可能正餓著肚子,望著荒蕪的家園,痛哭流涕;還有那多情的青年鬼魂,想著日夜等待自己的癡情女子,此時正不知站在哪個山頭,兩眼望穿,怪自己怎麼還不回去和她家人提親,讓她年華漸老,青春虛度......

眾鬼魂心中悲痛欲絕,卻又不敢呼號發泄,心中的憤怨越積越多,到今天,終於彙集起一股滔天的怨氣,引發了天象,下起了這場鬼雨。

眾鬼魂在蒙朧的鬼雨中不約而同的聚集起來,產生了要為自己討一個說法的念頭。隻是懼於那夜呆呆的威勢,眾鬼魂心中還是驚驚顫顫,縮手縮腳,不敢公然和神仙對抗,直到一個膽子最大的鬼魂喊出一聲;“還我命來”,當時倒把眾鬼魂駭了一大跳,生怕惹怒了神仙,俱收起了聲息,呆立不動,隻是心中的怨恨無法消釋,不甘就此離去。

眾鬼魂在雨中想著自己淒慘的現狀,越想心中越悲傷不已,終於有一個鬼魂忍不住悲痛,嗚嗚的哭了起來,頓時引發了眾鬼魂心中隱忍已久的哀痛,一齊嗚號大哭了起來:

死都已經死了,還怕他幹什麼,就算被他再打得魂飛魄喪,也好過這每天清醒的摧心斷腸之心痛。

我們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為什麼要我們死了還要承受這樣的痛苦,我們倒底做錯了什麼!老天要還我們一個公道!

要他償命!要他償我們所有鬼魂的命!

還——我——命——來!!!!!

眾鬼魂的憤怨集體爆發了!

它們先是想衝過去,把他們一家人撕個粉碎,然而一接近火光,魂魄便慘痛不已。

眾鬼魂無耐,隻好拿他們家房子出氣,人誇何不了他們,拆了他們家的房子,把他們遠遠的趕走,眼不見心為靜也就算了。誰知卻忘了它們自己隻是有形無體的魂魄,不但沒法拆爛他們家的房子,反而折騰了大半夜,連一絲風也吹不起來,竟惹得那些仇家嘻笑不止——

眾鬼魂心灰意冷,都絕望的圍坐在地上,齊體唱起了被南湘朝廷屢禁不止,流傳軍中、民間的甚廣的《從軍觴》之歌:

當日從軍爹娘送,臨行阿爹老淚橫:

“阿爹夜囑需牢記,莫為逞強把命送。

兒死草葬拋荒野,君皇依舊歌舞歡。

寧留殘軀返故土,莫搏厚賞埋沙場。

多少死士誰人知,爹娘老病無兒葬。”

阿媽抱兒不放手,痛哭流泣淚滂滂:

“阿媽夜囑需牢記,莫為上官把命喪。

將軍眼裏兒命賤,兒命卻是娘心肝。

兒去娘失心頭肉,從此終日淚難幹。

盼兒早日平安回,莫讓娘親哭斷腸。”

當日從軍妻兒送,兒哭妻號呼天地:

“孩子他爹需牢記,弱妻幼兒盼你歸。

你去田園漸荒蕪,妻弱兒幼難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