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黃金時代 第十一章 北海講道(2 / 2)

“何以識術、法、勢、道?”

“適於此而不適於彼者,此是術而非法;適於昔而不適於今者,此是法而非勢;適於正而不適於奇者,此是勢而非道。道之為物,必無執無偏,無正無奇,不隨世而改,不因時而殆。”

“若有大賢作書,是書者,必無體無用,無形無象。是書者,可應於一切勢、一切法、一切術、一切世。是書者,必貫於世之始終而永作沉浮。是書者,是為傳道之書。”

術法勢道論畢,唐遠接下所論的,便是生、盛、肅、殺的流轉。若以四季而攀附之,春主生,夏主盛,秋主肅,冬主殺。這是一個最為簡單卻已入大道流轉法門的四象循環。

惟道此論時,非為理論,而為行宣。

是時,聽講之眾,俱入唐遠之波動攝持。是以,於斯之時,唐遠心意流轉之中,刹那之間,演百十萬億之象。凡諦聽者,於刹那時,同獲相應成就。

四象演畢,唐遠接續而論者,是為大道十六法則。此十六法則,係為本源而作階梯。惟本源終是究竟,階梯之屬,縱有指有趨,終如霧在雲中,雲在霧中,縹緲難蹈。

此般地步,已無階次可論,已無道途可言。所體承者,惟本源之心耳。其它,凡一切術、一切法、一切勢、一切道,於斯境中,皆是虛設。

是處之成就,已非導引可為了。

此三論,第一論,道世間體係之根、幹、枝、葉;第二論,宣世間萬象之生、成、破、滅;第三論,直趨本源,是為無上上階。

此三論,是為唐遠此次講道之始終。

唐遠講道已,一道化身於本體飄然而出,於瞬那時,合天、合地、合此位麵,而為此位麵主宰。此化身,日後當永駐於神佑位麵,而為此位麵之執守者了。

化身畢,唐遠本體,開始契入本源。

自此而後,唐遠本體,將切斷與本源外空間之一切聯係,所有著者,惟與諸化身淺淺相連罷了。

當是時,凡臨此會者,如四十七人眾,如深藍神係眾,如跨界而來之神識者眾,皆作伏身狀,而為師執禮。

流離生死,破滅永恒。

超越於眾生之上,那是屬於神的故事;超越於眾神之上,那是屬於永恒者的故事;而立於永恒之彼岸,那是與本源合流的故事。

向承天之南作塵世間淡淡的最後一瞥,唐遠的本體正式結束了於空間界的曆程。

隻不知,千年萬年之後,此間此界,又當會是何等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