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再起刀兵(2 / 2)

當然,三人也不傻,從沒想過能讓新漢徹底滅亡的。畢竟光憑人家的海軍力量,就不是三人聯合能對付的,打不過,新漢大可以從海上撤走,這就是差距!沒辦法啊。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這三大軍閥,即便是休養生息,修和養的也僅是軍隊,這樣一來,為了補充1822年裏的戰火損耗,其各地都又是加重了不知幾許的苛捐雜稅。如此,就使的山東、河南、兩湖、廣東、福建等地的民眾,又大批的向新漢遷移而去。這一次,比之以往更甚,使得新漢的人口又平斷增添了一倍不止。僅以安徽的合肥一城為例。在全國各地仍處於清廷統治時期,合肥城隻有人口一百二十萬,但第一次遷移風潮過後,合肥人口激增至二百萬,到第二次遷移人口過後,合肥人口更是擴大到了四百五十萬,若不是因為新漢取消了房屋的高度限製,使得新漢各地的房舍都向高空發展起來,那合肥城還絕對裝不下這麼多人來著……當然,不止合肥一城,比如杭州、揚州、金陵、南昌等地,也都大多如此,對此,高帆這廝是深感自己取消民間房舍的高度限製的英明。如今的各大城池,高樓大廈比比皆是,通常民居都是三四層的樓房模式,倒有了幾分二十一世紀的雛形……(以古代人對家的觀念來說,一般人還是做不到像現代般四五戶人家同居一棟樓房的。但,由於新漢大力鼓勵發展商業,所以尋常的三四層高的樓房,都是大資本家們招收了許多工人後,為工人們建的集體宿舍,這一點,靈感自是來源於高帆。而對於那些難民來講,跟別人同住一樓,自然比流落街頭要好,所以,才會在各商業大城市,形成猶如現代建築一樣的房舍。)

當然,新漢的人口是激增了,但是這對於朱玉昌和曾凱等軍閥控製下的省份人口來說,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拿開封為例,清廷統治時,開封人口二百三十萬,第一次遷移風潮後,人口跌至一百三十萬,到了第二次遷移風潮時,人口更是銳減到六十萬。如此千古重城尚且如此,就不用提尋常鄉裏了,那裏通常都是十室九空的模樣……此一來,自是使得各大軍閥稅收劇減,跟新漢的利益爭端越發大了許多。

終於,在1824年6月,也就是新漢擺平英軍半年多後,朱玉昌集廣東、福建四十萬大軍,從泰順直撲浙江攻入新漢。而與此同時,曾凱集湖北、湖南三十萬大軍,從萍鄉直撲江西攻入新漢。黎自放則集河北、河南、山東五十萬大軍,沿安徽毫州殺入新漢。

一時間,新漢三麵受敵,局勢大危!

“下令安徽、江西、浙江三省,凡敵軍所到之地,開城投降!以避免各府縣增添不必要的傷亡!三省軍隊各集結於合肥、南昌、杭州三城,準備與敵做一死戰!”三地戰報傳至金陵時,三省已是各損四五府縣之地,雖然當地民眾和少量護城軍都自奮起反抗,不過在三軍閥龐大的兵力下,實在無異於螳臂當車。

不過,尚好的一點則是,不管近年來各軍閥如何征戰,遇到如何抵抗,屠城一說,卻是萬萬不敢有任何人敢做。那滿清,不正因為百多年前的獸行而被推下台的麼,而且還都是被這等軍閥推下台的,所以各軍閥雖然做不到不擾民,但卻也從沒誰敢做太過激烈的暴行。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麵,高帆在第一時間裏就下達了新漢沿途各府縣開城投降的命令,隻嚴令各省重兵駐紮之地做好防禦措施。

半年前,新漢六十萬陸軍在上海灘折損八萬餘,這半年來,自然早已被補充上去。而且因為得了英俄軍隊的十萬支火槍,加上這半年來金陵軍工廠的日夜趕工,所以此時的新漢六十萬陸軍,已是有四十萬盡是火槍營。四省每省首府重鎮各配十萬火槍營和千門火炮駐防,再加上五萬普通營,用來敵守三大軍閥的聯軍,倒也不至於太過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