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再起刀兵(1 / 2)

正文 第十九章 再起刀兵

高帆為什麼那麼肯定,一定能利用這幫人從英國那裏得到真正的最先進的火炮技術呢?隻因為,他明白,自己的條件不大,遠沒有大到令英國不能忍受的地步。

得到最先進的火炮技術,對英國來說,雖然是樹立起了一個強大敵人,但這敵人還遠遠達不到讓他們畏懼的地步,因為隻有武器,而沒有真正的工業革命做後盾,這個中國,依舊是落後的,依舊是不怎麼令人畏懼的,這就是原因。這也就是高帆沒有向英國開口要全套的蒸汽動力技術的原因,如果連那個也要了,恐怕即便是英國的在野黨,也會分清輕重不拿這事來亂搞……

適可而止,這就是高帆的精明之處!

再之,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英國的防備重心不是遠在半個地球外的中國,而是他們的近鄰法國!對於東方這片遠遠的陸地來說,隻是他們工業原材料的采集地,以及工業商品的傾銷地,不是真正的敵人。這一點,從已經發生過的曆史來看,就知道了!

沒有全部的工業化,那麼在掠奪工業原材料以及商品傾銷方麵,英國與中國就沒有了絕對的利益衝突,所以,隻要一個最先進的火炮技術,這,雖然會讓英國當局肉疼,但遠遠達不到令他們直接翻臉的地步,因為即便有了火槍火炮,而沒有了近代工業化,那麼中國就和英國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這,就是為什麼可以肆無忌憚的玩弄英國的理由!

如無意外,來自英國的威脅,應該是暫時告一段落了,至少下次英國出兵中國的時機,被巧妙的向後的拖延了許多。

搞定了英國,就剩下俄國了!對於這個曆來就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國家,高帆倒是沒什麼好計策,因為他是沙皇獨裁製,區區幾千士兵的命運,根本沒絲毫威脅力,那麼,剩下的,就隻能等著開戰了!不過沙俄這個時期的工業革命程度還遠遠達不到英法那個程度,根據曆史來看,直到1861年俄國才進行農奴製改革,也就是說,現在的俄國,除了軍事力量比較強大外,在社會製度上,比中國的封建製度還要落後……隻要從英國那裏得到了真正的最先進的火炮技術,那麼,俄國自然不足懼……

在新漢單獨麵對英俄帝國主義的同時,國內的其他軍閥各部也並沒有閑著。經過1822年一年內的相互征伐吞並,國內的軍閥勢力基本已經成型,不過因為連番戰爭,所以全國各地,都是一片連煙廢墟,比起戰前荒蕪了不知幾許,各部軍閥也是各自受創不小,都趕在1823年這一年裏,休養生息。

當初,原本圍圈在新漢左近的,共有五大軍閥。而至少有三大軍閥都是以新漢為首要攻擊目標的,為什麼在普一開戰,竟是全都棄了新漢而進攻身旁較弱小的軍閥呢?這個,就歸功於新漢的外交政策了。

拿原本兩廣的朱玉昌為例,新漢海軍駕著十來艘炮艦在廣州外那麼一轉,自然會使朱玉昌清楚知曉,強大的新漢隨時可以從海麵進軍廣州,他朱玉昌想擋,也擋不住!而幾大軍閥向打新漢,卻隻能從陸地上的江西、安徽一步步打起,誰快誰慢,自然一目了然。不止兩廣,當時的兩湖和兩山,也全是被新漢的海軍這麼勸回了本意,轉而攻打起其他軍閥來的……這,就是為什麼1822年裏,各地征戰頻繁,卻沒有人把戰火燒到新漢的原因。

各大軍閥息戰之後,以朱玉昌、曾凱、黎自放為例。這三大軍閥首先做的,就是各從廣州、武漢、濟南等臨海或是臨江等城市把老巢遷移到了內陸深處的昆明、成都、太原等地。然後再加大力度在各自的地盤內發展水師。

開玩笑,如果不遷移,隨時都可能被新漢海軍打進老巢,幾大軍閥也不是白癡。

遷移老巢是必須的,但不是唯一!因為廣東、福建、山東等省,都是大麵積臨海,而幾大軍閥卻沒有足夠的水師力量來防衛,這一點,自然大大不妙,所以自戰火息停之日起,各大軍閥都開始大力發展水師,更不止一次的派人去新漢要求購買造船技術和火器技術。這一點,高帆自是不會犯傻,嚴嚴把守關口,絲毫未有鬆動,隻把各大軍閥惹得又急又氣,卻又奈何不得。本來各大軍閥還想再次聯合起來對付新漢的,不過三方都是久經戰火,暫時沒那個實力罷了!所以,在1823年,朱玉昌、曾凱、黎自放等,都一直在休養生息中秘密會晤,以求在恢複實力時給予新漢最重的打擊,務求一擊把新漢打的不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