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提的是,上次英俄兩國使者,都不可能在金陵打探出新漢有製造火槍的能力。這一點,即便他們在新漢見過手抗火槍的大內侍衛,也絕不可能認為新漢有大量的火槍裝備部隊的!隻因為新漢是從清廷獨立出去的,而根據英俄兩國對滿清的了解,清廷就沒有正規的火器部隊,這也是為什麼俄國軍隊會輕易答應大部隊上岸的原因,在他們看來,五萬軍隊,實在是個了不得的數字了,不可能會被拿著大刀的軍隊擊潰等等……)
對於此,新漢派去傳達旨意的官員,也適時的表現出了應有的高傲和擔憂。高傲,那是古時中國人對於西方打心底裏看不起的殘留。而擔憂,則是被上麵授意,認為英軍如此龐大的軍力,斷斷不能直入皇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事情僵持到最後,英軍方麵終於妥協了,答應五萬英軍在上海灘登陸。這個,登陸嘛,是一定要讓英軍登陸的。英國稱雄世界的本錢,就是龐大的海軍力量,如果跟他們打海戰,那麼新漢絕對是找死。但陸戰就不同了……
五萬英軍,在上海灘登陸四萬,留下一萬鎮守艦隊。
第一天,李文霸等沒有動作,隻是指引著登陸的四萬英軍向上海內部進發。第二天,依舊沒有動作。
直到四萬英軍行進到上海陸麵深處之時,遠在崇明島的楊八刀四萬海軍部,才趁著天黑之際,對英軍艦隊發動了突襲。
這一次,新漢海軍不是直接撲上前打攻堅戰,而是讓用鐵鏈綁在一起以千計的船隻,沿著長江水流排成排的撲向英軍艦隊。
就在一萬英軍多數仍在睡夢中時,一波波激蕩的撞擊此起彼伏,眾英軍都是被悚然驚醒,搞不清楚出了什麼狀況,直到一萬英軍倉促奔上甲板做好戰鬥準備,這才發現自己龐大的艦隊船隻,竟是被無數密密麻麻綁在一起的大小船隻圍成了困獸,再難移動一下……
英軍的驚愕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在這之後不久,天就亮了。
四萬新漢海軍沿江流直撲而下,對著失去移動轉舵能力的英艦發起了猛烈的炮火攻擊。雖然英軍火炮猛烈,但是這幾乎九成火炮都不能左右移動,不能移動,也就是不能瞄準……隻有個別大型軍艦船首和船尾布有移動炮台的軍艦,才能及時的給予還擊。不過比較起來,卻是有股杯水車薪的味道……
同時,也是天色微亮之際。李文霸和張謙部二十萬新漢陸軍,以李文霸皇家軍部為主力,排成尖刀陣向四萬英軍的大營發起了突襲。而張謙部,則是負責把英軍大營全全包圍起來。以好甕中捉鱉。
皇家軍多是來自最初在浙江徐誌勇率眾叛亂的那一部,此部戰士不止驍勇,更是抱著以命換命的打法,一波波毫不停歇的對英軍大營發起了衝鋒,隻打的無路可逃的英軍叫苦連天。
一戰,從黎明打到黃昏。拋下無數屍體後,新漢二十萬陸軍終於踏破英軍大營,俘虜降敵八千餘。而新漢方麵,則是死傷二萬多人。
而海戰,在英軍幾乎九成船隻都不能移動的情況下,也漸漸的落下的帷幕,最後楊八刀以三十艘船隻損毀,一萬餘將士陣亡的代價,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俘虜炮船五十艘,英軍三千人。
至此,原本是準備來分享領土通商要求的英俄軍隊,終於全都進了新漢的口袋。
兩戰下來,新漢共傷亡海陸軍隊八萬,殺敵八萬餘,俘虜一萬五多千人。在槍炮船隻方麵,新漢也是收獲頗豐,足以裝備一整個大軍團的了。
“前後總共調動浙江、江蘇兩省三十五萬海陸聯軍,每次都是以五比一的兵力設計伏擊,竟然還是落得一比一的傷亡數字。這,沒辦法……跟各大帝國主義相比,咱們的實力還是差的太遠啊!不過還好,有了這一批幾近六千門火炮和十萬支火槍的補充,新漢的實力自然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而這次被玩弄的消息,英俄兩國想要得知,又不知是什麼時候的事了,時間,就是生命,等他們再次派軍隊來報仇,那時候更不怕他們了!”麵對兩次對敵的彙報,高帆不僅長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