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尊沒想到三藏會此時翻看經文,待要阻止已然是來不及了。三藏翻開果見裏麵是無字真經,抬頭對二尊道:“兩位尊者,不知此為何意?為何會是無字真經?”
二尊一見無言以對。悟空、八戒一聽忙將經文通打開來看看。但見卷卷俱是白紙。悟空大叫道:“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又對二尊道:”你二人問我等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我等快去告在如來之前,問他之罪。”
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阿儺、伽葉一見忙將四人攔下,強顏歡笑,賠禮道歉,複領四人,到珍樓寶閣之下,唐僧知道此事結局,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路遙,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儺接了,微微而笑。伽葉進閣檢經,一一查與三藏,悟空、八戒沙悟淨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卻都是有字的。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數,收拾齊整馱在馬上,剩下的還裝了一擔,八戒挑著。自己行囊,沙僧挑著。悟空牽了馬,唐僧拿了錫杖來見如來,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
二尊者即開報:“現付去唐朝《涅般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祗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現俱收拾整頓於人馬馱擔之上,專等謝恩。”
三藏四人拴了馬,歇了擔,一個個合掌躬身,朝上禮拜。如來對唐僧言道:“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三藏謝恩,領經而去。
三藏等人剛剛離去,阿彌陀佛便現身在大雄寶殿之內。大日如來忙回身道:“師兄有何指教?”
阿彌陀佛道:“師弟以為剛剛的金蟬子如何?”
大日如來道:“那金蟬子卻是有些不同,師兄所來難道便是為此事。”
阿彌陀佛道:“如今天機被我等聖人共同掩蓋,但以我的修為想要算出金蟬子之事,卻是並非難事,但如今我卻算不出任何金蟬子的天機。”
大日如來一聽,也掐捏起來,發現正如阿彌陀佛所言,天機之中關於金蟬子竟是一片模糊,忙回頭看向阿彌陀佛道:“這是為何?難道剛剛來的人不是金蟬子?”
阿彌陀佛道:“應該是金蟬子沒錯,隻是沒有了金蟬子的氣息。”
大日如來聽後也有所領悟道:“剛才我看金蟬子身上毫無法力,莫非是?”卻是大日如來想起了天殘這個怪胎。
阿彌陀佛道:“總之一切都有天殘聖尊算計,我等不必多慮,隻等時機成熟,我等便同時出手便是。”
大日如來點頭道:“師兄所言極是,隻是不知計劃能否成功。”
阿彌陀佛道:“一切都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就看血魔會不會中計了。不過不管結果如何,此番我佛教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大日如來道:“大善,如此說來我等隻需在此靜等結果了。”
阿彌陀佛和大日如來相對一笑,端坐在大雄寶殿閉目養神,坐等這驅魔計劃最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