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是有根據的。一個專寫情啊愛啊之類小說的作家,叫張資平,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紀的話,成就決不會在瓊瑤阿姨之下的。但這個時空,因為他的三角戀愛小說受到魯迅等左翼作家的批評,後來(一九三二年)他在報紙上的連載小說被中止了。這就是當時文藝界一些人稱之為“腰斬張資平”事件。
財迷也覺得,這種小說,與現在外憂內患的現實不太協調。你不去看看社會上,主流老百姓是怎麼生活的?不去看看失業工人、農民的生活。當然,這時在上海一天到晚吃飽飯沒事,隻想著情啊愛啊的人,也不是沒有。不過知識分子,特別是搞傳媒、搞文藝的人,應該有一點社會責任感,自己也要有點內涵才好。
魯迅等人組織了一個“左翼作家聯盟”,在文藝界很有影響。洪琛先生也是這“左翼作家聯盟”的成員之一。
小鳳因此小有名氣,讓一個姓司馬的導演看中,去拍了幾次電影(這個時空可沒有什麼潛規則!)。不過開始都是配角,當主角的孩子什麼的而已。
財迷也因此去了幾次電影製片廠。見識了當時拍電影的場景。當時膠片的感光速度低,所以要打很強的光才能拍電影。在這麼刺眼的強光下,演員的眼睛、嘴巴,都要化妝得像鬼似的,才能去拍。
這麼刺眼的光源是什麼?結果讓財迷吃了一驚:是讓人的眼睛不可以直接看的電弧光!
準確地說,這叫碳弧燈。是用二根石墨棒,打出電弧,發出的光。隻要見過電弧焊的人,都知道這光是多麼強。
財迷因為老爸是電焊工,對電焊也知道一些。因為石墨棒是在不斷熔化的,所以要維持電弧的穩定燃燒並不是容易事。在電子化的時代,當然問題不大,因為人們設計了“自動負反饋電路”,也就是說,當電弧電流太大時,通過電子控製電路,讓送石墨棒的速度小一點,這樣電弧的燃燒就慢一點,電弧電流也就降了下來。反之,如果電弧電流太小了,電子控製電路就會控製讓石墨棒送得快一點。最終的結果就是使電弧穩定燃燒。
財迷很想看看,現在難道是用電子管做成了自動負反饋控製電路?
結果讓財迷大吃了一驚!這個時空的人們真是聰明!這個問題不是用電子自動化技術來解決的,而是用機械技術來解決的!而且是一個很簡單的機構就解決了!
他們讓電弧電流通過一根二尺來長的銅線,當電流太大時,這銅線的溫度就升高,銅線就變長,中間就低了下去。這中間低下去的位移,通過一個杠杆,使杠杆一頭夾著的石墨棒上移,使電弧電流變小。這就是“機械式自動負反饋”裝置了。
如果不是來到這個時空,財迷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有這樣的機械式電氣裝置的!財迷不知道,如此巧妙的機構,在另一個時空有過嗎?如果有過,隨著膠片感光性能的提高,碳弧燈的被淘汰,到在二十一世紀,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會記得這類機械?
就像小鳳他們演的劇目一樣,這些東西估計是不會有人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