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嶄新的開始(大結局)(2 / 3)

顧九征低頭看向她,見她蹙著眉,以為她是擔心家人,忙道:“你放心,嶽母他們已經被我的人保護起來了,還有徐家老太君他們也都在安全所在。”

徐長寧笑笑:“我當然知道你會處理好一切,我隻是想,她不該這麼容易就死了。”纖細的手指指著太後。

她的話被小皇帝聽了個清楚。

小皇帝的眼光閃了閃,垂眸略一猶豫,還是道:“徐長寧說的對。”

言下之意,是讚成她的砍伐,就算救回太後,也未必肯讓她再如從前那般放肆。

顧九征安排了人手,加上林前與韓柴星的人,場麵很快得到了控製,沈玨的手下根本就不是對手。

眼看著手下之人都折損了好幾個,沈玨也知道事不可為,立即就吩咐道:“咱們快些離開。”

蒙麵人便且戰且退,帶著沈玨往人群外殺去。

那群蒙麵人都是死士,各個武藝高強能夠以一敵三,顧九征身邊的親兵此時都在皇帝身邊保護,外頭的隻是普通士兵,很快就就被殺開了一個缺口。

顧九征沉著臉,先安撫地拍了一下徐長寧的肩頭。

徐長寧還不等反應過來,就看到顧九征縱深一躍,兔起鶻落之間幾個起落就追上了沈玨一行。

小皇帝這時看熱鬧看得興起,站在凳子上伸長了脖子,看到顧九征宛若大鵬鳥一般輕盈的略過,驚訝地張圓了小嘴:“哇!”

其餘侍衛以及不少不了解顧九征的臣子,也都驚愕不已。

因為有不少對顧九征不利的傳言,說他在軍中能爬上現在的位子,靠的全是謀略,他自己本身卻不會武功。

不會武功?

若這樣也算不會武功,他們那算什麼?

顧九征三兩下斬了兩個蒙麵人,一把扣住沈玨肩頭。

沈玨猛然回頭,眼中迸發恨意,藏在袖中的匕首一揚就往顧九征麵門掠來。

顧九征嘲諷一笑,抓住他肩頭衣裳狠狠一扯,順勢後退,沈玨的棉襖都被這一抓卸掉了袖子,從肩頭往上臂出坦露出來,他長得白,一道三寸長的陳年疤痕就顯得格外清晰。

“我家寧姐兒果真沒冤枉你。”

小皇帝抓著兩個侍衛肩頭的衣裳,站在凳子上蹦了好幾下,正好看到了沈玨肩頭的疤痕,指著他叫道:“他果真是北冀國九皇子!”

不少退守在小皇帝身邊的大臣在低聲討論。

“想不到, 竟還有這種事!”

“虧我還覺得沈大人是年輕有為,想不到北冀國的皇子竟然在咱們南燕做狀元,還入朝為官!”

“他還敢誣陷旁人是奸細?他自己就是奸細!”

……

徐長寧將這些話聽的清楚,心裏不免有些動容。她知道,顧九征不能輕易動用武功, 但是他冒險動作了,一個是不想沈玨逃走,另一個也是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證實她的話。

一旦沈玨逃走,她方才說過的話很有可能會被人反咬一口,到時沒有證據,她說不定還是要被扣上奸細的帽子。

沈玨這廂,根本就不是顧九征的對手。很快就被反剪雙手按在了地上。

小皇帝鬆了一口氣,高聲吩咐:“將沈玨給朕押送天牢!”

“是!”

立即有人聽吩咐辦事,將沈玨帶了下去,而營救沈玨的蒙麵人見失了目標,也都奮力想逃,但根本就敵不過顧九征手下那麼多的人馬,最後隻能被抓。

午門前恢複了安靜,小皇帝依舊站在凳子上,從興奮之中回過神來,突然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

顧九征哪裏來的這麼多的兵馬?

左右看看,好像他和文武百官都被包圍了!

若是顧九征有反叛之心,眼下便可以對他下手,莫說他這個皇帝,就是他手下的朝臣,但凡有反對的也都會被斬殺。

思及此處,小皇帝當即唬的滿腦袋冷汗,看到身邊站著的徐長寧,有那麼一瞬,他竟想將徐長寧綁了做人質。

可這想法也隻在小皇帝的腦海中轉了一會兒就熄了。

因為顧九征此時轉過身,對著小皇帝的方向單膝跪地行參拜禮。

“臣顧九征,攜七千鎮北軍,參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所有軍兵聽得號令,齊齊跪下行禮,山呼萬歲。

七千多個漢子齊聲高呼萬歲,那氣勢簡直搖山振嶽一般,朝中大臣們也都聽得心潮澎湃,跟著跪地行禮。

還有那些與徐濱之來往頗密,與他有同樣匡扶正統之心的老臣,已是激動得老淚縱橫,將額頭都磕出了一快青紫,才能發泄信中的激動情緒。

小皇帝先是詫異,隨即是對自己方才生出那樣齷齪想法的愧疚,再然後,便是激動。

顧九征肯臣服於他,這便等同於南燕的兵權歸屬於他。

而朝中文臣,之前有了徐濱之先前的聯合,大部分已偏向於皇權。

小皇帝如何也想不到,他夢寐已久的集權,就這樣回到了他的手中,且還是被最意想不到的兩個人實現的。

顧九征他素來就忌憚,徐濱之雖表現的清正,卻也是攝政王的走狗,但關鍵時刻,顧九征卻能站在他這邊,在有條件做第二個攝政王的時候,選擇了支持他,徐濱之更是為他殺了攝政王,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小皇帝眼圈紅紅的,若不是文武百官都看著他,他差一點就要哭上一場。

太後鬢鬆釵遲地站在原地。放眼望去,所有人都在向小皇帝行禮,隻有她一個人搖搖欲墜地站著。

小皇帝的視線與太後的遙遙相對,太後想起昨夜在攝政王府看到的那一切,再看看顧九征頗具威脅的眼神以及朝臣們對小皇帝的臣服。

太後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明白,什麼叫做大勢已去。

元康六年歲末,囂張跋扈多年的攝政王被忠臣徐濱之刺殺,而垂簾聽政六年的太後,也終於回到慈安宮中清修,一心禮佛,再不出來。

徐閣老被追封為忠勇公,賜入皇陵,賜國府宅邸,雖是流爵,卻也可保徐閣老子女今生富貴。

而忠勇公唯一嫡女徐長寧,則被小皇帝封為太傅,成為南燕第一位女太傅,每隔三日就要入宮教導皇帝讀書和朝務。

大臣們期初反對,但在見識到徐長寧舌戰群儒的厲害,又看到小皇帝的進步後,反對的聲音也漸漸弱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