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章 惋惜的心情
第一卷 第九十章 惋惜的心情
第二日,朝堂之上,眾大臣紛紛奏表,請求讓十一阿哥為太子,皇上自然一看就知道是兆惠將軍的手筆,朝堂之上並未表態,隻是說了一句,容後再議。
養心殿,皇上叫來了皇後。
“臣妾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畢恭畢敬地說道。
“你坐下吧,朕有話要和你說。”皇上合上了奏折,揉撚著自己的太陽穴道。
“好,臣妾遵旨。”皇後落落大方地坐了下來。
“今日早朝,一班重臣聯名奏表向朕推薦永瑆為太子,這裏還有這麼多的奏折,都是要求朕立太子的,對於此事,皇後你怎麼看?”皇上一言以蔽之地說道。
“臣妾很感激能得到皇上的信任,但是臣妾畢竟身為後宮之主,實在是不宜與皇上談論朝廷之事,後宮不得幹政乃是組製,臣妾實在是不敢有違,何況立誰為太子乃是關係到江山社稷的,臣妾就更不敢隨便議論了。”皇後中規中矩地說道。
“此處隻有你朕夫妻二人,正是由於你是一國之母,對於此事大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朕才像想要問問你這個皇額娘的意思,畢竟朕的兒子都要這麼叫你的,朕想知道你作為一個跟隨了朕大半輩子的妻子,一個養育了阿哥多年的國母的角度上來看,究竟立誰為太子更為合適?”皇上誠摯認真地問道。
皇上的話打動了皇後的心,但是她畢竟不敢忘記自己身後還有太後這個人物,雖然她很想不顧一切地開口為永璟爭取這個寶貴的機會,但多年的經驗和最近的感悟讓她變得謹慎冷靜得多了,身為皇後的她比任何時候都清楚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夠說,這些念頭一一在她的腦海裏轉動過後,她笑意盈盈地對著皇上道:“既然皇上如此看重臣妾,那臣妾不妨就與皇上探討一二吧,隻不過這都是臣妾的一孔之見,皇上萬不可因為臣妾的隻言片語而影響了大局,或者遷怒於臣妾才好,您要是能夠答應了臣妾的這些要求,臣妾可才能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
“朕答應你,君無戲言,你可以大膽地說了,皇後。”皇上點了點頭道。
“臣妾想要知道究竟是誰帶頭上表要皇上立十一阿哥為太子的,他們推薦永瑆的理由又是什麼?”皇後一本正經地問道。
“今日上朝一班大臣幾乎同時奏請,算上這些奏折應該是差不多是滿朝文武都在替永瑆說話了,但是說到始作俑者,朕料想有這麼大能耐的便也隻有兆惠將軍了,不過話說回來,永瑆如今是他的女婿了,胳膊肘往裏拐也是情理之中的,這一點朕倒也不覺得奇怪。”皇上一五一十地說道。
“這麼說來,十一阿哥可以說是深得人心、眾望所歸啊,皇上,可是為何您還要這般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呢,您不是應該感到高興和自豪嗎,說不定十一阿哥真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呢,真的是繼承您江山基業的人選呢。”皇後順水推舟地說道。
“朕也說不清楚,隻是覺得事出突然,畢竟烏雅若雪和永瑆才成親沒多久,這麼快就迫不及待地有所行動,多少叫朕有些不太舒服,何況永瑆的性子一向比較獨來獨往,如今他的背後卻有那麼多的臣子力挺,多少也叫朕不安啊,所以他們越是鬧得凶,朕卻反倒是要更謹慎,以免朕被他們牽著走。”皇上將心裏的疑團一吐為快。
“那皇上覺得此事與十一阿哥本人又有多大關係?您是害怕此事是他一手策劃還是希望此事壓根與他無關呢?十一阿哥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現又是如何?”皇後抓住了細節不放,當即追問了下去。
“朝堂上永瑆自信滿滿,但是卻未開口為自己爭取什麼,朕覺得這孩子還是知道分寸的,隻不過若說此事與他全然無關,朕也是斷然不肯相信的,其實立太子也是朝廷之本,朕也不是想要刻意回避,這一天早晚會到來的,隻不過如今的形勢有些像是朕再被他們挾製和逼迫,到底讓人心裏不痛快,更何況這段日子朕花了不少心思在永瑆的身上,他自己也應該能感覺到朕對他的用心,既然如此又何必急於一時呢,而且還挑選了事先毫無征兆的今天,他們想讓朕情何以堪呢?”皇上有些沮喪和失望地說道。
“臣妾明白皇上的感受,你朕夫妻多年,所以才會有這份默契,而朝廷的大臣和阿哥畢竟都是男人,難免會粗枝大葉一些,對皇上的心意也不可能了解得很是明白,有意無意地刺傷到了您也是在所難免,俗話說舌頭和牙齒還時常要碰擦呢,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是立誰為太子,到底都是你的兒子,叫臣妾一聲皇額娘的人,皇上也不必過於計較了。方才皇上又說近來對十一阿哥頗為器重,就是這話了,想必大臣們也看出了這一點,故而想要投其所好呢,至於十一阿哥和兆惠將軍可能也隻是想要問皇上要一枚定心丸罷了,將軍畢竟是朕朝的功臣,立下了無數的功勞,對皇上的衷心更是不容置疑,那皇上不如就順應民意,讓十一阿哥立為太子吧。”皇後故意地如此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