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鐵礦(1 / 2)

八百刀幣可不是小數目,別說張家拿不出來,藍縣縣衙就算有,也不可能給。縣中的富戶加在一起,更是遠超這個數量,可刀幣的實際價值比官方公布的價值要高得多,最重要的是有極強的保值性。所以大家更願意用來壓箱底兒。

“必須是八百刀幣?”張默倒是沒想過,兒子會那麼黑,三百刀幣可是一筆巨款,差不多價值張家大半的家當。

張軒卻不這麼想,利用能力賺點小錢怎麼了,這也就是自家老爹,看著他就親切,這種獨門生意,才賺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太良心了,換成別人,賺你十倍都是友情價,賺百倍也不算多。

“等值物品也可。”張軒說道,隨著對刀幣的了解越多,張軒越發的覺得,鑄幣才是大生意,刀幣在大周,甚至周邊的國家,都搶手貨。

錢本身,居然也可以成為貨物。

在張軒原本的世界裏,錢幣收藏家是個相對冷門的職業,專業的錢幣收藏家更是少之又少,在大周,隻要手裏有幾個刀幣,人們想的不是怎麼花出去,而是怎麼藏好別丟了,等家境艱難或者落難的時候,幾枚刀幣就能救全家。

別以為這是玩笑,想想刀幣和米價的對比就知道了,一枚刀幣,差不多可以買五斤粟米。張軒早就算不清大周的金融是怎麼回事兒了。

一刀幣,相當於十五到三十元之間?

這是張軒用米價進行對比計算的結果,其實遠比這複雜的多,前世不缺糧食,又有國家糧食補貼,米價相對恒定。大周的米價就沒法看了,遇到點天災人禍,象坐過山車似的,相差幾十倍都不稀奇。就算這樣,刀幣的價值依然堅挺。

“你確定?”張默再次問道,價值八百刀幣的貨物也不是小數目,而且這是公事兒,不能自己掏腰包,真的讓張默自己拿,張家就算不會因此傾家蕩產,也絕對是傷筋動骨,以他不過分貪瀆的性子,沒有十年八年是緩不過來的。

確定嗎?感覺是相當確定的,可這種事情,張軒也不敢跟著感覺走:“兒需要再確定一下。”

“需要多久?”張默沒問他要怎麼確定,張軒的平時分還是挺高。

“現在出發的話,午夜前應該能確認。”張軒再認確定了鐵礦的距離、路況說道。

“你要出城?”張默還是很精明的,馬上就聽出他的話中之意。

“是。”張軒應道。

“讓老麻陪你去,騎驢。”

藍縣多山,而無馬。有地,所以需要最多的是耕牛,代步的坐騎以驢為主,全縣都找不出幾匹馬,張默這位八品縣丞上班的時候,不是坐二人抬就是騎驢,更多的時候是安步當車。

不大功夫,張軒、麻叔、張二,又帶了四名縣兵,騎驢離開張府,半刻鍾後就出了縣城,四千多人的縣城著實不大。

驢,是落霞州特產,個頭比其它地方的驢大一圈,油光水滑,負重不低、動作靈活、耐力也相當不錯。在速度上慢於騾、馬之外,偶爾會發點驢脾氣,除此之外,落霞驢絕對是好驢。

按大周兵事錄,縣必備兵,三戶抽役者一。

也就是說,大周的縣民,每三戶人家,抽出一丁,專門服兵役,縣兵不同於禁軍、府兵、州兵。縣兵是半職業兵種,農忙耕地,農閑練兵。

藍縣,兩千三百餘戶,有縣兵七百五十人整。這已經超出兵部下發的兵事錄要求,藍縣相對算是富裕的縣,有資格這麼幹。

除了有糧之外,藍縣三麵環山,一麵臨河,深山之中是山民的領地,在山民和藍縣之間的山中,偶爾會出現山匪,也的確需要縣兵保護。

落霞州因缺馬、驢好,各縣都有驢騎兵。

在大周正軍眼中,落霞驢騎兵就是個笑話,倒是落霞驢肉,滋味極好。

不管怎麼說,落霞按兵部令調兵的時候,人人有驢,比起其它州兵、縣兵,要闊氣的多,能負擔更多的物資,往往會被派去運送輜重。可以不打仗,不上戰場,自然是美差,為了這份美差,就算自己出驢,很多縣兵也是願意的,三家分攤一頭驢,還是勉強能供得起的。

落霞驢真不是蓋的,跑起來又穩又快,隻要不要求它衝刺就好。平時吃的好,睡的香,驢也不是總發脾氣,那些喜歡發脾氣的落霞驢,自然會被優先處理掉,活下來的驢都懂。

路是泥土路,縣城中還能看到大半的石板,出了縣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還算是好的,至少看上去象是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