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次投胎還是相當成功的,張軒的老子張默是大周出雲府、落霞州、藍縣的八品縣丞。張軒大至換算了一下,這縣丞相當於前世的縣長或者副縣長,八品是官階,縣丞是實職。
縣長的兒子,聽起來不怎麼樣,那也是一縣之中,第二衙內,不能和京官的衙內比,在這藍縣之中,也是說二不三的遮攔人物。說一不二,那得留給縣令家的小爺,張軒好歹活了幾十年,雖不善於人際交往,其中的門道還是拎得清的。
“還有幾十斤的銅,不過……”張二為難的說道,銅可是戰略級物資,老爺攢點銅多難啊,可不敢隨便亂用。在大周,銅不僅是製造刀幣的材料,是錢,更是打造兵甲的主要物資。
敲了敲腦袋,張軒的思維和張二完全不在一條線上,縣長的兒子很牛嗎?如果你要知道這藍縣是下縣,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大周的曆史挺有意思的,五百年前,周王與十九位兄弟發血誓,共討天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作的。
一統天下之後……
疑?一統天下的不是秦贏氏嗎?這也是讓張軒有些頭疼的地方,和他所知的曆史完全對不上啊。
一統天下之後,周王說到做到,劃天下二十府、百州、千縣,以百裏為縣,與兄弟共享之。當然,共享分配的時候大小還是有區別的,周氏一府五十州,占天下半數。
一縣,長、寬百裏,麵積兩千五百平方公裏,說大不大,說小不少,各地情況不同,人口數量不一,便有了上、中、下之分。
萬民為下縣、三萬為中縣、五萬為上縣,十萬以上設州,百萬民為府。藍縣,是下縣。
作為縣丞家敏而好學的小爺,借老爹權力之便,張軒知道,藍縣一城三十八村,兩千三百餘戶,一萬八千餘民,這是男女老幼,隻要喘氣兒的都算上。
一萬八千人的縣?
這不就是一個大村子嗎?
算明白之後,張軒直接把老爹從縣長降級為村長。
縣城約五百戶,四千餘人。餘下的一萬四千人,分屬三十八個村子?
平均算下來,一村不足四百人,隻有幾十戶。要知道,大周的戶與張軒理解的戶是完全不同的,一戶七、八口人是正常,十幾、二十口人守著一起過口子都不稀奇。
“你去取五斤銅料來。”張軒邊想邊說道。
“小爺,不行的,沒有老爺的令,家裏的銅不能動。”張二斬釘截鐵的說道,小爺想要些米糧,甚至刀幣都不是問題,銅是動不得的。
“無妨,我隻是想打件銅器,打完了要拿回來的,丟不了。”張軒已經回憶起銅的重要性,這玩藝,在他看來,真的不值幾個錢,如果不是沒鐵,誰願意用銅打造炒勺啊,銅的熱傳導性比鐵快多了,炒菜很容易糊鍋的,還不如鑄鐵鍋結實。
張二糾結、再糾結、不停的糾結……
張家主母早逝,兩個妾氏並未抬位,算不得家中的女主人,這種事情她們沒資格插嘴:“小爺,我去問問麻叔。”
麻叔?嗯,記起來了,麻叔是張府的老人,據說年輕的時候,是與父親並肩戰鬥過的戰友。父親識字,積功升為縣丞。麻叔隻管拚殺,退役後隻能拿些賞錢回老家吃自己,老爹把他留下,成了張府的管家。
“去吧。”張軒知道,這種事情別說張二,怕是連麻叔也未必敢作主,肯定要遣人去官衙問老爹,看來今天是打不了炒鍋了。
其實張家並不算缺銅,存下的銅料不多,隻有幾十斤,可家中的食鼎是銅的,麻叔整天背著的劍是銅的,除此之外,家中還有不少的刀幣也是銅的。
銅在大周,是非常重要的物資,關係到政治、經濟、民生的方方麵麵,銅器的作用也非常多,單是一個‘食’字,就要消耗掉數量眾多的銅。
別看在張軒眼中,用銅鼎煮食傻的不行,事實上這是家世鼎盛的表現,普通人家,隻能用陶器和石器煮,木碗食,以篝火烤食這兩種烹調方式。
張軒已經計算過,想要讓胃舒服些,這個工程量就不算小。若是滿足口腹之欲,短時間內是極難的,在這裏當官的日子,過的都不如要飯的。
房子,木頭的;地麵,黃土的;院牆,石頭的;衣服,它居然是絲綢的!
狗日的,看來這次投胎也失敗了,想做條鹹魚,咋這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