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恩賜的人,自然而然的會知道自己獲得的是什麼樣的力量,至於能夠把力量發揮到什麼程度,用成什麼樣,那就是個人的事情,簡單的說,就是恩賜隻給你一個簡介,具體操縱請自行摸索。
桓真獲得的恩賜,名為三生,在閉目昏了過去之後,再次醒來的時候,在一個光球斑斕的空間裏,睜眼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恩賜是什麼,是去經曆三生,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人生。桓真雖然隻有十歲,卻異常聰慧,三生這個恩賜,比起其他直接獲得的力量的恩賜,實在是一種靠幾率的恩賜,誰知道他會經曆怎麼樣的三生。
桓真已經有了他以後依舊是廢材的覺悟,遺憾是有的,生活在那樣紛亂的世界,母妃雖然有意避免讓他知道外界的殘酷,可是聰慧如他,早就從一本本書中看到了戰國的殘酷,大臣們看著他的失望,他又怎麼會不知道。沒有強大的天恩又如何,曆史上留下名字的又不都是天恩者,隻要順利活過天恩現世的二十年,後來他就基本安全了,他也無心和父君、兄長爭奪國君的位置,廢材的能力說不定讓自己更加安全。
片刻之間,桓真就想了這麼多,足以證明他並非外人所見的文弱無能,反而前路清晰。想明白了的桓真,也就不再遺憾自己的恩賜。一直被母妃拘在一方小天地,外界都沒去過的桓真,對於去經曆別人的三生,非常有興趣。這一去卻沒有想到,這三生並非這個戰亂世界的三個人的人生,讓他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接受了更加先進的文明,也鑄造了他的強大之路。三生,是上天給與他最大的恩賜。
第一生,桓真很好奇的打量周圍的環境,非常精美,低調中帶著奢華,看得出來曆史沉澱出來的底蘊,擺設上比他住的地方,都要雅致許多,桓真表示很喜歡這種風格,還沒來得一一品鑒欣賞,就被一股吸力帶到了一個和他年紀一樣大的小孩身邊,開始目睹這個小孩的一生。
一點點的試探接觸,他發覺自己不能離開小孩身邊百米,可以通過某種神念,翻閱小孩百米之類的書籍,聽到他人說話,卻不能接觸任何人,包括小孩,同樣也察覺到了,這裏應該不是他原來的世界,因為曆史完全不一樣。陌生的世界,各種新奇的東西,知識,讓桓真一點都不無聊,和小孩一起長大,和小孩一起學習。
小孩出生世家,又是受寵的子嗣,生活清貴,受到極高的教育,這個世界沒有天恩者,重文人,讓桓真很奇怪這個世界是怎麼發展,非常認真的跟著小孩學習,滿足自己的好奇。文人風雅,明理知禮,這些都是小孩學的,同樣也熏陶著桓真。
小孩十四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有名的才子文人,恣意優雅,清高貴氣,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卻也是這一年,小孩的人生發生了極大的翻轉,豪門世家的內鬥,桓真第一次看到其中的殘酷,小孩一家落敗,從天子驕子,輾落到塵埃。
再也沒有什麼資本恣意風雅,生活的苦難向小孩壓去,連肚子都填不飽,有什麼資格風雅清高。小孩並沒有向生活投降,拿起了鋤頭,幹起了農活,也沒有放棄讀書,出人頭地,還有科舉一路。苦難卻沒有放過小孩,*過去,天災又來,桓真也是第一次清清楚楚見識到底層百姓的苦難。
生活在國君之家,哪怕備受嫌棄,卻也不曾委屈過,衣食豐沛,餓肚子是什麼感覺,衣不蔽體是什麼模樣,他從來沒有經曆過,隨著小孩,他看到了這一切,易子而食,路邊衣裳殘破,骨頭連著皮的屍體。他想要幫助,卻什麼都做不到。
他的內心震動,他在懷疑在原來世界所學的東西,身為國君,難道就是為了爭霸天下,身為天恩者,難道就是為了權利貢獻能力。這些百姓呢,這些百姓,誰來保護,誰來為他們考慮?握緊了雙拳,桓真在心裏發誓,他絕對,絕對不會讓他治下之民遭遇這些事情。他無力拯救天下,卻可以讓治下之民過的更好。
苦難過去,小孩得遇貴人,中科舉,娶嬌妻,人生得意卻並非一直如此,官場的黑暗傾軋,讓小孩想要為民一展抱負的事情並不順利,小孩卻並沒有放棄,坐一方地方官,就為一方地方鞠躬盡瘁。在桓真眼中,一直堅持為民謀福的小孩真是非常耀眼,明明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偏偏桓真覺得小孩非常的高大,讓他敬佩。他都不知道自己經曆了小孩的一切,是不是能夠堅持下去,小孩卻能夠堅持著他純粹的本心,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