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國國姓為桓,這嫡子單名一個真,這單字的名字可是貴族才有的特權,一般百姓,可是連姓氏都沒有,這亂世紛呈的世界,一般百姓哪有資格如同貴族們一般累世傳承,姓氏是多餘的,等哪天,有機緣成為天恩者了,也是掛上姓氏的時候,這姓氏後麵多字的名字,就是他們和傳承貴族不同的地方了。
桓真身為嫡子,是個男兒,在哲戰亂的國家,男孩的武課是必須的,偏偏他的母親是來自中庭的貴族女子。中庭那個地方,是王朝王都,世間最最繁華,常年沒有戰火的樂土,在那個地方長大的女子,愛好的是書畫琴藝,性格多是柔弱,多欣賞的是中庭那些文秀優雅的公子,武夫粗鄙是她們最討厭的。桓真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女性,當年會嫁給易國國君也是利益。
易國國君並非天恩者,沒辦法,天恩日五十年一次,他沒輪上時代,天恩日後十年二十年,是最混亂的時代,是天恩者爭雄,普通人退避的時期,等過了十年二十年,天恩者們消磨的差不多了,又回到了依靠普通人的時代。不是天恩者的普通人,想要在紛亂的戰國延續,那麼武藝是並不可少的,易國國君在文治方不差,卻也喜好武藝,這也是他和易妃感情不睦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在易國國君身邊,桓真的武課是疏忽不了,偏偏,桓真跟著是他不愛武藝的母親,長在深閨夫人之手,身邊多是女眷,看的是母親交給他的書畫琴藝,目睹的是母親的柔弱愁緒,以類洗麵。小小男兒的氣概在孝順和母親的眼淚麵前,也隻能含恨隱沒,小孩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這般被養大的桓真,染上了母親的一些喜好,比起易國的武將們,易國國君的英武,他更像是文人雅士,文文弱弱的,性格也難免傷風悲月一些。
桓真九歲的時候,母親過世,不算太晚的接觸了武藝,在忠臣們的培養下,漸漸回複了些男子氣概,可惜早期染上的毛病,很難搞掉。如果就此下去,桓真必然淹沒在戰亂的烽火當中,他的性格,讓易國很多人慶幸,國君選擇的是一貫英武的長子,而非文弱的嫡子。
桓真可算是被母親給養廢了,這樣讓他那位兄長十分放心,一個廢了的嫡子,影響不了他。最好是將要來臨的天恩也得不到,那麼才讓人徹底放心。天恩來臨,世間爭霸的主角將會是天恩者,沒有天恩,國君之位是讓不了,可是繼承人是絕對沒資格當的。
被眾人視作廢材的桓真其實並不笨,反而相當聰穎,認字是一遍就會,讀書是過目不忘,學琴是看著機會,學武也是悟性絕佳。他並非文弱,隻是麵對柔弱的母親,孝順的他不會反抗,加上年紀小,受到了影響,才變成了易國上下認為的無能廢材。
雖然這麼說不好,但是也必須說,幸虧妨礙他的易妃早早亡故,否則的話,桓真這一身就毀了。其實就算沒有天恩的降臨,桓真的聰慧和能力,也會讓他逐漸成長起來,天恩的降臨,隻是讓他更上一層樓,擁有了未來雙雄耀世的基礎,讓他更早的有能力和那個野心勃勃的耀國之主一爭高下。
天恩日降臨的時候,桓真隻有十歲,生活在這個世界,從小就聽著關於天恩的傳說,也知道他誕生在天恩會降臨的時代。當這一天降臨的時候,聰慧但是依舊是個孩子的桓真,和服侍他的侍女們一起,等候著天恩的降臨。
凝視過無數次的星空,天恩日的星空是最壯麗,星辰是最多的,當銀色的光雨灑落,美不勝收,金色的光雨飄到了自己的麵前,忍不住攤開手,讓它落在自己的掌心,消融。接著就是眼前一黑,到在了地上,侍女們的驚叫聽不到,天恩賦予他的能力啟動了。
金色的光雨代表著從未有過、獨一無二的能力,金色的光雨並沒有直接賦予他強大的力量,而是教會了他怎麼變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