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十人政府在洛倫姆人抗議的第五天,派遣了以薩布隆為首的使團前往解決此事。洛倫姆人的要求很快被薩布隆接受,他們取得了夢寐以求的自治權,但相對的是,薩布隆為洛倫姆人規定了一個相當高昂的稅額。雖然在當時沒有洛倫姆人注意到這些——他們甚至錯誤地以為這要比他們在十人政府下繳納的稅務少——可是很快,當洛倫姆人親自選舉的政權上台後,他們感受到了被施加的壓力,並且不斷遣使到安奎利塔斯去,苦苦要求十人政府能夠削減他們的賦稅。但內西克利回答他們說,薩布隆製定的稅製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在十人政府治下的公民們繳納的稅額更加繁重。事實上在當時的稅收裏,每位非自治城市的安奎利塔斯公民確實要繳納名目繁多的賦稅,它們是頻繁更迭的政府累加之下的產物。可是由於十人政府正在改革稅製,故而他們對那些自己準備廢除的稅收不聞不問,加上國內慣有對逃稅的無能監管,所以洛倫姆人反而發覺自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此,當時一些安奎利塔斯公民諷刺地說,既然洛倫姆人想要享有更加充分的自由,他們理應承擔更加重要的責任。
很快,由於其他同樣在爭取自治權的城市居民沒有意願承擔重壓之下的賦稅,並且他們也不相信一個由自己選出來的政府會比總督更好,所以最後大多數城市重新回歸寧靜。這時候隻有布魯爾人仍然在大呼小叫,他們借著阿皮齊亞人的支持,試圖謀求獨立的地位。為此,佩利阿斯、伯諾瓦兩人親自趕赴布魯爾,嚐試著解決布魯爾的動亂。當他們發現布魯爾人依舊不依不撓的時候,伯諾瓦再次提議,希望佩利阿斯能允許他逮捕鬧事者的頭目。但佩利阿斯堅決不同意這個做法,他在隨後趕來的薩布隆等人的建議下,提出“公投”的新穎舉措,讓布魯爾人自行決定他們的去留。不過出乎布魯爾人料想的是,佩利阿斯大膽地把整個布魯爾行省納入到布魯爾人力爭自由的範圍之中,允許他們所有人進行投票表決。在當時,一些明智的布魯爾人看出了佩利阿斯的意圖,他們對同胞們說,佩利阿斯是在分散他們的選票,可是剩下的大多數布魯爾居民卻不加在意,他們或許認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或許他們根本不關心去留的問題。
在籌備投票的兩個月的時間裏,佩利阿斯與他的九位同僚相繼趕往布魯爾的不同地區,四處向當地的居民灌輸著自己的立場和見解。而佩利阿斯對最為頑固的布魯爾城內的居民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們不喜歡我們十人,我們不會永遠在這裏,這屆政府隨時可以撤換;但是你們選擇獨立,那就是永遠了。”後人經常把佩利阿斯的這句話拿出來當做典範使用,不過事實上,當時佩利阿斯的這些話並沒有起到什麼至關重要的效果,因為佩利阿斯在說完話之後立刻被台下的平民所投擲的雜物驅趕下了講台,並因為他的“矯揉造作”廣受嘲諷。
至於最終的投票結果是,布魯爾隻有不到四成的居民同意脫離安奎利塔斯的統治。雖然許多布魯爾居民指責投票結果有假,但他們沒有任何證據。而且經過長時間沒有成效的抗議,平民們的熱情消減下去。當春天鄰近的時候,他們更關心的明顯是自己田地裏的作物,而不是政治上的獨立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