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如此貪財(2 / 2)

太子微微有些走神,俊朗的臉上透著一抹哀傷,他的眼睛朝窗外看了一眼,不期然的看到景帝的身影,他又緩慢的垂下了頭,驀然舉起手來,打斷李清的講課,問道:“太傅對當今戰爭的形勢如何看待?太傅覺得誰能平定北區之亂?”

李清目光如炬,盯了良久,道:“偏題了。戰爭不是你能操心的事,你如今的該做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小孩子家家的就是藏不住事情,委婉含蓄得不到解答,既然在課堂上公然問答案了。唉,她還是沒辦法給他最好的答案,因為她自己也不知道。

太子眼睛裏掠過失望,情緒低落的說道:“哦,太傅想讓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勝賢書嗎?”

李清麵色冷了幾分,嚴肅的說道:“雞鳴狗叫,各司所職,這般才能不影響順序次亂。”話裏似乎言外有音,誠然,在李清的心裏也是這樣想的,你讓文官去打仗,你讓武官去磨墨,這不是瞎折騰嗎?拿生命當兒戲。從以開始就沒有規章製度,如果這條最為簡單的道理不能改變,那還有什麼可說的。

太子是個通徹之人,自是聽出話裏有話。既使李清一本正經的教書,心裏還是關心著國家大事的。不由非常高興,臉上蕩起了燦爛的笑容,說道:“太傅的意思是指父皇不該派董賢去前線?父皇用人不當?本太子也是這麼認為的。有些最基本的規章製度是該定下來了。文武官員互不能幹預對方,武將更是不能荒廢自己,一個好的將軍除自身武藝之外,還要有堅強、勇敢等優良品性,並把自己放在一個重要位置,讓眾人看到,武將是必不可缺的。”

李清臉上微微一揚,嘴角噙著讚賞的笑容,嘴裏卻說道:“太子需警言,不可妄自猜測。臣是個文官,不是武將,怎知文官和武將同上戰場的區別?自古以來最聰明的人就是利用別人的聰明,做對自己有利的事。依我所見,文武官員在戰場上都不可缺,否則一般武將的帳營中就不會放一個不會武功卻冷靜擅分析地勢和對方所有資料的軍師了。”

太子眸光乍現,道:“是的!太傅說得對。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兩相結合?”

李清頓感太子年紀小小,心計還是有的。不過她本身也是在等,等待最佳的時機,如今現狀不容樂觀,不妨與皇子們探討景瀚山和景國處的地勢和危機。她嘴角勾起,淡然的說道:“剛才太子語言犀利,有兩點說得非常到位。文武官員的製度要擬定好,文武官員不能內鬥,兩方責職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另外除太子說的這些,我再強調一點,在不打仗的和平年代裏,軍隊領導和軍營的士兵必須做到不懶散,不驕慢、不奢侈、不軟弱等幾點。第二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維護自己的權益。雙方利益該爭的必須爭,該鬥的必須鬥,寸土不讓。這幾條互相連合,缺一不可,方可爭取到勝利。否則,景國的潰敗已不遠矣。”

李清的話剛說完,大家頓感沉重,一股恐慌如繩線般繞在心頭。

五皇子瞪了瞪眼睛,想調動下氣氛,不以為然的說道:“太傅不要恐嚇我們了,我們要是把這事告訴父皇,你就死定了。不過,我知道太傅是最喜歡開玩笑的,我們景國這麼富裕怎麼會打不贏吳國貧困的弱小國家。”

眾人均是點點頭,年紀不大的他們此刻還是有些不相信的。但懾於李清不怒自威的神色,還是想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哪知李清嗯了一聲,就別無反應。

然而就在眾人失望時,李清又提高聲音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這場吳國偷襲之戰,我們會贏,而且贏得很體麵光彩。不戰而屈人之兵。兵法中最高的境地。但是我們實際上已經輸了。”

“為什麼?”公主疑惑的問道,聲音有些尖銳。

“為什麼?不可能的啊。父皇又派了一個官員去,誰知道被大水衝走了。”緊接著幾個同時問道。

李清看著眾人目光爍爍,突然賣起了關子,揚嘴說道:“那是天災,外加那位官員不夠謹慎。如果大家不信,我去請求皇上讓我出兵,若是我贏了,嗯,要什麼好呢,就千萬兩黃金和三十塊良田地偰,外加幾座裝修得不錯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