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如此貪財(1 / 2)

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如此貪財

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如此貪財

這時,殿內氣氛陰沉,情況越來越僵硬。然,就在眾多人不知所措之時,一位年青氣盛的男子向前走了一步,仰起嫩白的臉蛋,傲氣十足的說道:“臣願去。”此人便是今年的新科狀元董賢。自打考中狀元卻被放在翰林院的一個閑職上,他就很不滿了。眾人的目光應該在他身上閃爍,而不是在李清的身上來回轉動。

景帝見有人願意前往景瀚山,冷肅的神色稍微好了些,沉聲問道:“董愛卿可有把握?景瀚山氣候不比京都,那兒山密樹茂,水麵寬廣,蚊蟲特別多。生活條件很是艱苦,董愛卿可是能克服眾多的困難,打場勝仗回來?”

董賢俊逸的臉上透出儒雅之氣,嫩白的肌膚泛起了淡淡的紅色,景瀚山的蚊蟲利害,他是有所聽聞的。但景帝的關懷和眾多人不願屈身前往的情景,讓他微微有了些傲慢,覺得自己有這般勇氣已是高人一等。於是等景帝問起,他便沒由來的,臉上盈盈發光,豪情滿懷的說道:“身為景國的臣子,自該為景國效力。古人雲‘生有重如泰山,死有輕如鴻毛’,臣必定會傾盡所能做到最好,才能不負皇恩。”

景帝道:“好!董愛卿有這份心意,朕甚感欣慰。願董愛卿能順利返京回來,屆時朕大擺盛宴,親自出城門迎接董愛卿。”

董賢心裏欣喜不已,拱手道:“謝皇上!”

雖說危機暫時解除,大家臉上沒有一掃陰霾,反而臉上凝聚著深厚的擔憂。董賢讀聖賢書十年,一心期望都在文學方麵,哪有什麼能耐軍中帷幄、出謀劃策。不是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大家都深信這個道理。若是李清能去,眾人還沒有那麼擔憂,畢竟李清是李老將軍之子,僅管他從小瘦弱,病於床榻,但虎父焉有犬子,他怎麼著也會有李將軍的機智聰慧,靈活善變,情況緊急時出奇製勝的大將之風。

這次禦前領命的事告了段落,朝中無武將之事成了景帝的心頭病,文官也是人心惶惶,往日裏憑筆肆意討伐的人紛紛稱病,躲在家裏望逃過一劫。有的人甚至還幼稚的想著吳國怎會有膽攻擊景國,吳國是附屬國,弱兵馬弱,平民的生活用度都是減衣縮食的,這麼貧困落後的吳國怎會有膽量襲擊景國,無疑是拿雞蛋碰石頭,這裏麵肯定有人故弄玄虛,或是以訛傳訛,製造謠言。等董狀元從邊區打探虛實之後,一切將會歸於平靜。

可是誰也沒想到,以為不攻自破的謠言猖獗不了多久,然而三日過後,護送董賢前往的侍衛加急速報,董狀元被蚊蟲叮咬,已嚴重出現腳部潰瘍、痢疾等狀況,情況不容樂觀,恐怕董狀元還未到景瀚山就會奄奄一息,侍衛快馬加鞭傳簡訊,聽候景帝命令看是否帶病前往。景帝素來愛才,僅管出師不利,臉上不悅之色明顯增加,還是擺手道讓董賢回來吧!

於是,三日後董賢被人用轎子抬了回來。景瀚山更是被人傳得神乎其神,已然出現‘一入景瀚山止,馬到景瀚山死,船到景瀚山停,人到景瀚山打擺子’。

一名大將無功而返,緊接著第二名大將又身著盔甲,氣勢高昂,威風凜凜的出征了。為了不使此名大將前赴後繼,景帝提供了充足的醫物支援和人力支援,太醫和侍衛雙重安排跟隨,遇到緊急情況,不至於像先前那般醫了無人醫治,悲慘淒涼的被人抬回來。

可但凡不是有功夫底子的人,怎擋得北邊的寒風冷冽和洶湧翻騰的大水,即使武功高強的人也得時刻謹慎小心,以防被奔騰的大水衝走。而這位大臣比之上位更不幸,他人剛到沒多久,就前往現場觀察地形,哪知勘察途中遇到了猛烈的水勢,來不及逃跑就被洪水衝走了。景帝派的侍衛武功高強,水性卻不佳,隻能眼睜睜的看到水麵上冒了幾個泡,就往下沉的大臣,便速速回宮自行領罪了。

風雲變幻,景國京都烏雲密布。

然而此時的李清正悠哉悠哉的在給皇子們講課,課題講到《論語》裏的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大夥兒聚精會神的聽著,神采亦亦。

一直以低調自稱的李清完全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心態,外麵紛爭跌起,怒罵哀怨都擾不動她內心的世外桃源。景瀚山的事她似乎打定主意做縮頭烏龜,旁人怎麼旁敲右擊打探她想法,她都是一副有心無力的模樣。沒辦法,時間久了,大家都被她的咬止恨得咬癢癢的,嘴裏嚷著‘恨其不強,怒其不爭’,但也跟她一樣的行徑做人做事。往往那些赴往前線的不是高官,而是最低層最貧苦的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