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六章維護(2 / 2)

景帝細細看完整本奏折,憤怒的說道:“李老將軍不知去向,如今守邊疆的軍人宛如一盤散沙,經不起敵人的偷襲,棄甲逃竄了。五千的軍人竟敵不過吳國的兩百人。太讓朕失望了,太讓朕失望了。每月國庫無盡的提供軍人吃喝,他們就是這樣報答自己的國家的?他們怎有臉逃竄?景國怎會出現這般無紀律無規矩的遊兵散將。朕一定要派人好好整治北邊。桂公公,你立馬傳召文武百官上朝麵聖,朕有要事商議。”

“是!”桂公公應道。

兩個時辰後,玉石台階眾人神色匆匆的往金鑾殿走去,文武百官恭敬垂首,麵色惶恐,這般時辰召集眾臣,莫非發生重大事件了?麵麵相覷間顫顫兢兢的來到殿前,聽候皇上的指令。

“各位愛卿有什麼想法,速速道來!”將奏折扔在地上,金黃龍椅上的景帝怒意騰翻,指間攀附在龍椅間青筋暴起,沉聲說道。

“吳國狼子野心,其心可誅!景瀚山屬於北方邊界山地,自吳國的元城起,彙合瀚國的白起江,江水寬闊,水流湍急蜿蜒,兩岸多崖穀峭壁,這般源泉流長至景國的京江。前不久陛下說的北邊漲水淹了城池,想必那時吳國就起了賊子之心,蠢蠢欲動了。如今堤壩尚未修複,城內許多人被迫轉,城內外防守的士兵漸漸抵擋不住洪水的凶猛,景瀚山由原來居住的百千戶人家,緩慢的成了荒無人間的孤立小島。而吳國便想在我們手忙腳亂時分一杯羹。”宰相皺眉分析道,情況十分嚴峻,已是迫不眉急。

“是啊!吳國飄洋過海必經過翰國,想必應該是做好了功課,給了大批銀子討好翰國,在提倡上遊之水形成的島嶼屬於自己的土壤,在不違約眾國和平的情況下發動戰爭。那般猖狂之態,我們豈能被動受欺壓,我們必須發起有力的攻擊,景瀚山是景國的,寸土必爭!”有位年邁的文官咐合道。

“嗯!寸土必爭。北邊一直都是屬於李老將軍的管轄。李老將軍是縱橫馳騁、出奇製勝的有名將軍。沒人敢在他的範圍內撒野,我看,吳國應該是打聽到我們現在的軍事情況,蠻橫強攻。如今之計,唯有派人找到李老將軍,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挽回兩國短兵相見的局麵。”又有年輕的文官提出不同的意見,擲地有聲的說道。

“可是李老將軍消失好一陣子了,尋找回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有人麵露難色,愁眉不解的說道。

一時間眾說紛騰,意見各有千秋,但大多都是紙上談兵,義憤填膺者有之,怒火中燒者有之,口號喊得響亮者有之,不過卻無一人敢與邁出一步,毛遂自薦。

“難道朝中就無大將了嗎?有誰勇於自薦的?若是此戰勝利,朕立即賜封其為威武將軍,擁有最高的功勳。”景帝皺起了眉頭,逐漸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他不想聽誇誇其談,也不想聽無實製效應的紙上談兵。

景帝一聲令下,場麵鴉雀無聲,眾人的頭顱壓得更低了。自從景帝杯酒釋兵權之後,李老將軍不知去向,君將軍當場撞死殿前,還有幾位英勇擅戰的將軍被朝中眾多文官筆誅墨伐,莫名陷入獄中,鬱鬱寡歡而死。此後文官猖獗,武官進入低迷期,如以前宋朝那般景國也出現了坑兵狀態,富國弱兵。

“好!很好!”景帝怒極反笑,冷聲道:“百無一用是書生,關鍵時刻沒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請求滅敵軍。你們就是這樣做景國的臣子的?難道我景國要受這般奇恥大辱?各位臣子不肯自薦,很好,你們是在等著朕禦駕親征嗎?”

眾人聽罷,連忙伏地磕首,齊聲喊道:“臣惶恐!陛下萬萬不能親臨,景瀚山地勢險要、懸崖峭壁眾多,皇上龍體尊貴,萬萬不可去那種地方。”

景帝哼了一聲,甩袖道:“眾臣除了勸朕不能去,可還有其它法子?”

這時,常與李清鬥嘴的老太傅顫抖邁出一步,沉聲說道:“皇上,臣有話要說。皇上何不派李清前往,他是李老將軍之子,子承父業,尤其應該。再者李老將軍就這麼一個兒子,北區危機重重,李老將軍不會放下李清不管的。”

“是啊!”又有人跟著咐合。

景帝眼神冷冽的掃了一眼眾人,目光落在李清身上,看到他嬌小的身子微微抖動,神色微動,似乎有抹疼惜掠過。他道:“李清你有什麼話可說?”

李清如僧入定,頭部低垂,看不清她的麵貌,但從她趴在地上的手指顫抖間,能感覺到她此刻的不安。是的,她不想去,不到關鍵時刻,她不想去。李清回道:“回陛下!微臣有重疾在身,不能長途跋涉。”

景帝麵色凝重,眼睛掠過複雜光芒,點了點頭,道:“嗯!朕也認為你不能去。誰去都行,就你不能去。你身子太弱,經不起風餐雨露,長途跋涉。”

眾人驚住,眼睛微微瞪大,聽景帝維護李清的態度非常堅決,一時神色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