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談談東晉時名將鄧遐。
鄧遐字應遠,陳郡人。在《晉書·鄧嶽傳》附有他的傳記。其父鄧嶽,為東晉西陽太守,參加平定蘇峻、郭默叛亂,領平越中郎將,封宜城縣伯。鄧遐\"勇力絕人,氣蓋當時,時人方之樊噲\"。他數次從桓溫征伐,\"號為名將\"。在\"襄陽城北沔水中有蛟,常為人害,遐遂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揮劍截蛟數段而去\",這就帶有傳奇色彩了。桓溫在太和四年率五萬精銳伐前燕,北進至枋頭,因指揮不當,軍糧不繼,大敗而歸。桓溫\"既懷恥忿,且忌憚遐之勇果,因免遐官,尋卒\"。《浙江通誌》所載與《晉書》略同,但又補充了一點,說鄧遐\"嚐為二郎將,故尊為二郎神。\"大概因流傳他入水斬蛟事,與李二郎擒孽龍、趙昱斬蛟事相近,遂被附會為二郎神。此說並不為普遍認可。
第三談談楊二郎。
以楊戩為二郎神,其傳說十分荒誕。楊戩是北宋末宦官,受到徽宗寵信,任彰化軍節度使,後升檢校少保。立\"西城所\",索民間田契,奪為公田。又在濟、鄆數州湖泊內征收船航費。每年增田租錢至十餘緡,為民眾所切齒痛恨。宋·洪邁《夷堅支誌》卷五\"楊戩館客\"中載,楊戩貴盛時有姬妾數十人,一次他外出時間較長,其姬妾遂與館客發生了男女關係,而且情不可遏。後楊戩察知,暗中派人將館客閹掉,\"儼然成一宦者\"。此事被明人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編成\"任君用恣樂深閨,楊太尉戲宮館客\"短篇小說。在馮夢龍編《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短篇小說中,描寫宋徽宗宮人韓夫人在宦官楊戩府養病,一日至清源妙道二郎神廟上香,廟官孫神通會妖術,扮成二郎神夜入楊府私通韓夫人。事發後,楊戩先請王法官失利,後請潘道士擊落一隻皮靴,由此順藤摸瓜,勘破此案。作者在篇末說明:\"原係京師老郎傳流,至今編入野史。\"顯然是作者根據宋元以來流傳故事整理編寫的。這篇小說與\"楊戩館客\"內容有若幹相似,或許是一種流傳的不同版本。從北宋末,經過金、元流傳至明初,不曉何緣,竟將二郎神與楊戩合二為一。在明嘉靖三十四年無名氏《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了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寶卷》中講述了楊二郎的身世。\"有一人,姓楊名天佑,金童臨凡\",與鬥牛宮\"仙女雲華侍長\"發生關係,雲華生下一子楊二郎。孫悟空奉命將雲華壓在太行山,而\"鬥牛宮裏西王母,來取二郎上天宮\"。二郎長大後,得知此事,劈山救母。他有\"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與\"梅山七聖\"結拜弟兄,有\"白馬、白犬\",他救母後還將孫悟空壓在山中。此寶卷若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應為乙卯年,若按壬戌年則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以最晚時計算也比最早出版金陵世德堂刻《西遊記》本早三十年,其中有關二郎神身世的內容與《西遊記》吻合,而且還牽連上與悟空的恩怨,很值得研究。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西王母姓楊,諱回\",而在諸種傳說和寶卷中又說二郎神與西王母有著血緣關係,或是她的外甥,或是她的外孫子,也許他姓楊與此有關吧。楊二郎的形象變化很大,在《二郎寶卷》中他是救母英雄,敢於向守舊勢力鬥爭,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叛逆精神,但在後來出現的《新編說唱寶蓮燈華山救母全傳》和《新編說唱沉香太子全傳》等中,他保守、專橫,反對妹妹三仙聖母私凡,把她壓在華山之下,結果引出他的外甥沉香太子,又像他當年一樣劈山救母。楊二郎的傳說雖屬無稽之談,但自元明清以來卻在民間流傳甚廣,被許多小說、戲曲采納,成為最正宗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