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就且論說一下闖王李自成所走的進北路線。實際上,在李闖的軍兵攻下太原城以後,他們完全可以不再與寧武關這樣的堡壘城糾纏的呀,他的大隊人馬完全可以直接順路由真定府,保定府去攻北京的嗎,那樣的話,從路程上也近,也不會損失那麼多的軍兵。
可是,李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他沒有選擇這條路線,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的隊伍由這兩處開始的話,後患就會出現了,也就是說,他的大隊也許還沒有接近京畿的時候,宣城和大同的明軍勁旅就會尾隨著他們一道來到北京城下,那樣的話,後麵的事情就不好分說了。
而李闖的大隊先掃滅了四圍的明軍,殲滅了大同、宣城的明軍主力,這一下,使得附近幾處的勤王的隊伍大驚失色,大家都有了很深的顧慮,勤王的道路也被打上了一個死結,別處援師就更是鞭長莫及。果然在攻下寧武後,三月初一日深夜,大同總兵薑瓖降表到,李自成喜出望外,款待來使,這大同總兵的來使剛剛坐定,宣城總兵王承允降表也到了,而且以百騎來迎,至此,李闖的大軍就順利打通了攻打京城的道路。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三月十五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及前來勤王的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巡撫何謙及總兵馬岱臨陣脫逃。十七日李闖的大軍東進高碑店,西進西直門外,炮轟城牆。中午十分,就開始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三大門守軍都是老弱殘兵和太監,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十八日,崇楨設法與農民軍談判,沒能達成協議,李自成下令總攻,太監曹化淳首先打開彰義門投降,同時德勝門,平則門也隨即打開,外城全在農民軍掌控中。至夜,各門俱開,崇楨帶心腹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見全城烽火連天,確信內城也已攻破,又返回乾清宮布置應急事宜,再次上煤山自縊。
那麼,到此為止,李闖進入當時北京城的軍兵有多少人呢?乾隆年有個叫李天根的人寫了一本書,叫《爝火錄》。他在這本書裏是這麼記錄的;,“賊破京城,兵不滿二萬,而孩子居其半,京師自守不固,非賊之能攻也。合料賊眾並唐通,白廣恩,陳永福之兵不過五六萬耳”
沈真人說到這裏,再次稟手:“小民所講所述,就是想說明,本軍如果直接進入直隸省,徑自先取北燕,那麼,還要考慮直隸東西兩麵,一則山東,一則山西,此兩處清妖要是興兵所謂勤王的話,那他們與我們北進的大隊可是悠忽就會碰麵的呀!?
沈真人的話說完之後,在座的大家也覺得他說的有理,忠王李秀成就說,我們起兵是在這河南境內,當年的李闖起兵是在陝西的西安,實際上,他所選擇的路線也是大軍直進。
大家一時議論紛紜。
盧森就揮了一下手:“朕方才所講,就是要向北直進,提軍先入直隸,徑自去搗毀清妖的老巢北燕。沈真人剛才所講,也是有道理。可是,咱不妨按照他剛才所說的路子去想,想那李闖王提兵行動,走出西安城的時候,他是多少軍兵啊?他有50萬人。那麼,就在攻太原這一戰,闖軍就死了5000多人吧?而在代州和寧武關這兩地,闖軍就折進去10萬軍兵不止啊!傷者就更多了,也是後人所錄吧,“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進入京師,有半麵失手足者,皆寧武所砍傷。”
這逐城的殺去,50萬的兵馬消耗的也差不多了,進軍京師後還有會有其它另星的戰鬥吧?減員至少有半數以上,為啥等到與吳三桂一打照麵,被關寧鐵騎一衝就垮了呀?也是因為最後能集中有戰鬥力的士兵,大約也就是五六萬人,這幾萬人一被擊潰,戰鬥力就更加喪失,因而戰敗返回北京,不可能再組織兵力作戰,隻得作出回師陜西的決定。
寧武關大戰,是李自成大軍進京前關鍵的一場大戰,在這一場大戰中農民軍損失了幾乎過半的戰鬥力,以及因為大同宣府及居庸關等鎮的守軍投降,李自成及他的農民軍由此走向勝利之路,可是,也因此埋下了他兵力不足,難以應付大戰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