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練兵忙,山裏野豬淚兩行(1 / 3)

黃三等人不愧做了多年的土匪,羅岩大致說了基地的要求,土匪們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好地方。當天傍晚就到了地頭。

羅岩大致觀望一番,但見背靠大山,山林茫茫;左麵深澗,地勢一落千丈;右麵山坳,叢林灌木,視野開闊,行走不便;正前方俯視曠野,羊腸小道直通鄉間聚落。有山有水,能進能退,萬無一失。

這樣的好地方沒被人占據,一方麵是距離村落太遠,村民們跑到這裏開荒,一個來回就要三四個時辰,另一方麵卻是地方偏僻,沒有商路通行,土匪看不上眼。

黃三對於羅岩選擇這個地方奠基頗為不解,羅岩把土匪和新兵召集起來,向他們解釋現在的處境和將來的打算。羅岩說,大夥跟著他,保證每天都能吃飽飯,他們有一個月的時間接受訓練,他威脅新兵說,誰若是敢跑,就進村殺光他全家。隨後,黃三被任命為副隊長,其他五個土匪被任命為伍長,各自帶兵四人。

晚上,羅岩召集六個土匪,告訴這些“心腹”,第一步是練好這些新兵,一個月後,他們去攻打閻羅總的匪寨,打下匪寨後,他們每人帶兵二十,每人搶一個美嬌娘做老婆,逍遙快活。黃三是匪寨的三把手,羅岩不放心他,特地留下宣告更長遠的計劃:李自成和張獻忠,一個是驛夫,一個是販夫走卒,仗著手上有兵,在北邊稱王稱霸,朝廷不能製;若他們能擴軍幾萬,何愁榮華富貴,蔭蔽子孫後世?

山裏樹木眾多,羅岩帶頭,二十七個人一齊動手,花了八天的時間建起來一座小寨。小寨四麵用籬笆圍起來,中間用碗口粗的樹木蓋了六個大屋、兩個小屋,小屋是羅岩和黃三的居所,大屋一個用來做餐廳和會議室,五個用來住人。

利用一起修建小寨的機會,羅岩四處監督、調度,調解部伍間的關係,穩固上下關係,加強組織協調和組織力度。每天早上列隊出操,依照口令做些簡單的諸如原地踏步、原地高抬腿跑、壓腿、俯臥撐之類的訓練。訓練的實際效果不大,但一起鍛煉,一起勞動的時間久了,自然會產生集體的認同感,有利於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培養士兵的紀律和服從性。

小隊的武器也在建營時間準備完成,羅岩挑選兩指粗的樹枝,削尖用火淬硬製作成兩米長的長槍和一米二長的標槍。每個士兵除了長槍和標槍,還有一麵用山間老藤和竹條編製而成的齊胸高的寬麵大盾,柔韌的藤條則被用來編製頭盔和藤靴。

接下來的十天是戰鬥訓練,伍伍之間站成兩排,互相刺殺和格擋,單獨的一伍負責當天夥食和訓練投擲標槍,每天輪換。羅岩和黃三分別負責監督槍盾訓練和標槍投擲訓練,槍盾刺擊若不能當天刺壞對麵的盾牌,受訓的士兵將被勒令刺擊木樁,直到羅岩滿意為止;標槍投擲訓練,黃三劃出一條線,受訓五人必須每天投擲過線一千次,投擲過程中隻要有一人沒過線,這一次全部作廢。

不停的訓練,充足的夥食,土匪和新兵逐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身體上、心理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跟以前麵黃肌瘦、萎靡不振、麻木呆滯的樣子相比,現在的他們活潑了許多,健康了許多。在羅岩的流行歌曲和笑話熏陶下,他們相互間也能開開玩笑,閑暇的時候哼哼小調什麼的,真有把這裏當成第二個家,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了。

“可惜沒有女人!每天光吃米飯,嘴裏都淡出鳥了!”這是貪心不足的士兵們念叨的最大遺憾。

應士兵的願望,十天的戰鬥訓練後,羅岩每天安排三伍的士兵出獵。山裏的野豬極多,大大小小,成群結隊。吃慣豬肉的羅岩習慣了家豬的憨厚,以為野豬跟電視上的家豬一樣,任人宰割,實際上完全不是。

土匪們都有獵取野豬的經驗,村民們為了保護莊稼,也有跟野豬“打仗”的經驗,依照他們的說法,捕獵野豬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首先,野豬習慣晝伏夜出,善於在白天捉迷藏;其次,稍有風吹草動,野豬就會望風而逃,並且跑的飛快,人根本追不上;最後,野豬一旦遭到攻擊,就會爆發屬性“豬一樣的愚蠢”,慌不擇路,胡亂奔逃,讓你任何的堵截希望落空,甚至可能直衝你撞過來!兩三百斤的大家夥,衝鋒速度可以達到二三十公裏每小時,正麵相撞,能把人撞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