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營生活(轉)(3 / 3)

軍旗4

總支出106

盈餘141.5

上次盈餘201.5

總盈餘343

第三次發餉:247.5

幹草10

口糧80

鞋、皮帶、襪子12

衣服141.5

總支出247.5

盈餘0

上次盈餘343

總盈餘343

另一個士兵的記錄也類似。一年的總收入是750塞斯特斯,合187.5第納瑞斯,說明他們是輔助部隊的步兵。幹草可能是喂騾子的(每個班8人,配一頭騾子)。一年的軍餉扣掉各種支出,真正到手的不到三分之一。(明匪在他挖的一個坑裏提到清末北洋軍的士兵餉是8元一個月,夥食和軍服就要扣掉6元,古今中外當兵的都一樣啊)

在馬薩達要塞(1世紀猶太人大起義的最後一個據點,ad73年被羅馬人攻克)發現了一份類似記錄,屬於第十軍團的一個士兵,他的服裝支出要多一些,口糧支出和上麵的兩人一樣,也是一年240塞斯特斯。由於羅馬軍隊的口糧大都是在當地購買,其它地區士兵的口糧支出可能不是這個數。

士兵們的積蓄通常都是存在百人隊的旗手處(signifer,每個百人隊配一名旗手,兼會計),每個士兵都存一些,整個軍團加起來就是個不小的數字。圖密善(ad81-96)時期,有一個總督就企圖利用這些錢作為他的造反基金,因此圖密善下令,每個士兵在會計處的存款不得超過250第納瑞斯,不過這個禁令很快就沒人理會了。

奧古斯都去世時,在遺囑裏自己掏腰包給禁衛軍每人250第納瑞斯,城管大隊每人125,軍團每人75,輔助部隊沒有。後麵的皇帝也都沿襲了這一傳統,而且數額越來越大。克勞狄烏斯給禁衛軍每人3750第納瑞斯;馬爾庫斯.奧勒留斯給到了空前絕後的5000,當時的禁衛軍大概有1萬,這就是5000萬第納瑞斯。軍團發的數目不詳,如果按奧古斯都定下的標準,軍團獎金為禁衛軍的三分之一,30個軍團算12萬人(每個軍團滿編是6000人,但和平時期通常嚴重缺編),軍團的總獎金就是2億第納瑞斯。這可是個龐大的數字,ad180奧勒留斯去世時國庫總盈餘不過7億第納瑞斯。

退役金和退役田地的情況還不清楚,有的資料稱奧古斯都給軍團士兵的退休金是3000第納瑞斯,禁衛軍5000。但在ad14年匈牙利的三個軍團兵變時,士兵們提的條件是退役時不要田莊,改發退休金,理由是所謂的田莊都是在窮山惡水的貧瘠之地。這說明軍團的退休金是後來才有的。

勳章

無論是尚武的共和時期還是墮落的帝國時期,羅馬軍人都十分看重勳章(dona)所代表的榮譽。勝仗後羅馬軍隊都要舉行儀式頒發勳章,ad70提圖斯攻陷耶路撒冷後,在獎勵儀式上“(提圖斯)一個一個地宣布受獎者的名字,在受獎者上前時(提圖斯)鼓掌喝彩,高興得就像是自己得獎一樣。他親自將金冠戴在他們頭上,將金鏈子掛在他們脖子上,給他們金質短矛或銀獎章,並給每個人升職,然後他又從戰利品中給予他們不同的獎勵。”

羅馬人極少給戰死者發獎章,士兵們要活著向軍官申請獎勵,同時還要有2到3位戰友發誓證明他在戰場上的表現。軍官們拿獎章就容易得多,在帝國時期,隻要打了勝仗,中高級軍官們都可以得到各類獎章,無論他們是否英勇殺敵。

獎章上刻有受獎者的名字,所有的獎章都是以皇帝的名義頒發。很多士兵們都在自己墓碑的浮雕上,刻上獲得的獎章。上圖是1世紀第十四軍團的掌旗手gnaeusmusius的墓碑,浮雕的胸前掛滿勳章。

輔助部隊的士兵作為個人很少能得到勳章,獎勵通常是對整個單位頒發。獎勵可以是提前獲得羅馬公民身份,如達西亞戰爭中的第一不列顛大隊;也可以是獎給大隊的勳章,這時大隊可以在名字上加一個後綴,表示曾獲得某個勳章,勳章越多,名字就越長。

夥食

上麵說過,羅馬軍隊的口糧費是直接從軍餉中扣除,據說每個士兵每月口糧為36公升(未脫殼的穀物)。曆史記載上羅馬軍隊的夥食包括穀物(通常是小麥)、鹹肉、奶酪、蔬菜、扁豆和酸葡萄酒(acetum和vinum)。一天有兩次正餐-早餐和晚餐,口糧下發到個人,然後以班為單位做飯。

這是軍事愛好者在重現軍團士兵的野戰夥食。中間的手搖磨將小麥磨成麵粉,然後加發酵粉和成麵團,放在營火旁烤麵包。

用標槍烤肉。槍頭的金屬未經過回火,所以用這種方式烤不會造成損壞。

軍營內的開夥方式與行軍時略有不同,英國的一個軍營遺址顯示,每個百人隊似乎配有1個麵包師和兩個助手。麵粉除了作麵包外,還可以直接加水煮成類似麥片粥的東西,或混合了蔬菜和肉煮湯,或製成其它麵製品。

麵包作為羅馬人主食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如果讓士兵們少吃麵包多吃肉,大家就會有意見。ad60左右,科爾布羅在亞美尼亞作戰時,由於缺乏麥子,“他們隻能用頓頓吃肉的辦法來防止饑餓”。後來羅馬軍隊占領了一個農業區,收割莊稼後才吃上了麵包。

肉類裏麵軍團多吃豬肉,輔助部隊多吃牛羊肉,這可以通過軍營周圍發掘出的動物骨頭的比例證明。隨著軍團裏羅馬人比例的降低,軍營附近發掘出的豬骨頭的比例也在降低。而且不列顛的軍營羊骨頭多,日爾曼的軍營牛骨頭多。

軍隊下發的口糧通常是可以吃飽的,但是比較單調,士兵們要調劑一下口味的話就得自己想辦法。在現代發現的羅馬士兵的信件裏,食物是重要的話題,很多士兵寫信給家人要求寄食物來。或者可以向當地的商人購買,在哈德良長牆附近的vindolanda要塞,發現了一個高級軍官的奴隸寫的食品采購單,包括17升豆子、20隻雞、100個蘋果、100個雞蛋、4升魚醬和橄欖油。

士兵們買不起好吃的,打獵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在人煙稀少的邊境地區。在北方行省獵鹿是軍隊裏很普及的運動,日爾曼地區比不列顛擁有更多的獵物,在軍營遺址裏發現了不少熊、狼和野牛的骨頭。捕魚也同樣是豐富食物品種的好方法。

啤酒(cervesa)也是軍隊夥食的一部分,在不列顛的一些軍營裏發現了士兵們自己釀造啤酒的證據。

醫療衛生

羅馬軍隊相當重視士兵們的健康,醫院、澡堂、廁所和有蓋無蓋的下水道是所有上規模軍營的必備。醫院通常是按照容納全單位5-10%人員的要求建造,即使沒有大戰,醫院裏也經常擠滿了人。ad90年vindolanda要塞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第一輔助大隊的750人中,31人因傷病住院:生病15人;受傷6人;眼部發炎10人。

軍團裏的醫務人員從醫生到初級護理員都有,高級醫生的地位相當於百夫長。他們的業務水平不亞於民間的同行,在傷科上還有過之。羅馬的名醫塞爾蘇斯(celsus)和蓋倫(galen),在著作裏都經常提到一些著名軍醫的名字。出身社會下層的士兵在軍隊裏能得到的醫療保障,遠比和他們同一階層的平民所能得到的要好得多。

這是vindolanda要塞的澡堂複原圖,幾個隔間提供不同的溫度,旁邊建有廁所,用澡堂流出的廢水衝洗。

羅馬人對溫泉的醫療作用也很感興趣。占領不列顛後不久,軍團就在溫泉勝地bath建起了一個澡堂兼療養的建築群,傷病員被送到這裏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