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拜壽(2 / 3)

其實若要打開那食盒,看上去確實是個大壽桃,實際上是延星照著前世見過的一種壽桃形的蛋糕做出來個差不多的,且蛋糕內裏另有乾坤。

富安伯府裏一派喜氣洋洋,大房媳婦姚氏正裏外地張羅著,手底下的婆子丫鬟們來來回回地四處忙碌,庭院裏顯得很熱鬧。

延星跟在張氏身後瞧了一眼坐在花廳正中黑漆大椅上的老姑太,全套點翠首飾襯得她越發精神矍鑠,眼神裏滿是慈祥。

張氏看著老姑太,心裏卻想起秋姨娘來。

那時候張氏過門多年無子,舉家上京來後這位老姑太對她多有照拂,凡打聽到哪家婦嬰大夫好,再遠再難找都熱情地替她請來瞧瞧,平日裏更是得了什麼好吃好喝好穿戴的必給她留一份。張氏真差點把老姑太當親娘了。

可是後來呢,婆母一聽說二房要開府另居了,立刻張羅著給兒子納妾,就是這位老姑太滿城搜羅著去尋了顏色極好的秋姨娘來,還險些趕在張氏前頭生下庶長子。秋姨娘懷著身子的那一年著實難捱啊。

張氏本以為這麼一折騰就算是老姑太與自己徹底鬧翻了,沒成想後麵老姑太還是向從前一樣對她噓寒問暖,依舊送東送西的。這下張氏也糊塗了。

大概不少人都有這樣的親戚,既紮紮實實的做過傷害自己的事,可平時又實在對自己很好,讓人既沒法痛痛快快地恨,也不能毫無芥蒂地親近。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時確實複雜至此。

這件事在張氏心裏轉來轉去了這麼幾年,饒是再笨的人也覺出味兒來了。

隻怕老姑太不是對張氏好,而是對她侄媳婦好,無論這個侄媳婦是誰,老姑太都會這樣待她。可對侄媳婦再好,根本為的還是侄子啊,當侄子的利益和外來媳婦的利益發生衝突,想也不用想就知道站哪邊了。後麵衝突解決了,兩個姓氏的利益又統一了,侄媳婦昔日的待遇自然又回來了。

且老姑太也不止對她張氏一個人這麼好,所有兒孫輩的媳婦她都盡力照拂。這點上老姑太倒真是個宅心仁厚的,都說她中年喪夫後就篤信神佛、一心向善,也不算說錯了。

值什麼呢?自己在他們宋家人麵前原不過是個外人罷了。

既是外人,你家做壽辦宴我是一概不搭手的。張氏看著齊氏帶著兩個兒媳幫著姚大娘子忙這忙那的,嘴角浮起一絲嘲諷的笑。

延星並不知道秋姨娘這事上老姑太的“功勞”,隻覺得老姑太又慈善又熱情,對她們幾個孫輩都好得緊,時不時的送吃送喝,誰家有個事都願意幫一把。是以在延星眼裏老姑太是老年貴婦的正麵典範,至於誰是反麵典範誰心裏有數唄。

昨個兒一天延星幾乎什麼也沒幹,專心研究壽桃蛋糕,單等到今日來獻寶。

老姑太長年吃齋禮佛,極其簡樸不愛鋪張,大房一家又剛結束外放進京,此次壽宴堅持隻請了潘、宋、姚三家人聚一聚,熱鬧一下就成。偏姚家老爺剛外放出去,是以隻有潘宋兩家來了。

人來齊了後也不是立時開席的,先得要底下一眾兒孫輩給老壽星祝壽。

眾人規規矩矩地給老姑太拜了壽,吉祥話不帶重複地說了一籮筐後,延星終於在人群中姚氏的邊上找到了那位本家姑母,安安靜靜的不大說話。

下麵就到了孫子孫女輩給老壽星獻壽禮的環節了。

因潘宋兩家是兩代的親家了,孫子孫女輩也不用太避諱,可以同處一屋,分兩邊站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