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蘇雲卿早就做好了準備,但在等待的時候還是不由的會覺得時間有點太漫長。
沒了自家萌萌噠的孫砸可以折騰,蘇雲卿除了平日裏忙公務之外,自然也就轉移注意力折騰身邊其他人去了。
……比如李斯。
講真,李斯真覺得自己當年一定是腦子裏進了水才會上了蘇雲卿的賊船。
在這種時候李斯就開始懷念當初嬴政還在的時候他的美好生活了,好吧,其實也沒比現在好多少,但至少多個人分擔蘇雲卿的注意力啊,哪像現在,蘇雲卿就逮著他折騰。
雖然他也確實是痛並快樂著就是了_(:3ゝ∠)_
但不管怎麼說,李斯覺得日子不能這樣過,於是他想了想就跑去對蘇雲卿說,雖然嬴政不在了,但是甘羅還在啊,蘇雲卿不能因為嬴政不在就放鬆了對孩子的監管。
雖然甘羅和蘇雲卿沒啥關係,但就衝著當初甘羅是蘇雲卿從鹹陽學館裏拎出來的,那蘇雲卿就得保證孩子不能長歪了呀。
蘇雲卿想想也對,雖然她不覺得甘羅會長歪,但是既然把人家孩子帶來了,總歸得有點責任心。
可當蘇雲卿分心去關注甘羅的時候就發現,這孩子其實根本不要人操心。
嬴政不在,沒人帶著甘羅蘇雲卿也不放心讓他處理什麼事情,因此甘羅現在真的就隻是純學習而已,就跟每天去學校上課似的,畢竟嬴政雖然跟著蔡澤走了,但之前教導嬴政的那些老師們還在啊,甘羅根本不需要他人監督,他自己就很努力的在學習了。
蘇雲卿看了幾天就發現,甘羅很聰明,他又認真努力,學的自然很快,一般來說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水準的話,不管是家長還是他們都會在學習方麵有所放鬆,至少孩子還小,多玩玩也沒事,再說了,甘羅就算一天玩半天學習進度也比別人快很多呀。
可甘羅沒有,他很少玩,幾乎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用來充實自己。
蘇雲卿總覺得戰國時期的孩子真不正常_(:3ゝ∠)_
你看一個嬴政一個甘羅,以她以往的印象來說完全無法理解啊。
小孩子不都是貪玩的麼?
尤其是以甘羅嬴政這兩人的年齡來說的話,那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呢。
可當蘇雲卿問起這事的時候,甘羅的回答似乎也沒什麼不對的。
“我想,如果我懂的更多一點的話,下次有什麼事情就可以和太子一起去了。”
小夥伴嬴政這次出使對甘羅的打擊挺大的,他覺得嬴政也沒有比他大很多,但是卻已經要開始為這個國家而肩負起責任了,而他似乎什麼忙也幫不上。
這感覺一點也不好。
至少對於甘羅來說,他從小聰慧,就是大人的事情有時候也能有不俗的見解,可這次的事情他並不能跟著去,因為他的價值和能力還不足以讓人信任一個小孩子出使。
當然,如果僅僅是甘羅一個人也就罷了,他大概不會有什麼想法,可是小夥伴嬴政去了呀,這就叫甘羅不好受了。
蘇雲卿順手摸摸這孩子的頭,覺得甘羅真是個好孩子,至少在對朋友這一點上沒的說。
於是蘇雲卿想了想道:“以後我若是有空,你都可以來找我,有些事情那些先生們是教不了你的。”
就像嬴政之所以能夠十來歲就開始參政,那絕不是因為那些老師們的教導,事實上蘇雲卿給他的東西更多一點,這些東西也許不能讓他成為一個大學問家,但在處理事務方麵卻足夠得心應手。
……至少以這個年代的標準來看,蘇雲卿也不是什麼很有文化的人啊。
你看她連吟詩都不會,至於說一些古典文獻文學書籍什麼的那就更是一臉茫然了_(:3ゝ∠)_
但你也不能說蘇雲卿不讀書,你看她兵書之類就讀了不少。
哦對,蘇雲卿還是韓非的忠實讀者呢=v=
所以說,蘇雲卿雖然不是啥文化人,但也不至於太文盲。
……至少她自己是這麼覺得的。
然而秦國和東方四國聯軍之間的平靜並沒有維持多久,僅僅兩個月之後雙方再次開戰,不過這次打的就隻有潁川一帶了,也就是李牧那邊。
於是蘇雲卿很快就沒空折騰李斯更沒空操心甘羅了,她得把李斯那邊的工作做好。
事實上這次秦軍打的十分艱難,蘇雲卿甚至不需要親自到前線去看就能明白這一點,雖然說戰國四大名將是秦趙兩國對半分,且能評的上名將的基本都得是有本事和秦國的名將過招的才有資格,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各國就都是無能之輩了。
畢竟蘇雲卿一直覺得四國國君的腦袋裏就算不是水那也是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反正不管他們的腦袋裏有什麼,總之肯定沒有的那個東西叫智商。
可都這樣了,這些國家還能成為戰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幾個國家之一,那肯定是有人能夠彌補一點自家國君在這方麵的不足嘛。
再加上信陵君雖然不是什麼四大名將,但他是戰國四公子中在蘇雲卿看來最有才華最名副其實的一個。
比如楚國的春申君生活有多*就不說了,最後還搞出了一個李園之亂來,足可以見此人不僅僅是生活作風有問題,為人的思想道德和智商水準都很有問題啊。至於說趙國的平原君,哦,這坑貨都不用多解釋,就說一件事,當初趙王接受韓國的上黨引發長平之戰,其中有一半的原因就是他鼓動噠!當然,不是說趙國不應該接受上黨,而是趙國必須要弄明白接受上黨意味著什麼,以及之後可能引發的後果是什麼,結果呢?平原君和趙王一樣因為不要白不要又便宜不占是笨蛋的理由接受了上黨,可建議趙王接受上黨沒錯,可你沒跟趙王解釋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就有錯了啊。
所以你不能說平原君沒本事,至少他當年還是做過一些還算不錯的事情的,但是在這種關鍵性的大事上,未免就有些靠不住了,真的是平時看起來靠譜,關鍵時刻專業坑隊友。
所以說這種敵人一點都不可怕。
至於說孟嚐君什麼的,這位不用多說什麼,荀子直接評價他為篡臣,並且明確說了用篡臣則必危。
至於說蘇雲卿為什麼重視信陵君,隻看信陵君在曆史上做過什麼事就知道了,竊符救趙是他幹的,當然,如果覺得這還不夠的話,曆史上秦莊襄王三年,秦國把魏國揍的就快哭出來了,或者說魏王已經哭出來了,這時候為了解救國難,竊符救趙事件之後就一直居住在趙國不敢回到秦國的信陵君回來了,然後本來被秦國打的隻能嚶嚶嚶也沒人管的魏國突然就有援軍了,說白了就是大家聽說信陵君回來給魏國做大將並且向他們求援了,於是紛紛給他派兵,最後促成了非常有名的五國聯軍攻秦事件,這也可以說是在戰國末期各國之間最後一次成功的合作抗秦了,這一次秦軍大敗,那是真的被揍的退回函穀關輕易不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