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死從表麵上來看最傷心的那個人是劉協,至於說實際如何,其實那都不重要了。
反正不管再賈詡去世這件事情上有沒有人比劉協更傷心,但至少在兩年之後,當那個極為年輕的丞相司馬懿麵色平靜的要求劉協禪位的時候,劉協是比誰都要震驚的。
賈詡是劉協所信任所倚仗的人,而司馬懿是賈詡一手培養起來送到劉協麵前的,因此就算司馬家的一群人都在呂布手下幹活兒,但劉協並未太把這當回事。
在並州想要找一個與呂布那邊沒關係的人,簡直不可能好嗎?
再加上司馬懿維持了賈詡低調的作風,他不多話,做事穩重可靠,在失去賈詡之後劉協也隻能依靠司馬懿,因此無論怎樣,司馬懿也確實得到了劉協的重用和信任。
劉協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背叛了他,而就算是這種時候司馬懿也是一臉的平靜,他甚至連語氣都毫無變化。
劉協就那麼聽著司馬懿以一種平靜到極致的語氣告訴他,他現在已經一無所有,如果呂布想要殺劉協然後自己稱帝,這是毫無問題的,但呂布本為漢臣自然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不過司馬懿還是希望劉協能夠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
“武安王不能做的,我都能做。”
司馬懿就是這麼和劉協說的,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平穩輕柔,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劉協知道,司馬懿是在告訴他,呂布不能殺劉協篡漢自立,但他司馬懿可以這樣做,如果劉協不能做出他口中所謂的‘正確’的選擇,司馬懿並不介意再多做一件事情。
最初的震驚過後,劉協對司馬懿所湧上的情緒便隻有憤怒和仇恨,他幾乎是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你這樣做,對得起肅侯嗎?”
肅侯說的是賈詡,賈詡死後被劉協追為肅侯。
此時劉協提起賈詡不過就是在質問司馬懿而已,至少在劉協看來,對比起他自己,司馬懿畢竟是賈詡的弟子,他不僅僅背叛了劉協,此時更背叛了賈詡的遺願。
可說到這裏,司馬懿難得扯出了一絲絲的笑意:“您以為是誰教了我這些?這一切正是先生的遺願啊。”
“從一開始,他的主公就隻有一個人。”
而那個人絕不是劉協。
司馬懿並不認為這樣做有什麼不好,事實上事情到了這一步,劉協禪位呂布稱帝,這已經是理所應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當年之所以有東漢,那是因為東漢的開國皇帝姓劉,可呂布顯然不是。
這種時候你怎麼能指望呂布在打下了天下之後,把這一切都拱手讓給一個並沒有做什麼事情的皇帝呢?
劉協除了姓劉,還有其他的意義嗎?
更何況,大漢不亡有些事情就沒法改,這天下也到了該變革的時候了。
一個新王朝的誕生可比繼續維護一個舊王朝苟延殘喘要好得多。
“請陛下三思。”
司馬懿低頭拱手,看起來似乎是十足十的客氣尊敬,但實際上,劉協知道這是司馬懿在威脅他。
三思?他還能三思什麼?是三思如果不讓位的話自己該怎麼死嗎?
劉協想到這裏,心中不由的苦笑,他毫不懷疑司馬懿真的能夠殺他,時至今日他已經看得清清楚楚,就在他以為自己的力量不斷壯大的時候,其實他根本什麼都沒有得到,那一切都不過是別人給他看的用來蒙蔽他的幻影罷了。
劉協不由的就想到了蘇雲卿,若是蘇雲卿在,他或許還可以掙紮一下,或許還可以有一些期待,因為劉協知道,蘇雲卿的底線就是不會真的殺掉他。
王越對蘇雲卿的影響不是一點半點,蘇雲卿或許有野心,或許她的想法與呂布一樣,但因為王越的關係劉協至少能保住命。
呂布就完全不同,他不會有任何顧忌,劉協對他而言如今也沒有任何意義。
今日是司馬懿在對他說這些話,可若是沒有呂布的意思和支持,司馬懿又怎麼敢明目張膽的對他說這些話?
劉協的沉默並沒有讓司馬懿有什麼動容,甚至看著劉協眼中的那複雜的情緒,司馬懿心中也沒有任何波動,這一切他早就有所預料,知道的清清楚楚,如今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他有什麼好意外的呢?
當然,司馬懿相信劉協最終會做出他所希望的選擇,因為劉協已經沒有其他的路好走。
除了死,他還能幹什麼呢?
可就算劉協真的死了,對結果也沒什麼影響和改變。
果然,就在司馬懿勸說的一個月之後,劉協決定禪位。
當然啦,劉協禪位是好事,可呂布不可能一口答應下來,雖然他們都知道這件事情本就是呂布所希望的,但呂布畢竟是漢臣,他還是要有所顧忌的。
於是劉協多次禪讓,呂布也都次次推辭,最後這事拖拖拉拉的等了近半年,直到劉協第六次提出禪位,而群臣也都集體上書請求呂布答應,呂布才‘免為其難’的答應下來。
隻是……
皇帝是當了,禮製方麵的事情也可以不用操心,畢竟那有專門的官員再不行還有蔡琰呢,反正總歸有人給呂布操心。
但國號的事情總得呂布自己拿主意,總不能還叫‘漢’吧?
呂布想了想說道:“那要不就叫秦吧,怎麼說也是終結了戰國亂世,最終統一天下的國家呢。”
他這話說的頓時就讓人嘴角一抽,事實上這事都不用蔡琰開口,呂昊就先一步反駁了自己的父親。
“父親說秦國強大,但可曾想過暴秦二世而亡?這絕不是什麼好兆頭,更何況暴秦名聲如何父親也當知曉,如今漢室雖亡,可天下人的思想可有改變?”
反正自古後人黑前人嘛,尤其是你滅了對方的之後自己又建立一個新的朝代,不把前朝往死裏黑,怎麼顯得你正義啊?不正義就成了謀反篡逆的亂成賊子了好嗎!
所以說,以漢朝來說,秦的名聲肯定不好。
於是呂布又去看蔡琰,可顯然蔡琰和兒子是一樣的注意,呂布歎了口氣:“那……要不咱隨便抽一個?”
“……”
隨便抽一個字當國號什麼的,呂奉先你還能更扯淡一點嗎!(╯‵□′)╯︵┻━┻
哦不對,蔡琰想想這種取不出名字就隨便抽的畫風怎麼就那麼眼熟呢?
……真不愧是蘇雲卿的兒砸!
然而根本沒給蔡琰多少反對的機會,呂布真的就是寫了幾個國號隨便抽。
然後抽到了‘晉’。
看著晉蔡琰鬆了口氣,總歸春秋時期晉國也是一方霸主,想想也不算差,而且不管怎麼說晉都比秦好呀。
於是大家就這麼愉快的把國號從漢給改成了晉,至於說年號這種事,這下蔡琰可不敢讓呂布玩什麼抽簽了,她想了想便建議改年號為‘康平’,聽起來似乎是沒什麼高大上的含義,實際上也確實沒有。
至少在蔡琰看來,此時戰亂初平,國家剛剛統一,百姓們需要的並不是其他的什麼,他們隻想把日子好好的過下去而已,所謂康平,不過就是安康太平的意思罷了。
呂布想想覺得康平挺好,雖然聽著樸實,但說實在話這正是此時天下人的共願,再說了,反正他自己也想不出什麼高大上的年號來,蔡琰幫他想了一個他就很滿足嘛。
呂布當了皇帝,蔡琰自然是皇後,這一點沒的說,當然,呂布並沒有因此忘記當年他對蘇雲卿的承諾。
呂布並沒有拖延太久,直接在康平元年就追封母親蘇雲卿為晉武安帝。
不過這事不是他自己幹的,這事被他甩給司馬懿了,事實上呂布稱帝之後朝廷的格局並沒有多大改變,除了原本蘇雲卿時期的丞相府官員後來的武安王府屬官們現在變成了皇帝的屬官,其他沒有任何改變。
司馬懿自然還是繼續做他的丞相,隻不過是從大漢丞相變成了新王朝的丞相罷了。
然而司馬懿本以為操心完了改朝換代那一堆的糟心事之後他總算可以休息一下了,要知道他這些年真是被壓榨的不輕,後來賈詡死了給他的壓力就更大了,現在一切結束,司馬懿總算放鬆了下來。
然並卵,司馬懿這才放鬆了沒兩天就再次攤上了一件大事。
他怎麼也沒想到呂布會把這種事情丟給他來辦啊!
講真,一般來說有新皇上位之後追封自己的父母什麼的,這都很正常,可呂布幹了啥?
呂布不是給他的母親追帝號,是給母親啊!
……說起來你讓你爹咋辦?當皇後嗎?→_→
司馬懿可以理解呂布做出的選擇,但他不能接受啊!
即便司馬懿自己也覺得追蘇雲卿是理所當然,追封呂布的父親就有點……→_→雖然早死但因為娶了個好老婆有了個好兒子於是就莫名其妙的在幾十年後當上了皇帝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