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方言的正確打開姿勢【一更+二更】(2 / 3)

尤其是滅趙的事情給了昭襄王巨大的信心。

趙國都被打死了,老子還怕誰?

不要慫,跟他幹!

對,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想法。

完全就是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

於是一方麵有著壽命的壓迫,另一方麵又因為趙國的事情自信心空前膨脹,範雎知道,這時候的昭襄王根本聽不進去勸。

就像他之前剛想開口勸,但實際上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呢,那邊昭襄王就已經發火毫不客氣的斥責了他,如果範雎真的就一心要勸昭襄王的話,那麼很有可能自身難保。

因此範雎反倒是覺得蘇雲卿的做法不錯,滅東周得九鼎也許同樣會刺激其他各國,但隻要外交做得好,其實各國合縱跟秦國打起來的可能性並不大。

滅東周得九鼎最多也就說明了昭襄王的野心罷了,而這份野心其實從秦國不停的向東擴張的時候就已經暴露了呀,誰不知道秦國的野心呀,因此這事暴露不暴露其實無所謂。

至於說各國緊張的問題,緊張是一回事,真正感受到威脅動手打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以說這件事情做起來有難度,但卻不是做不到。

而如果連這種事情都搞不定,蔡澤還當個什麼秦國丞相?趁早退位讓賢算了。

隻是想到這裏範雎不由的就去看蘇雲卿,他能理解昭襄王的心態是因為他也老了,也有過自己死前能不能為家族留下更多的榮耀為子孫留下更多的資本的顧慮,那麼蘇雲卿呢?

範雎十分意外蘇雲卿居然能夠在幾句話之間就摸準了昭襄王的心態,然後引導昭襄王去滅周。

蘇雲卿迎著範雎的視線一笑,她當然理解昭襄王,甚至在座的所有人之中她恐怕是最理解昭襄王此時心情的那個人。

她當年得知自己隻剩下幾年時間的時候是什麼心情?那種急切的想要南下的心情蘇雲卿是非常了解的。

因此當昭襄王今天不容置疑的提出要攻打魏國,甚至連範雎都遭到斥責的時候,蘇雲卿大概也就理解昭襄王的想法了。

事實上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先打魏國轉臉再打韓國的策略是很好的,隻要秦國滅了魏國,韓國那麼點地方就被包圍在秦國的內部了,就韓王那慫貨再加上韓國那賣萌的戰鬥力,說是不戰而降也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照著這個計劃來,秦國滅韓國和魏國的時間加起來也不會很長,因為實際上就隻有一個滅魏國的時間而已。

但誰都知道現實沒有這麼美好,隻要秦國和魏國來一場滅國之戰,其他各國立刻就會合縱以保魏國。

當然啦,打魏國很花費力氣,滅東周就簡單多了,可偏偏這種隨便點個將領都能做的事情被昭襄王派給了李牧去做。

蘇雲卿一愣,隨即明白昭襄王這不是看重東周君的戰鬥力,他看重的是周王室的九鼎。

如果說是為了九鼎,那麼別說是李牧了,就算是昭襄王親自去都不為過。

此時的昭襄王正一再要求李牧必須把九鼎完好無損的帶回來,李牧性格縝密穩重又不失靈活應變,由他來做這件事自然是最合適的。

等李牧應下這事,昭襄王開開心心的就宣布散會了。

此時昭襄王的腦袋裏什麼魏國什麼韓國統統都不重要了,他滿腦子的九鼎長得什麼樣,他得到九鼎之後要怎麼安置之類的問題,根本就再也顧不上其他了。

蘇雲卿歎了口氣:“我倒是突然有些慶幸了,我不屬於這裏。”

因為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屬於這裏,因為清楚的明白早晚都要離開,因此便不會過分的沉溺於權力財富之中,因為這些注定都是留不住,也是遲早要放下的。

而這個這個年代土生土長的人自然做不到這一點,蘇雲卿為昭襄王的狂熱莫名的感受到了一種可悲的心情,但她知道,她不該覺得昭襄王可悲,甚至昭襄王這樣很正常,在這個年代普天之下有誰能夠拒絕九鼎的誘惑?

平心而論,昭襄王做的已經足夠好了,至少在相對於他這個等級,取得了他這樣成就的國君之中,昭襄王已經非常優秀了,哪怕是到了這種時候,他至少也保留了理智的底線。

你不能再要求更高了,人無完人不是麼?

當你高標準嚴要求,以完美嚴苛的眼光去打量別人,要求別人如何如何的時候,其實你自己已經失去了評價別人的資格。

為什麼不在這種時候評判一下你自己行為呢?

蘇雲卿向來覺得那些要求別人該如何如何的局外人特別的可笑,你站在局外兩嘴皮子一動說別人該如何如何不該如何如何,哪裏有了什麼問題無論大小都一定要拎出來鞭撻一番,這種嘴臉不是分外的可笑嗎?

易地而處,你別說做的和人家一樣,甚至很有可能還不如呢。

至少蘇雲卿得承認,如果她沒有穿越的優勢,如果她是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如果她站在昭襄王現在的位置上,恐怕她做出的事情遠遠不如昭襄王。

隻是蘇雲卿理解昭襄王不代表其他人也都理解。

至少事後李牧轉臉就問蘇雲卿:“將軍之前為何不讓我說話?”

蘇雲卿搖搖頭:“將軍是聰明人,有些事情不必我多說,我隻能說,日後能順著大王的地方便盡量順著點吧。”

李牧沉默了一會兒,終究是一拱手:“多謝提點。”

他不是真的笨蛋,會開口問蘇雲卿也隻是想要知道是不是這背後有什麼隻有秦王室內部才知道的奇怪原因罷了,蘇雲卿不說,但至少可以探探口風吧?

可現在蘇雲卿既然說出了這種話,那麼李牧自然不會繼續追問了。

等李牧離開之後,子楚卻好奇的問道:“母親知道大王為什麼會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