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蘇雲卿的話,昭襄王也不由的去看範雎,果然看見了老爺子那一臉的黑。
好吧,其實不止範雎,就連白起也是一臉的‘大王你484傻’。
昭襄王一臉的疑惑:“怎麼了?寡人不能打魏國嗎?”
當然不是不能打,隻是……
“大王為什麼想要先攻打魏國呢?”
正常來說不是柿子要撿軟的捏,先打韓國嗎?再不行你打燕國也好啊,幹啥和魏國較勁?
但昭襄王很有理由:“寡人為什麼不能打魏國?趙國已敗,魏國又能如何?”
顯然,魏國是比不上趙國的……
那麼昭襄王在滅趙之後不管是攻打哪個國家都是非常有底氣的,攻打魏國也是如此。
魏國雖強,但比不上趙國,再加上秦國吞並趙國之後國家版圖擴大,在這種原始的農耕社會,農業就是國家的本錢,就是國力的體現,而想發展農業首先得有土地。
趙國確實算不上什麼國土肥沃的國家,可這同樣增強了秦國的實力,再加上趙國原本也是軍事大國,此時的秦國在滅趙兩年之後,該消化的消化了,該發展的發展了,該恢複的生產也恢複了,昭襄王的兜裏又有錢了,倉庫裏又有糧食了,這種時候想打仗很正常,也有打硬仗的底氣。
哪怕這個對手是魏國也一樣。
但能打贏魏國不代表可以滅掉魏國啊。
昭襄王這是想啥呢?
大概是昭襄王回答的不是重點,因此蘇雲卿便補充問了一句:“為什麼偏偏是魏國呢?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不選韓國或者燕國之類。”
說起這個反倒是昭襄王不能理解了:“若是寡人攻下魏國,韓國除了不戰而降難道還有其他選擇?”
韓國的地理位置確實非常奇葩,在秦國攻占野王之後,半邊的國土被切斷,不得不送出上黨,而如今餘下的國土是半包在魏國裏麵的,魏國的形狀像個u字形,韓國是凹進去的一小部分,而魏國則有兩個角與秦國相接。
所以說,如果魏國被滅,那麼秦國占據魏國之後,韓國確實就成了被秦國完全包圍的國中之國,考慮下韓國那賣萌一樣的戰鬥力……好吧,確實是除了投降沒其他路可走。
再說了,當初範雎給昭襄王的戰略規劃也是遠交近攻啊,魏國完全屬於近攻的範圍,為什麼不能打?
昭襄王的想法非常美好,可實際上卻一點都不現實。
範雎開口就隻問了一句話:“大王覺得,如果秦國攻魏,其他四國會坐視不理嗎?”
這話叫昭襄王一愣:“難道他們還敢來攻打?”
“自然是敢的。”
為什麼不敢?
秦國太過強大,其他各國對付秦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合縱,可現在合縱的主要戰鬥力之一趙國被滅了,這固然削弱了合縱的力量,但卻堅定了其餘五國合縱的決心。
秦國連趙國都敢滅,他還有什麼事情不敢做?
以往除了靠近秦國的幾家比如趙國魏國對合縱的事情比較上心,其他燕國齊國大部分時候是打醬油的,因為他們與秦國的中間隔著韓趙魏三國,並沒有直接感受到秦國的威脅。
現在不同了,趙國被滅了,燕國就與秦國靠在了一起,唯一還能在後方蹦躂的就隻剩下了齊國,可齊國就真的不怕嗎?
燕國,魏國,楚國,隻要秦國滅掉任意一個,那就和齊國靠在一起了,齊國肯定不願意這種事情發生,再加上秦國連趙國都滅了,其他國家的危機感陡然上升。
事實上前幾年魏國就有信陵君在到處蹦躂,想要促成五國合縱攻秦,給予秦國巨大的打擊,最好讓秦國一蹶不振,如果能趁機再把原本已經被秦國吞並的趙國再獨立出來就更好了。
當時還是範雎花了大力氣才把這事搞定,什麼挑撥燕國齊國關係緊張啦,什麼在魏王麵前說信陵君的壞話讓魏王忌憚懷疑信陵君啦,安撫韓國讓韓國別緊張啦之類的,就連楚國範雎都派了使者過去,再加上秦國除了針對韓國之外,表現的非常低調,這才算是勉強平息了這件事情。
畢竟信陵君再怎麼蹦躂他也隻是信陵君而不是魏王,魏王不想打仗,信陵君再怎麼賣安利都沒有用。
此時如果昭襄王攻打魏國,還做出一副滅國的架勢來,魏王感受到威脅恐怕會立刻再次啟用信陵君的計劃,和這一代並無卵用的魏王不同,信陵君很有才幹,且手下門客眾多,就連當年的趙王身邊都有他安插的門客在,他甚至能夠知道趙王的一舉一動,如果讓信陵君來做五國合縱的發起人,那麼這次行動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和躲著秦國非必要不想招惹秦國的魏王不同,信陵君清楚秦國的野心,更知道秦國是最大的威脅,當初秦趙大戰他就曾鼓動魏王派兵援助趙國,後來還是昭襄王威脅誰敢幫助趙國他就攻打誰,魏王膽子小被嚇住了,緊接著又傳出秦趙和談白起撤軍的消息,信陵君才終於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