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用不代表以後也不能用,或者說,這方麵不用不代表其他方麵不用,先生對秦國之法也是讚賞的,顯然也知道這對富國強兵的好處,可如今我們發現單單富國強兵是不夠的,法家治理了國家卻無法撫慰民眾。”
這一點荀子自然是知道的,他對法家也算得上了解,尤其秦國是目前最為強大的國家,那麼自然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秦法嚴苛,且秦國實行軍功爵製,以戰爭中的斬首數量提升爵位,說是獎勵耕戰,但實際上農耕獲得爵位遠不如戰場殺敵來得快。
軍功爵製度使得秦軍殺人極多,人人爭功盡力殺敵,這雖然讓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且秦人完全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百姓那樣抗拒當兵打仗,反而對此十分熱忱,但也因此讓秦國得到了虎狼之國的稱號。
這絕不是什麼好的稱號,至少被秦國攻下的地區,百姓們被秦國是極為敵視的,當兵的可都是他們的親人,而這些人正是被秦軍所殺,再加上有時候有人渾水摸魚,進城時斬下普通百姓的首級充數,可以說也是這些百姓仇視秦國的原因之一。
秦軍太過殘暴嗜殺,而秦法的嚴苛程度令人發指,一點小錯誤就是削鼻子剁手腳的懲罰,這自然就更叫普通百姓抗拒了。
可以說商鞅之法強大了秦國,但同時也對秦國的統一大業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礙,但總體來說利大於弊,因此秦國還是得用。
但用不代表不能變不能改。
戰國人民可沒有什麼祖宗家法不能變的奇怪規矩,這本就是一個變革圖強的時代,可以說各個國家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麵或大或小的變革,隻要有好處,管他什麼祖宗家法呢,該變就變該改就改,根本不帶猶豫的。
蘇雲卿的想法之前已經對昭襄王和範雎講過,他們自然是不反對的,否則鹹陽學館也建不起來。
此時蘇雲卿對荀子說這話就是在告訴荀子,秦國可以用儒家,隻要儒家能讓秦國更加強大。
以荀子的水平自然不會說出什麼儒法不可兼得的話來,在荀子看來,各家學說雖然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但有些時候也能尋找到不少的共同點。
至少韓非就是個好例子,他師從荀子,但卻被譽為最得老子道家思想精髓的人,可他偏偏又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所以說,兼具各家所長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這主要得看決策者們最後怎樣使用。
當然,關於這個話題荀子沒問,畢竟目前各家連對秦國進行深入了解,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建議的能力都沒有,至少可行性極高的是沒有的。
……至於說那種廢了法家用自家的說法,不提也罷。
荀子的主要目的是推行儒家思想,他隻要確定秦國是真的想用就是了。
事實上秦國也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忽悠人。
花大力氣建個鹹陽學館,把各家最頂尖的人才召集到此,然後再讓各家宣講傳播思想,最後又不用完全隻是逗人玩這種事……別說荀子,這話說出去全天下人都不信。
秦國雖然是虎狼之國,但秦人務實也是很出名的。
秦人才不會做這種白費錢財力氣,最後隻圖個好玩的事情呢。
因此不必蘇雲卿賭咒發誓的承諾,她隻要告訴荀子秦國的大概想法就行了。
荀子來到秦國可以說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至少荀子往鹹陽學館的大門口一站,這地方立刻就出名了,且有了荀子入秦的消息,原本還在猶豫觀望的各家也都紛紛開始準備入秦。
然後蘇雲卿就見到了各種非常神奇的學說流派,講真,有些學說到了現在根本不剩幾個人了,但人家也來,蘇雲卿也照樣接納,不過真正值得重視的還是其中比較有名的那幾家。
法家儒家縱橫家什麼的就別提,墨家如今倒是來了幾個,不過人家沒表明身份,蘇雲卿便也繼續裝作不知道,事實上蘇雲卿覺得這幾個人應該也是故意暴露的,隻是墨家在向秦國表示一下態度,比如說我們並不是瞧不起秦國不來呀,我們來了哦,免得讓人覺得墨家拒絕秦國,留下不好的印象。
蘇雲卿當即就掰著手指開算要怎麼用人了,比如縱橫家可以負責外交,儒家做個形象包裝也很不錯,和道家結合一下也很適合戰後以及撫慰民眾,墨家的黑科技就不用說啦,科學技術就是第一戰鬥力嘛,倒是有個叫名家的蘇雲卿半天才知道那是啥,說名家或許有印象的人不多,但如果說‘白馬非馬’的話大概很多人就知道這說的是誰了,名家擅長詭辯卻並不務實,但蘇雲卿想想覺得就名家這樣的,配合縱橫家一起簡直外交利器啊,縱橫家有大局觀而名家不要臉又特別擅長嘴皮子,一般人還真說不過他們,但他們卻能把其他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多麼好的搭配啊……
然而那些怎麼說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的鹹陽學館還在起步階段,而隻有鹹陽學館走上正軌之後秦國各地的學館才能陸續開始建立。
蘇雲卿想想又把悶頭苦讀《韓非子》的韓非給丟去鹹陽學館了。
她是不知道現在的韓非有沒有和荀子學習過啦,但現在的韓非剛成年特別稚嫩倒是真的,多讀書也好。
畢竟是未來的撕逼大手啊。
有了呂不韋幫忙處理各種事務,蘇雲卿倒是輕鬆不少,反正呂不韋也很樂意做這件事情,他以前是個商人,雖然有些才略可到底比不上這些人能說會道,且人家說起來是名門正統,呂不韋是啥?
呂不韋對這些人自然是心存羨慕的,此時有了機會他倒是努力學習,完全是立誌想要自成一家的節奏。
這也不能說呂不韋不自量力,前兩天不是剛來了一個叫鄒衍的齊國人帶著自己創立的陰陽思想來秦國賣安利麼?
既然鄒衍可以,為什麼呂不韋就不可以?
戰國時期對於創立新學還是很包容的,你要是有本事創立新學也沒什麼,安利賣的好自然有人吃嘛。
蘇雲卿對此並不說什麼,反正哲學家她是不用想的,她這種人,提到哲學就一腦袋漿糊,總覺得哲學家和她的距離已經不是一個次元了,那是好幾個次元,根本無法理解。
然並卵,蘇雲卿既然要管這事就難免要牽扯這個問題,其他人蘇雲卿可以不管,但當荀子問起蘇雲卿是哪家學派的時候,蘇雲卿就不能不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