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裏的每個人都特別的緊張,生怕問題會落在自己頭上。而柯林卻在暗自慶幸幸好自己那幾天休息,否則她也脫不了幹係。大米斤數的增加苦了電腦的複核員,每賣掉一些大米就要從中扣除掉。畢竟都得現從微機裏調,而且特別的麻煩。從而柯林也吸取了一條經驗,做事一定要認真,絕不能有半點馬虎。
自從柯林被調到調料部,她就不敢太鬆懈。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呆在老虎嘴裏,隨時都會有被吃掉的可能。方誌玲不是老虎,但是她比老虎還要可怕,柯林也不敢保證自己會不會被她暗中算計。不是有一句俗語: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嗎?柯林在方誌玲的手下工作也隻能低調點。
起早貪黑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剛開始柯林還能自己起來做飯吃。可時間長了她就堅持不下去了,就得父母早早的起來弄飯吃。她也想早起,可是她太累了,她真的好困啊!可是父母年歲也大了,她也不好意思總讓他(她)們早起啊!
於是她就經常盼望著上晚班,可是上晚班到家都十一點多了,還得讓家人不睡覺陪著她,她還是於心不忍。每次回家姐姐把一切都做好了,她吃飯又不敢早睡,吃的太晚又害怕胃不消化。
總而言之那一段時光,柯林就好比一個苦行僧,苦苦的修煉自己的本領。柯林不會偷懶,也學不會偷懶。人少的時候,她就擺貨品擦拭貨品。因為她以前去別的地方時有的商品都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如果此商品拿在顧客手裏,顧客一定會把它當成積壓品。這樣這些商品是很難被銷售出去的。
當那些物品幹幹淨淨放在那裏時,柯林覺得特別的欣慰。公司中午的午餐是有補助的,米飯0.15一兩,菜有1元、2元、3元的價格都很便宜。當時公司本來打算讓員工自掏腰包辦卡的,可是當時隻有少數的幾個人辦。
後來公司沒辦法為每個人都辦了一張卡,既可以刷卡又可以吃飯,但還是沒有多少人往卡裏存錢。公司又改變了方式讓自己承擔一部分,公司承擔一部分。這樣的方式大家還是容易被接受的,尤其是還有一個免費的湯。
免費的湯顧名思義:“免費的東西自然有免費的代價,也就是湯多菜少。滿滿的一大桶湯隻零星的飄著幾個菜葉或是黃瓜片。”盛湯者得用湯勺使勁的攪一攪,方能盛到一點點極為有營養的菜葉或是幾片黃瓜片。
柯林很少去喝湯,但隻要是徐月箏在,她就會給每個人盛上滿滿的一碗。而且徐月箏至少也要喝個兩三碗才肯罷休,她說免費的湯不喝白不喝。楊渙渙笑著說:“什麼免費的湯啊?隻不過是一些涮鍋水罷了。”
柯林笑了笑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啊!徐月箏長得很漂亮,隻是她說話的聲音不大好聽。但是她很愛笑。柯林剛開始聽她說話有點累,而且也很疲憊。但聽習慣了也就不覺得有什麼異常了。
徐月箏和楊渙渙總愛在食堂買饅頭拿回去吃,因為食堂蒸的饅頭還是很好吃的。柯林有一個特點,隻要是她喜歡吃的東西,她就會吃好久。就像那個四喜丸子讓她足足吃了一周,一元錢一個四喜丸子還不算太貴。
之後她就再也不吃了,但偶爾她還會去吃。後來她聽別人說四喜丸子並不全是精肉而都是粉麵子,她就徹底打消了吃這道菜。
每次去食堂打飯菜所遇到的廚師不同,待遇也不同。那個胖胖的廚師,總是笑嗬嗬的,每次去他那裏打飯菜都給好多,二兩的飯盛到她盤裏足足有五、六兩,而且菜也很多。
但是輪到那個瘦廚師,她盤裏的飯都少得可憐,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她有時寧可排隊等著去胖廚師那裏盛飯也不願意去瘦廚師那裏。超市的食堂總是在不斷的變化,當那些促銷員都去食堂吃時,食堂的菜就要多難吃有多難吃。一旦人少了,食堂的飯菜就又恢複了原有的美味。
在超市附近有一家小麵館,柯林和同事們經常光顧那家麵館。她們家的生意特別的火爆,常常爆滿。而且那附近的一些民工也經常去吃,她家的麵食做得很好吃,價格便宜給的又多。
這麼多的好處,誰不願意去並且經常去啊!不是說好酒不怕巷子深嗎?
徐月箏、柯林和關絲雨,他(她)們都屬於同行者,而且他(她)們三人都騎自行車,家的距離並不是太遠,有時候關絲雨和柯林會把徐月箏送到她家的路口。然後他(她)們再一起走,有一次,關絲雨沒來,柯林特意把徐月箏送到她家樓上。然後她再跑下來,騎自行車回家。
還有一次,關絲雨和徐月箏的車子撞到一起了,結果徐月箏摔倒了。關絲雨連句對不起也沒有說,還責怪徐月箏怎麼不看著點。柯林有點不太高興,一個大男孩連點承擔的責任都沒有。說句對不起會死人嗎?
徐月箏回去了,柯林和關絲雨繼續前行。柯林問關絲雨他(她)們怎麼會撞到一起去呢?關絲雨說了原因,依舊還是把一切責任都推得一幹二淨。柯林不再說話了,關絲雨一直送柯林到她家附近,他獨自騎自行車走了。
柯林也搞不清楚他為何跟自己走同一條路,順路嗎?柯林每次去地下室提貨,都有人幫忙,她特別的感激。有一天晚上,柯林的自行車壞了。她四處尋找修自行車的也沒有,她很沮喪。看來今晚要推著自行車獨自一個人走回家了。
正在她失望的時候,她看見了楊誌剛和付文意騎著自行車過來了。他們問柯林怎麼了?柯林說自行車壞了隻能走著回家了。楊誌剛說沒關係的我來想辦法,他們四處找繩也沒有找到。楊誌剛一低頭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鞋上的鞋帶解下來,然後把柯林的自行車前軲轆用鞋帶係到付文意自行車的後軲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