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元朝的漢人武士們發明了一種看上去很像健身操的東西。“左手撐著,向前一步,右手向前伸一下,回手摸一下自己後腦勺,再摸一下前麵……”“一手在喉嚨位置,一手在下陰位置,用趟泥步往前走……”

太極拳裏麵有一招看起來很華而不實的招數“切地龍”(用日本人的說法就是“xx流秘奧義——地龍死閃),其真正用法就是近身後先舉著盾牌頂著對方,同時擋住對方視線,然後保持盾牌舉著,身體下潛一刀子猛捅對方下陰。還有什麼海底針(水龍死閃)大致上也是如此。攬雀尾則是用左手來抱著對方的長矛,右手猛斬。

張三豐被元朝皇帝召見,路上殺山賊若幹,他說他是夜夢神人授拳,鬼(元朝鬼子)才相信。實際上答案很簡單,他就是傳承戰場之拳的人之一。但這要是明著和元朝皇帝說,元朝皇帝絕不會表揚張三豐熱愛科學實事求是,而會命令禦林軍猛衝過來考驗科學。

跆拳道?嗬嗬。陳中可是跆拳道冠軍,曾經踢斷過男陪練的肋骨,應該比隻練過兩年跆拳道的人強吧?但她的陪練抵持著巨型腳靶,給她練側踹,也沒見陪練出什麼事啊?再說冰箱那麼大,誰費那麼大勁抱著?這樣吧,咱們也不賭多,就賭一千塊。我抵著冰箱,你用腳踹,我死自認,不死隻要你一千塊。如何?

陳中的這個例子恰好可以當我的案例,跆拳道護甲是很厚的,且內襯軟綿能吸收衝擊力,在這情況下還有人因此肋骨折斷。可見透甲是常見的事情,其次,她的陪練持靶的時候是背後抵著牆(千軍萬馬)嗎?如果說持靶要背後靠牆,恐怕沒幾個人願意當陪練。

第三,我很願意打這個賭,我沒說1腳能死,以一小時為限如何?

外篇:戚家軍剿匪法

有朋友提到,在戰場上最實用的是武器而不是拳法,並且舉出了戚繼光為例子。

但事物並非一成不變的,實際上在古戰場上,雙方隔開距離對刺對砍,實在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狀況。實際的狀況是什麼呢?是兩軍第一回合的對刺對砍之後,你還沒來得及刺第二槍,砍第二刀,就已經被後麵的人擠得和敵人臉貼臉,心連心了。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沒死,那麼最可靠的不再是手中的大刀長矛,而是拳法,肘法。隻要能一拳把對手打暈2秒,你就可能多活了兩秒。

戚家軍的鴛鴦陣是一種剿匪陣法,適合對抗不能形成踐踏性殺傷的小股的步兵倭寇勢力。但是卻不適合大規模軍陣,戚繼光的戰友餘大猷中後期被調去守北邊,對付北方騎兵,他就沒再使用鴛鴦陣,而是使用了其他更適合環境的陣法。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啊。

戰場之拳中還有些叫“劈拳”的招數,是單手從上到下砸對方的臉。這種拳法在手持刀柄的情況下威力特別強大。還有些叫大劈的招數,則是一手高一手低地同時往下砸,這一招的密碼隻需要手持長槍即可明白,這是用槍尾鑿擊近身對手的技術啊。

以傳承戰場技術為目的的戰場之拳在清代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相當一部發展為更適合用來單兵/小規模作戰的“義士之拳”這點會在後文再述。

前言2

閑言閑語,在這個時代,保守其實是沒啥意義的,我的師父們教我的時候不是怕教會徒弟打師父,而是怕東西失傳,恨不得先都塞到我腦子裏。但東西還是在我這一代失傳了不少,為什麼?因為這東西不值錢。

不值錢的東西就沒人去學去練,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好比說我在講武堂裏毫不保留地說了破甲打的發力方法。在古代我估計就會因此被同門追殺,但是這樣便宜地說出來,留意的人又有幾個?

中國功夫的名聲,就是敗在壇裏終日大言炎炎,沉迷於自我心理滿足的人手裏。

許多看官都在留意“古代打仗怎樣才能贏”(其實很多看官一句都沒提過戰爭的勝負問題)。而自動忽略其他內容,這就是功利心。這樣的人適合當軍師,但不適合當士兵,適合當票友,卻不適合當拳手。

下麵我會專門用太極拳的一些秘奧義來講解一下這一流派的戰爭之拳精髓。覺得不能理解或者聲稱自己沒聽說過的人也不用懷疑,當小說看即可。

在說太極拳之前,先說一下巴西的華麗格鬥術:卡波依拉。

卡波依拉的動作主要為腿技,其次是一些匪夷所思的翻滾跳躍技巧。這東西在現代人看來隻是怪招,看起來好看。改成街舞能泡mm。但這種拳法的來曆是什麼呢?

是幾百年前,殖民者入侵巴西,將巴西男子列為奴隸,持有武器者殺殺殺。大部分奴隸還要帶著較長的手銬工作。連晚上睡覺都不能解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巴西人發明了一種華麗的“傳統舞蹈”,這種舞蹈實際上是專門利用手銬鐵鏈為武器而研發的殺人拳。

卡波依拉的基礎格鬥式是身體不斷左右變換(盡量躲閃火槍)兩手保持距離交錯在麵前劃過(用鐵鏈鎖拿刺刀)一旦抓住機會,就用鐵鏈鎖住對方手臂或脖子,然後通過身體的跳躍和旋轉勒斷目標,這種包含體重和跳躍力的鎖鏈技,加上攻擊角度詭異,實在是奴隸們對抗火槍的最有效的方法。

看到這裏,我知道肯定有人把自己代入到殖民者的身份說:“這樣能打得過火槍嗎?我如果拿火槍去打,對方如何如何,等等。”

但我也要反問,當你就是那些奴隸的時候,你去哪裏拿火槍?難道沒火槍就安心當亡國奴了嗎?手上有啥你就用啥,戰爭的勝負輪不到你關心,但是關鍵在你努力了。

巴西有這樣的技術,中國也有。而且種類更多。

形意拳是以槍化拳,太極拳則是刀盾兵留下來的拳法,一刀一盾,就是那陰陽魚(當然,還有別的比喻)。

所謂的借力打力,在徒手打鬥中沒那麼管用,或者說,使用難度太高,但是配上了盾牌+刀,就是最恐怖的技術。

當一個盾牌兵頂著四米長的長矛,衝到敵人跟前,他的任務就是把敵人的長矛陣破開,讓自己的兄弟們能衝上來。

在敵人的槍陣還沒衝破的時候,太極拳奧義“切地龍”“海底針”“跌叉”等技術的方法都是持盾矮身潛進,避開上身的矛頭,用刀猛捅對方下身。而當近身以後,則使用攬雀尾等技巧抱住對方的多枝長矛,用刀猛砍。

攬雀尾的雀尾,指的是孔雀的尾巴,用來比喻許多長矛。當一個刀盾兵奮不顧身地抱住了對手好幾根長矛的時候,他的戰友們就可以乘虛猛衝進去亂砍。

這也是攬雀尾被稱為太極拳母拳的原因之一。當然,攬雀尾也可以用來接腿摔,用來反關節。但效果便打有折扣。

而當兄弟們都衝到身後,把你擠得和敵人已經臉貼臉,心連心的時候,你已經沒有距離舉刀,這種情況下,你有幾個選擇:

1.用發力距離極短,可以借背後力的發勁透甲打來打對方,把對手打暈或者打退,有了揮刀距離後補上一刀。

2.用盾牌猛擊對手。(太極拳凡是用小臂發勁的技術大致都出於此)

3.用刀柄自上而下猛砸對方的臉。

4.丟了武器抱住對方脖子擰(看著練太極拳的兄弟在那裏玩太極石球,不要奇怪,等你的腦袋像石球一樣在對方手裏的時候就明白了)

5.用盾牌擠對手,趁對手用力對抗的時候盾牌上玩點虛實,讓對方失勢跌倒(牽動四兩撥千斤),成功的話,是讓對手一大堆人一起跌倒(踩死)

6.用bt的柔韌性,突然矮身用盾牌和肩膀撞擊對方小腿(七寸靠),讓出上盤的空間給自己兄弟在背後砍/捅對方。

7.用長勁將對方撞退,然後突進砍殺。

除了刀拳合一的拳擊術外,太極拳有種種匪夷所思的小臂勁法,例如堋、履、擠、按,這些都是用盾牌打擊或者擠壓對手的訓練法。還有採、挒這兩種針對長矛或者對方手臂的控製技,肘、靠兩種近身打擊技。